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273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尿管主体前端的出尿孔,球囊,尿管主体后端的充水囊接头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设置2‑8个;且出尿孔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內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后端的非充水囊接头内设置注射器接头。使用时,与正常的尿管一致;正常导尿过程因多个出尿孔的设置使导尿过程更加顺畅,当出现尿管堵塞问题时,只需要将注射器接头连接到对应接头上,通过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导尿管的疏通,且因为前段出尿孔为内侧內缩的结构,堵塞物在出尿孔处聚集后,通过注射器抽吸,将会有效增加吸力,使堵塞物快速进入尿管主体中吸出。上述导尿管的使用不会造成严重的尿管堵塞,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导尿管
本技术属于护理领域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导尿护理的尿管;具体涉及为一种改进型导尿管。
技术介绍
临床很多时候都需要给患者插入尿管进行导尿,方便患者排尿的问题,且针对一些有尿血或存在其他有粘液或浓液情况的导尿时,传统的尿管则容易出现尿管堵塞的问题,尿管堵塞后传统的双腔尿管无有效的冲洗注射器接头,进行冲洗时连接不好,容易造成尿道的感染,且也容易出现漏尿的问题,无法保证冲洗时无菌操作,另外传统尿管前端开口为柱形孔,且仅设置一个开孔,一旦堵塞进行冲洗或抽液过程非常困难,有时就需要更换新的尿管,频繁更换尿,不仅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反复更好尿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尿道损伤。因此,现有技术需要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尿管。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双腔尿管容易堵塞,且堵塞后不好疏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导尿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双腔尿管容易堵塞,且堵塞后不好疏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导尿管。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尿管主体前端的出尿孔,球囊,尿管主体后端的充水囊接头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设置2-8个;且出尿孔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内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后端的非充水囊接头内设置注射器接头。使用时,与正常的尿管一致;正常导尿过程因多个出尿孔的设置使导尿过程更加顺畅,当出现尿管堵塞问题时,只需要将注射器接头连接到对应接头上,通过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导尿管的疏通,且因为前段出尿孔为内侧内缩的结构,堵塞物在出尿孔处聚集后,通过注射器抽吸,将会有效增加吸力,使堵塞物快速进入尿管主体中吸出。上述导尿管的使用不会造成严重的尿管堵塞,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内部,此种设置可以满足两腔尿管的无菌冲管要求。或者,尿管主体后端还设置冲洗用冲洗管接头,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冲洗管接头内部,3腔设置更容易实现在尿液引流的同时实现无菌的冲洗功能,进一步,冲洗管接头较引流接头短,此种设置可以放置在连接注射器接头时引流接头对冲洗接头的污染。进一步,出尿孔内外侧正视下为方形口,其横切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形状,此种结构方便液体的流过。进一步,在尿管主体前端对称性的设置1-3对出尿孔,且同侧出尿孔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的设置可以减少前端尿管长度的要求,球囊前端长度过长对膀胱内组织的伤害。进一步,在两侧出尿孔之间设置加厚条,加厚条的设置可以增加前端尿管的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因多个出尿孔的设置而影响尿管前端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尿管进入。进一步,注射器接头中间外侧设置突出的限位环;使伸入引流接头或冲洗管接头的部分与供注射器头伸入的部分进行划分,且限位环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伸入引流接头的长度太多,影响后期注射器接头的伸入。进一步,连接注射器接头的接头前端外侧设置上下两突出小环,突出小环间设置连接注射器接头的环形圈;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注射器接头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很好的将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上,不会出现使用时找不到注射器接头的问题。进一步,注射器接头的两端都设置有效覆盖注射器接头两端的覆盖帽,覆盖帽都从头端延伸到限位环处,覆盖帽的设置可以防止未使用时注射器接头的污染。进一步,覆盖帽的材料为软质硅胶材料,此材料可以保证覆盖处的紧密性。进一步,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注射器接头的限位环连接或者与两端的覆盖帽连接,与覆盖帽连接可以在单次使用后可消毒后将注射器接头再设置到覆盖帽内,方便多次消毒使用。或者,注射器接头设置在一包装袋内,包装袋与环形圈通过连接线连接。进一步,所述注射器接头内部设置一允许向内流入液体的单向阀,单向阀下方设置防过环,防过环中间设置开口;单向阀上方设置薄片结构,薄片结构向前伸出出液,向后堵住防过环开口,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单向开通的效果。进一步,注射器接头供注射器伸入部分内部设置阻挡环,阻挡环的设可以有效的放置注射器伸入太多对内部单向阀的损坏。进一步,尿管主体设置为医用橡胶材料或医用硅胶材料。与现有技术的双腔尿管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堵塞的发生,及尿管堵塞后的有效疏通,可以有效避免堵塞后反复拔插尿管问题,极大的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旁边且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限位环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旁边且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覆盖帽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尿管主体前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尿管主体前端结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尿管主体后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旁边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尿管主体后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引流接头内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冲洗管接头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冲洗管接头侧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设置在冲洗管接头侧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注射器接头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限位环连接的带覆盖帽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环形圈通过连接线与覆盖帽连接的带覆盖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尿管主体;2、出尿孔;21、加厚条;3、球囊;4、充水囊接头;5、引流接头;6、注射器接头;61、限位环;621、伸入引流接头或冲洗管接头的部分;622、供注射器头伸入的部分;63、突出小环;71、环形圈;72、连接线;73、覆盖帽;741、防过环;742、开口;743、薄片结构;75、阻挡环,8、冲洗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改进型导尿管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1,尿管主体1前端的出尿孔2,球囊3,尿管主体1后端的充水囊接头4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2设置2-8个;且出尿孔2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内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1后端的引流接头5内设置注射器接头6。使用时,与正常的尿管一致;正常导尿过程因多个出尿孔2的设置使导尿过程更加顺畅,当出现尿管堵塞问题时,只需要将注射器接头6连接到引流接头5上,通过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导尿管的疏通,且因为前段出尿孔2为内侧内缩的结构,堵塞物在出尿孔2处聚集后,通过注射器抽吸,将会有效增加吸力,使堵塞物快速进入尿管主体1中吸出。上述导尿管的使用不会造成严重的尿管堵塞,使用更加方便。出尿孔2内外侧正视下为方形口,其横切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形状,此种结构方便液体的流过。在尿管主体1前端对称性的设置1-3对出尿孔2,且同侧出尿孔2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的设置可以减少前端尿管长度的要求,球囊3前端长度过长对膀胱内组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1),尿管主体(1)前端的出尿孔(2),球囊(3),尿管主体(1)后端的充水囊接头(4)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2)设置2-8个;且出尿孔(2)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内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1)后端的非充水囊接头(4)内设置注射器接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1),尿管主体(1)前端的出尿孔(2),球囊(3),尿管主体(1)后端的充水囊接头(4)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2)设置2-8个;且出尿孔(2)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内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1)后端的非充水囊接头(4)内设置注射器接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注射器接头(6)设置在引流接头(5)内部,或者,尿管主体(1)后端还设置冲洗用冲洗管接头(8),注射器接头(6)设置在冲洗管接头(8)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出尿孔(2)内外侧正视下为方形口,其横切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在尿管主体(1)前端对称性的设置1-3对出尿孔(2),且同侧出尿孔(2)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在两侧出尿孔(2)之间设置加厚条(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注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肖霞张华陈亚丽薛文瑜张晓晓王明芳廉小靖刘春霞王娜杜雪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