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170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包括外包式吸嘴,变径管以及吸气阀,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孔,其设置吸气阀的朝向外包式吸嘴的一侧,其中,外包式吸嘴用于与患者嘴部外周紧密贴合;变径管的一端与外包式吸嘴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药管连接;出气孔的位置,位于远离变径管的中心线并且在环形区域内部,环形区域是用于患者嘴部与外包式吸嘴紧密贴合的区域。增加外包式吸嘴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的封闭性,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改善用户体验以促进气雾剂给药装置的广泛使用,也降低成本,以满足一次性使用的目的,有利于推广应用。有利于推广应用。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吸药方法是定量气雾剂单剂量吸入法,该方法是将支气管舒张剂摇匀后倒置,使吸嘴开口距离口腔2

4cm,通过按压支气管舒张剂的同时让患者做吸气动作,使药物吸入患者下呼吸道。目前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支装有200揿的剂量,在支气管舒张试验时,每人每次只需吸入2~4揿的剂量,因此多人共用一支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就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定量气雾剂单剂量吸入法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对于存在严重气道受限或配合差的老人或儿童患者此法药物利用率偏低。
[0003]对此指南中指出可以借助储雾罐帮助吸入药物,图5显示了一种面罩式口鼻气雾剂给药器(即,储雾罐)。该给药器利用面罩接触口鼻,利用吸气以打开环形吸气膜片,从而将后插座上插入的气雾剂内的药液,从吸筒吸入,再经环形吸气膜片到面罩,最后从口腔进入呼吸道。但储雾罐的最小长度为 15cm,其结构复杂、不易储存和携带。而且储雾罐价格昂贵不适合一次性使用,若重复使用储雾罐其口嘴端依然有交叉感染风险,消毒反复使用操作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高药物利用率、高安全性、低成本的一次性气雾剂给药装置,具有日趋重大的实际意义与迫切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其包括外包式吸嘴,变径管以及吸气阀,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孔,其设置所述吸气阀的朝向所述外包式吸嘴的一侧,
[0007]其中,所述外包式吸嘴用于与患者嘴部外周紧密贴合;
[0008]所述变径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包式吸嘴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药剂罐套连接;
[0009]所述出气孔的位置,位于远离所述变径管的中心线并且在环形区域内部,所述环形区域是用于患者嘴部与所述外包式吸嘴紧密贴合的区域。
[0010]其中较优地,还包括,
[0011]呼气阀,其位于所述外包式吸嘴的内侧的与所述出气孔对应的位置,
[0012]所述吸气阀和所述呼气阀均为单向阀,并且既不同时处于打开状态,也不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0013]其中较优地,还包括变径管,
[0014]所述变径管包括过渡部,以及大径部和小径部,形成在从所述药剂罐套到所述外包式吸嘴的方向上管径逐渐变大的腔道。
[0015]其中较优地,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大径部的靠近所述外包式吸嘴的一侧;所述呼
气阀位于所述大径部的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一侧。
[0016]其中较优地,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外包式吸嘴连接;所述小径部与所述药剂罐套连接,并且所述大径部的管径大于所述小径部。
[0017]其中较优地,所述变径管的长度为4

6cm。
[0018]其中较优地,所述药剂罐套包括储药部和连接部,
[0019]所述储药部用于固定药剂罐,
[0020]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小径部连接。
[0021]其中较优地,所述储药部的筒内设有条形凸棱,筒底设有卡槽,用于卡住药剂罐喷嘴。
[0022]其中较优地,所述连接部的管径小于所述小径部的管径,以允许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小径部;
[0023]所述大径部的管径小于所述外包式吸嘴的圆形管道的管径,以允许所述大径部插入所述外包式吸嘴。
[0024]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包式吸嘴采用软质胶材质,用于仅仅包围嘴部。
[0025]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增加外包式吸嘴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的封闭性,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改善用户体验以促进气雾剂给药装置的广泛使用。而且,本技术的设计,降低成本,以满足一次性使用的目的,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雾剂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患者吸气时药剂罐中的药雾流向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从外包式吸嘴排出的流向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气雾剂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现有技术的面罩式储雾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0032]<第一实施例>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其包括外包式吸嘴1,变径管2,药剂罐套3,吸气阀4和出气孔5。
[0034]所述外包式吸嘴1可采用透明软质胶材质或其他适于接触皮肤的材质。结合图2

3所示,外包式吸嘴1的形状为仅与患者嘴部皮肤紧密贴合(即,与嘴部皮肤相适形)的形状,但是不包围鼻部,其中与皮肤贴合的一侧为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外包式吸嘴1呈中间凹陷四周凸起的大致椭圆形,从上往下看内侧为弧形形状(如图3所示),外侧有一个凸出的圆形管道,长度大约为1

3cm。这样的设计使得外包式吸嘴1能与患者嘴部充分贴合,但是不与鼻子接触,在患者吸药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患者舌头堵管和漏气。
[0035]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外包式吸嘴1也可以改为其他形状,例如内侧设有防脱凹槽,或者用圆形替代椭圆形,甚至采用卡通形状;同时,本专利并不限于外包式吸嘴,还可以用面罩代替,但是这样会增加成本。
[0036]所述变径管2可采用塑料、橡胶、硅胶或其他材料制成,包括过渡部21,大径部22和小径部23。过渡部21呈喇叭状,大径部22和小径部23呈圆筒状,且大径部22横截面大于小径部23。大径部22与外包式吸嘴1连接,且大径部22管径略小于外包式吸嘴1圆形管道的管径,使得大径部22可以刚好插接在外包式吸嘴1的圆形管道内,两部分紧密贴合且贴合部分较长。这样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更换部件,并且两部分不易分离、可以防止药物外泄。变径管2的长度短,例如4

6cm,从给药方向发散式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减少路径损耗。
[0037]小径部23与药剂罐套3连接,过渡部21连接大径部22和小径部23,从而形成在从药剂罐套3到外包式吸嘴1的方向上管径逐渐变大的腔道,即,随着药物的传输方向横截面逐渐变大。同时变径管2很短,长度大约只有 4

6cm。这样的外形设计充分考虑了药物的传输,因为变径管长度尽可能短减少了药物的路径损耗,以充分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并且短小轻便的外形便于储存和携带。更进一步,紧凑的设计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能够满足一次性使用要求。
[0038]所述药剂罐套3包括储药部31和连接部32。储药部31和连接部32间呈钝角(非直角)以提高药液从储药部31进入连接部32的比例。储药部31 的横截面形状与药剂罐的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剂给药装置,包括外包式吸嘴,变径管以及吸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孔,其设置所述吸气阀的朝向所述外包式吸嘴的一侧,其中,所述外包式吸嘴用于与患者嘴部外周紧密贴合;所述变径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包式吸嘴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药剂罐套连接;所述出气孔的位置,位于远离所述变径管的中心线并且在环形区域内部,所述环形区域是用于患者嘴部与所述外包式吸嘴紧密贴合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剂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气阀,其位于所述外包式吸嘴的内侧的与所述出气孔对应的位置,所述吸气阀和所述呼气阀均为单向阀,并且既不同时处于打开状态,也不同时处于关闭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剂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过渡部,以及大径部和小径部,形成在从所述药剂罐套到所述外包式吸嘴的方向上管径逐渐变大的腔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剂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大径部的靠近所述外包式吸嘴的一侧;所述呼气阀位于所述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艳曲木诗玮贺若曦李勇黄可杨汀李晓盼苏雅王子楠赵芮崧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