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华专利>正文

造瘘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272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瘘引流管,包括主体管、第一气囊、第一进气口、第一内置进气管,第一内置进气管设置在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主体管包引流段、固定段、外流段,所述固定段的两端分别与引流段、外流段连接,引流段前端具有引流进口,引流段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外流段后端具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进口、引流孔与所述引流出口联通,第一气囊环绕安装在固定段前端的外壁上,并通过第一内置进气管与设在外流段外壁上的第一进气口联通。该造瘘引流管可代替预防性造瘘,比预防性造瘘的护理更加简便,而且无需二次全麻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手术,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护理压力、经济压力和手术创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瘘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瘘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中国男性和女性的直肠癌发病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且低位直肠癌约占70%~75%。而中国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为3%~20%。因此,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手术医生对于吻合口瘘风险较高的患者,经常进行预防性造瘘。常用的预防性造瘘的方法是在右下腹行回肠造瘘: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距回盲部约30cm处将末端回肠经切口提出腹腔,近端位于头侧,将肠管与腹膜、腹直肌前鞘、后鞘、皮肤缝合固定,经小肠系膜无血管区置支撑棒,手术切口缝合后开放造瘘口,置造造口袋。术后14日左右拆除支撑棒。虽然一般术后1月时吻合口已经完全愈合长好,但考虑直肠癌手术对患者的打击及术后化疗的影响,一般在术后3个月至6个月行造口还纳术。而造口还纳前的这段时间,造口的护理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造口还纳术还需要再次住院和全麻手术,给患者造成了二次打击。因此我们致力于寻求一种经济、简便的代替预防性造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瘘引流管,该造瘘引流管可代替预防性造瘘,比预防性造瘘的护理更加简便,而且无需二次全麻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手术,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护理压力、经济压力和手术创伤。其技术方案如下:造瘘引流管,包括主体管、第一气囊、第一进气口、第一内置进气管,第一内置进气管设置在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主体管包引流段、固定段、外流段,所述固定段的两端分别与引流段、外流段连接,引流段前端具有引流进口,引流段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外流段后端具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进口、引流孔与所述引流出口联通,第一气囊环绕安装在固定段前端的外壁上,并通过第一内置进气管与设在外流段外壁上的第一进气口联通。所述引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引流段的管壁上。多个所述引流孔形成多组引流孔,各组所述引流孔沿所述引流段轴向方向整齐排列,各组引流孔包括四个沿引流段径向相互对称的引流孔。所述第一气囊呈圆锥体形,所述第一气囊往主体管后端方向逐渐扩大。还包括第二气囊、第二进气口、第二内置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口设在所述外流段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内置进气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第二气囊环绕安装在所述固定段后端的外壁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内置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联通。所述第二气囊呈圆锥体形,所述第二气囊往主体管后端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后端。还包括冲洗孔、冲洗进水口、第一内置冲洗管,所述冲洗孔设在所述引流段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内置冲洗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冲洗进水口设在所述外流段的外壁上,所述冲洗孔通过所述第一内置冲洗管与所述冲洗进水口联通。所述冲洗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冲洗孔沿所述引流段的轴向方向整齐排列。还包括第一气盖、第二气盖、第一水盖,所述第一气盖、第二气盖、第一水盖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冲洗进水口盖合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冲洗进水口沿所述外流段轴向方向从前端往后端顺利排列,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外流段径向方向的两相反侧,所述冲洗孔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在径向方向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插进人体的一端,术语“后”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与术语“前”相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前述“轴向”为主体管的长度方向,前述“径向”与前述“轴向”相互垂直。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造瘘引流管包括主体管、第一气囊、第一进气口、第一内置进气管,使用时,将主体管的引流段放置于空肠后,肠管内的肠液或粪便等可通过引流进口、引流孔流入主体管内,进而通过主体管后端的引流出口流出,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在引流段之后的固定段上设置有第一气囊,通过向第一进气口注入一定体积气体,可使第一气囊鼓起,借助回盲瓣所形成天然的阀门,可使第一气囊卡住回盲瓣,使得主体管不容易脱出或滑出,同时也可起到阻断粪便或肠液进入结肠的作用;采用放置本造瘘引流管代替造瘘手术的方法,避免了造瘘手术需要把回肠肠壁固定到腹壁,形成粘连和瘢痕成角,还纳术需要切除该段肠管的缺点,当拔除引流管后,由于已经形成窦道,伤口可很快闭合,对患者损伤较小;该造瘘引流管可代替预防性造瘘手术,比预防性造瘘的护理更加简便,而且无需二次全麻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手术,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护理压力、经济压力和手术创伤。2、引流孔为多个,在引流段设置较多的引流孔,可以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3、各组引流孔沿引流段轴向方向整齐排列,提高引流效率。4、圆锥体形的第一气囊在注气后能更好的卡住回盲瓣,相比较于其它形状,更不容易脱出或滑出,同时也可起到更好的阻断粪便或肠液进入结肠的作用。5、在固定段后端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不同长度的型号,依据病人个体不同进行选择使用,在第一气囊注气鼓起卡住回盲瓣后,通过第二进气口向内注入一定体积气体,可使第二气囊鼓起,卡住回盲部的阑尾切口,进一步防止主体管脱出或滑出。6、圆锥体形的第二气囊在注气后能更好的卡住回盲部的阑尾切口,进一步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滑出,起到更加保险的固定主体管,两个圆锥体形的气囊可减少对肠壁的压迫面积,减少由于长时间压迫导致肠壁坏死发生。7、第二进气口位于第一进气口的后端,与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的后端相对应,方便管理、操作;两个气囊分别设置有两个进气口,可在冲洗引流后确认暂时无肠液存留时,通过不同时间段对两个气囊分别进行放气处理,可分别暂时减缓对肠管的压迫,进一步降低由于气囊长时间压迫导致肠壁坏死的发生率。8、在引流段上设冲洗孔,冲洗孔通过第一内置冲洗管与冲洗进水口联通,第一内置冲洗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管管壁内,既不会占用管腔空间使得引流受阻,又可以起到冲洗和引流空肠肠液与粪便的作用,保持了引流的通畅。9、冲洗孔为多个,多个冲洗孔沿引流段的轴向方向整齐排列,方便冲洗。10、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冲洗进水口分别带有第一气盖、第二气盖、第一水盖,可根据需要进行开闭,防止气体漏出或肠液等通过冲洗进水口流出;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冲洗进水口沿外流段轴向方向从前端往后端顺利排列,方便管理、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造瘘引流管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造瘘引流管的剖视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造瘘引流管的剖视图二。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造瘘引流管的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造瘘引流管的使用效果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管、第一气囊、第一进气口、第一内置进气管,第一内置进气管设置在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主体管包引流段、固定段、外流段,所述固定段的两端分别与引流段、外流段连接,引流段前端具有引流进口,引流段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外流段后端具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进口、引流孔与所述引流出口联通,第一气囊环绕安装在固定段前端的外壁上,并通过第一内置进气管与设在外流段外壁上的第一进气口联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管、第一气囊、第一进气口、第一内置进气管,第一内置进气管设置在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主体管包引流段、固定段、外流段,所述固定段的两端分别与引流段、外流段连接,引流段前端具有引流进口,引流段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外流段后端具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进口、引流孔与所述引流出口联通,第一气囊环绕安装在固定段前端的外壁上,并通过第一内置进气管与设在外流段外壁上的第一进气口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引流段的管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孔形成多组引流孔,各组所述引流孔沿所述引流段轴向方向整齐排列,各组引流孔包括四个沿引流段径向相互对称的引流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呈圆锥体形,所述第一气囊往主体管后端方向逐渐扩大。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造瘘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囊、第二进气口、第二内置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口设在所述外流段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内置进气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所述第二气囊环绕安装在所述固定段后端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江陈新华林周盛王豪赵明利谢以渔陈粤泓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