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兴宾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33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属于孔桩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棒体和锤体,所述锤体的左端焊接有连接棒,所述棒体和连接棒均为内部空心状,所述棒体的右端外壁为螺纹状,所述连接棒的左端对应棒体的位置内壁为螺纹状,所述棒体的左端外壁设置有第一握把,所述棒体中部贯穿前后侧外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左端延伸至接近第一握把,右端延伸至接近螺纹状外壁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握把和锤体,可以工作人员在狭小空间手持碎石锤进行作业,通过内部设置的破碎棒,可以使工作人员更省力的对坚硬土块和石块进行破碎,以便达到加快作业进度,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
本技术涉及孔桩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工人进行孔桩施工时,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孔桩空间狭小,操作大型机器困难,必要时还需要一些小工具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其中锤子便是常用的小工具之一,一般锤子都是由锤柄和锤头组成,功能单一,从而在使用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该碎石锤具有外部锤体进行碎石,内部还设置有破碎棒,通过两个弹簧的伸缩受力,使破碎锤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且极具灵活、便携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包括棒体和锤体,所述锤体的左端焊接有连接棒,所述棒体和连接棒均为内部空心状,所述棒体的右端外壁为螺纹状,所述连接棒的左端对应棒体的位置内壁为螺纹状,所述棒体的左端外壁设置有第一握把,所述棒体中部贯穿前后侧外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左端延伸至接近第一握把,右端延伸至接近螺纹状外壁处,所述棒体内部设置有破碎棒,所述棒体的中央外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握把,所述第二握把通过通槽与破碎棒焊接,所述破碎棒左右两端的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位于棒体内部。为了固定两个弹簧,且不影响内部破碎棒移动,作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优选的,所述棒体内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的呈圆环状,其内径均大于破碎棒的直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弹簧的左端焊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弹簧的右端焊接。为了使得工作人员使用碎石锤时,减轻工作时受到的冲击力,作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的内部均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的外壁均为两端突出状,且中部设置有小颗粒凸起。为了使得在套接锤体工作时,固定内部破碎棒,使得外部锤体挥动时,内部破碎棒不会位移、碰撞内部棒体和锤体,作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优选的,所述棒体的右端螺纹壁中央处与破碎棒的右端和连接棒的螺纹壁均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为了使得破碎棒更好的工作,提升效率,作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优选的,所述破碎棒的右端为尖锐状,其尖部材料为金刚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通过设置的锤体和棒体使得整个装置简单便携,极为适合孔桩狭小空间使用,通过设置的减震垫使得工作人员使用时,受到的反冲击力较小,且设置了双握把,使得整个碎石锤更为方便使用。2、该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通过设置的内部破碎棒,使得遇到坚硬石块时,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将第二握把提起,对准目标物,放开,反复操作,利用弹簧伸缩受力,将坚硬土块或石块进行破碎,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的破碎棒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的破碎棒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的棒体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的固定螺栓结构图;图中,1、棒体;11、第一握把;2、锤体;21、连接棒;3、通孔;4、固定螺栓;5、通槽;6、破碎棒;61、第二握把;62、第一弹簧;621、第一限位块;63、第二弹簧;631、第二限位块;7、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5,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包括棒体1和锤体2,锤体2的左端焊接有连接棒21,棒体1和连接棒21均为内部空心状,棒体1的右端外壁为螺纹状,连接棒21的左端对应棒体1的位置内壁为螺纹状,棒体1的左端外壁设置有第一握把11,棒体1中部贯穿前后侧外壁开设有通槽5,通槽5左端延伸至接近第一握把11,右端延伸至接近螺纹状外壁处,棒体1内部设置有破碎棒6,棒体1的中央外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握把61,第二握把61通过通槽5与破碎棒6焊接,破碎棒6左右两端的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第一弹簧62与第二弹簧63位于棒体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棒体1和锤体2,使得整个结构简单、便携,适用于孔桩狭小空间使用,且通过设置的内部破碎棒6,使得遇到坚硬土块或石块,不便于工作人员,铁锹挖掘时,使用破碎棒6进行破碎,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棒体1内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21和第二限位块631,两个限位块的呈圆环状,其内径均大于破碎棒6的直径,第一限位块621与第一弹簧62的左端焊接,第二限位块631与第二弹簧63的右端焊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块621和第二限位块631,使得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固定,且使得限位块不影响破碎棒6滑动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握把11和第二握把61的内部均设置有减震垫7,第一握把11和第二握把61的外壁均为两端突出状,且中部设置有小颗粒凸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减震垫7,使得工作人员使用碎石锤时,物体对碎石锤的反冲击力得到缓冲,降低工作人员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使得碎石锤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棒体1的右端螺纹壁中央处与破碎棒6的右端和连接棒21的螺纹壁均贯穿开设有通孔3,通孔3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4。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作人员使用锤体2时,将固定螺栓4固定,使得挥动棒体1过程中,内部弹簧、破碎棒6和第二握把61不会发生位移,使得整个碎石锤更好的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破碎棒6的右端为尖锐状,其尖部材料为金刚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尖锐状破碎棒6,使得破碎棒6具有更好的工作效率,且设置为尖部为金刚石,使得整个装置具有更好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工作原理:首先,当工作人员在孔桩坑内施工时,内部空间狭小,不便于大型机械使用,且电力接入不便,本技术提供的碎石锤,通过设置的棒体1和锤体2,具有简单便携性,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包括棒体(1)和锤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锤体(2)的左端焊接有连接棒(21),所述棒体(1)和连接棒(21)均为内部空心状,所述棒体(1)的右端外壁为螺纹状,所述连接棒(21)的左端对应棒体(1)的位置内壁为螺纹状,所述棒体(1)的左端外壁设置有第一握把(11),所述棒体(1)中部贯穿前后侧外壁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左端延伸至接近第一握把(11),右端延伸至接近螺纹状外壁处,所述棒体(1)内部设置有破碎棒(6),所述棒体(1)的中央外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握把(61),所述第二握把(61)通过通槽(5)与破碎棒(6)焊接,所述破碎棒(6)左右两端的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2)与第二弹簧(63)位于棒体(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包括棒体(1)和锤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锤体(2)的左端焊接有连接棒(21),所述棒体(1)和连接棒(21)均为内部空心状,所述棒体(1)的右端外壁为螺纹状,所述连接棒(21)的左端对应棒体(1)的位置内壁为螺纹状,所述棒体(1)的左端外壁设置有第一握把(11),所述棒体(1)中部贯穿前后侧外壁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左端延伸至接近第一握把(11),右端延伸至接近螺纹状外壁处,所述棒体(1)内部设置有破碎棒(6),所述棒体(1)的中央外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握把(61),所述第二握把(61)通过通槽(5)与破碎棒(6)焊接,所述破碎棒(6)左右两端的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2)与第二弹簧(63)位于棒体(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手持式碎石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内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伟王兴宾
申请(专利权)人:王兴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