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775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具体涉及生物分筛装置的技术领域。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立柱,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板,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的分筛箱,所述分筛箱由第一筛网围合而成,所述分筛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分筛箱上贯穿设有分筛箱侧壁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转动轴上包覆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网的网孔尺寸。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底栖生物样品分筛装置在分筛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可用于分筛底栖生物样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分筛装置的
,特别涉及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定量评估时,通常需要定量采集水体中底栖生物样本,获取底栖种类数量等信息,以此作为评估的基础数据。中国专利(专利公告号:CN203072691U)公开了一种新型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定量框,包括框体与手柄,框体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框体上方开口两条对边上各装有一条手柄,上述方案虽然便于在潮间带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及分选,然而在分选过程中需要采集人员双手抬着进行筛泥沙,其比较吃力,并且在水中不易操作,故急需一种能便于人们进行底栖生物样品分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底栖生物样品分筛装置在分筛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立柱,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板,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的分筛箱,所述分筛箱由第一筛网围合而成,所述分筛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分筛箱上贯穿设有分筛箱侧壁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转动轴上包覆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网的网孔尺寸。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将从浅水区取出的底泥放置在分筛箱内的第二筛网上,然后往复摇动转动轴,转动轴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筛网带动其上的底泥转动,从而将底泥中的泥沙抛出,泥沙通过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的网孔流出,从而实现了对泥沙的分离。当包裹生物样品的泥沙清除后,其上的生物样品在第二筛网上跳动,从而借助第二筛网的网孔来实现多级筛选分离的目的,本方案仅需要对转动轴提供转动力即可实现底栖生物样品的分筛,大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在运动过程中能与分筛箱底部相接触。借助凸轮可在转动轴转动过程中对分筛箱进行一定的振动力,从而能进一步清除附着在分筛箱上的泥沙。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有供手柄运动的滑槽。借助限位块便于控制转动轴转动的角度,避免了因转动力量过大而使得第二筛网出现180°以上翻转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筛网与分筛箱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力布。借助弹力布能避免底泥中的生物样品在第二筛网转动时,直接从第二筛网与分筛箱的缝隙处落下的情况,能够实现多级分筛,有利于提高分筛的效率。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仅通过转动第二筛网来实现对生物样品的分筛,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方案能实现多级分筛,能提高分筛的效率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立柱1、固定板2、限位块3、第一筛网4、滑板5、进料口6、转动轴7、第二筛网8、弹力布9、凸轮10、手柄11。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立柱1,每根立柱1上均开有两个纵向设置的卡槽,每两根立柱1的卡槽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有与卡槽尺寸相匹配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立柱1的卡槽内。左侧的固定板2上粘附有“几”字形的限位块3,限位块3由不锈钢板制成,限位块3上开有供手柄11底部滑动连接的滑槽,借助限位块3上的滑槽便于控制转动轴7转动的角度,避免了因转动力量过大而使得第二筛网8出现180°以上翻转的情况。四根立柱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的矩形的分筛箱,分筛箱由第一筛网4围合而成,分筛箱的顶部开有进料口6,分筛箱的四角上设有与立柱1表面相配合的圆弧,分筛箱的圆弧处分别粘附有矩形的滑板5,滑板5采用不锈钢板制成,滑板5滑动连接在立柱1的内壁上,且每个立柱1上均开有供滑板5滑动的滑道,滑柱位于立柱1内时不与固定板2相干涉。分筛箱的左右两侧贯穿有转动轴7,分筛箱左右两侧的第一筛网4、以及左右两块固定板2的中心处均开有供转动轴7穿过的通孔,转动轴7架设在固定板2上的两个通孔之间。转动轴7外绑缚有的第二筛网8,第二筛网8的长和宽分别小于分筛箱底部第一筛网4上对应的长和宽,第二筛网8的长和宽分别小于进料口6上对应的长和宽,第二筛网8与分筛箱的内四个侧壁之间均粘附有倾斜设置的弹力布9,弹力布9与分筛箱相连接一端的位置高度高于弹力布9与第二筛网8相连接一端的位置高度,借助弹力布9能避免第二筛网8在转动过程中,第二筛网8上的底泥直接从第二筛网8与分筛箱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滑落,实现了一次性多级分筛的作用,提高了分筛的效率和效果。转动轴7的底部粘附有凸轮10,凸轮10在运动过程中能与分筛箱底部相接触。转动轴7的左侧粘附有手柄11,手柄11形状为“Z”字形状,借助手柄11便于带动转动轴7转动。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分筛装置可在分筛现场进行组装,从而在运输和携带过程中不占用太多的空间。在组装时,首先将固定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卡合在两个卡槽内、将挡片的左右两端卡合在两个卡槽内、以及将分筛箱上的四个滑柱分别滑入滑道中;然后将转动轴7的右端从左侧固定板2的通孔处穿入,并最终架设在两个固定板2的通孔内,然后将凸轮10粘在转动轴7的底部,并将第二筛网8从进料口6处放入分筛箱内,借助扎带将第二筛网8绑缚在转动轴7上,然后将弹力布9的两端借助强力胶水分别粘附在第二筛网8和分筛箱上;最后将限位块3粘附在转动轴7左侧的固定板2上,再将手柄11的底部穿过限位块3上的滑槽并粘附在转动轴7上。当本分筛装置组装完成后,将浅水区域内取出的底泥从进料口6处放入第二筛网8上,然后借助手柄11带动转动轴7往复转动,因限位块3的作用,使得手柄11仅能在一定角度范围转动;在第二筛网8转动的过程中,底泥中的泥沙在第二筛网8的转动和振动作用下与其包裹的生物样品相分离,从而实现了生物样品的初筛。在继续转动手柄11的过程中,生物样品中尺寸大于第二筛网8上网孔尺寸的部分则被保留在第二筛网8上,而生物样品中尺寸小于第二筛网8上网孔尺寸的部分则通过第二筛网8被分筛箱所保留,从而实现了生物样品的多级分筛。在手柄11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轴7底部的凸轮10会间歇的撞击在分筛箱底部的第一筛网4上,从而使得分筛箱产生振动的效果,能将分筛过程中附着上第一筛网4上的泥沙给振动掉,提高了分筛的效果。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立柱,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板,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的分筛箱,所述分筛箱由第一筛网围合而成,所述分筛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分筛箱上贯穿设有分筛箱侧壁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转动轴上包覆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网的网孔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捷式浅水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野外分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立柱,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板,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的分筛箱,所述分筛箱由第一筛网围合而成,所述分筛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分筛箱上贯穿设有分筛箱侧壁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转动轴上包覆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网的网孔尺寸。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钟解李元超沈捷蔡泽富陈石泉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