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97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侧墙防水板;网状防水结构,设在侧墙防水板上,网状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第一注浆管,连通第一过浆通道;第二注浆管,连通第一过浆通道。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进行划分,当侧墙出现渗漏水时,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浆液对泄露点堵漏。液对泄露点堵漏。液对泄露点堵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


[0001]本技术用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车站为地下结构,埋深大,车站长,施工缝多,结构防水要求高。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侧墙结构容易出现渗漏水,往往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此方法极其不方便,且封堵不严密,反复钻孔堵漏工作量大,而且钻孔对侧墙的外观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
[0005]侧墙防水板,所述侧墙防水板用于安装在地下的围护结构上;
[0006]网状防水结构,所述网状防水结构设在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所述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所述第一防水板和各个所述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所述第一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所述第一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一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二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所述第二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二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一溢浆缝和所述第二溢浆缝与所述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
[0007]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过浆通道;
[0008]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过浆通道。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均设置了通过各个第一防水板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网状防水结构,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进行划分,当侧墙某个位置出现渗漏水时,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流经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以及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后到达泄露点的小网格中,对泄露点完成堵漏,这种结构不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堵漏工作非常方便,工作量小,而且减少在侧墙上钻孔,保证侧墙的外观。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注浆管上设有第一止水环。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注浆管上设有第二止水环。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溢浆缝沿着所述
第一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溢浆缝沿着所述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防水板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溢浆缝的间距与所述第二防水板上相邻两个第二溢浆缝的间距相同。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宽环板。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宽环板。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地铁车站为地下结构,埋深大,车站长,施工缝多,结构防水要求高。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侧墙结构容易出现渗漏水,往往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此方法极其不方便,且封堵不严密,反复钻孔堵漏工作量大,而且钻孔对侧墙的外观会造成影响。
[0026]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侧墙防水板1、网状防水结构、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侧墙防水板1用于安装在的地下的围护结构4上,网状防水结构设在侧墙防水板1的迎水侧和背水侧,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2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第一防水板2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第一防水板2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一防水板2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相通,第二防水板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相通,第一溢浆缝和第二溢浆缝与第一防水板2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第一注浆管3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5中,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并连通第一过浆通道20,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5中,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并连通第一过浆通道20。
[0027]由于侧墙防水板1的迎水侧和背水侧均设置了通过各个第一防水板2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网状防水结构,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5进行划分,当侧墙5某个位置出现渗漏水时,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流经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以及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后到达泄露点的小网格中,对泄露点完成堵漏,这种结构不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堵漏工作非常方便,工作量小,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防水板,所述侧墙防水板用于安装在地下的围护结构上;网状防水结构,所述网状防水结构设在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所述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所述第一防水板和各个所述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所述第一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所述第一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一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二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所述第二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二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一溢浆缝和所述第二溢浆缝与所述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过浆通道;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过浆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雷谭善文赵兴辰张正何志辉周然李韵肖嘉琦刁远香柏世良
申请(专利权)人: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