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27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包括导尿输入孔、外软管、密封盖、外夹、外固定管、气囊管、引流尿液管、上密封圈、输送内管、下密封圈和防漏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密封盖保证外固定管内部的气密性良好,从而保证外固定管缠绕在大腿内侧的稳定性,外夹方便取代现有导尿管内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拔出的过程中造成尿道损伤,且方便配合外固定管进行外固定,气囊管方便外固定管的气体的抽取和充入,方便拔出该导尿管,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方便外固定管的气体的抽取和充入,防止内部的输送内管内的液体泄漏出来,且保证该导尿管内部的密闭性,防漏层方便观察输送内管的工作状况,方便快速定位泄漏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尿管,具体为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虽然现有的导尿管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导尿管为了固定尿管,医生在留置尿管以后要打起水囊,水囊大小有5-10ml,这个水囊的作用就是防止尿管脱落,而我们的尿道直径只有0.5-0.7cm左右,要强行拔出尿管,必须强加很大的外力,这样就容易造成尿道损伤,出现出血的情况,其二、现有的导尿管需要专业水平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其三、现有的导尿管不易观察是否有撒漏的现象,容易导致排尿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包括导尿输入孔、外软管、密封盖、外夹、外固定管、气囊管、引流尿液管、上密封圈、输送内管、下密封圈和防漏层;所述导尿输入孔设置在外软管的初始端固定在膀胱内,并开设在输送内管上,所述外软管固定在该导尿管的最外侧,所述密封盖固定在外夹和外固定管之间,所述外夹连接在外固定管的末端,所述外固定管安装在外软管上,所述气囊管固定在引流尿液管的侧面,且与输送内管不相通,所述引流尿液管与输送内管相连接,所述上密封圈固定在输送内管的起始段,所述输送内管安装在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之间,所述下密封圈安装在输送内管的出口端,所述防漏层位于外软管和输送内管之间。优选的,为了保证外固定管内部的气密性良好,从而保证外固定管缠绕在大腿内侧的稳定性,所述密封盖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设立在外夹和外固定管之间,且其上端与外夹呈螺旋纹连接。优选的,为了方便取代现有导尿管内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拔出的过程中造成尿道损伤,且方便配合外固定管进行外固定,所述外夹通过螺旋纹之间的啮合与密封盖呈旋转连接,且通过密封盖固定在外固定管的末端。优选的,为了方便外固定管的气体的抽取和充入,方便拔出该导尿管,所述气囊管呈独立管道与引流尿液管在交汇处相隔开,并与外固定管相连接,整体与引流尿液管呈一体化连接。优选的,为了防止内部的输送内管内的液体泄漏出来,且保证该导尿管内部的密闭性,所述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通过粘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输送内管的两端,且与输送内管内壁无缝连接。优选的,为了方便观察输送内管的工作状况,且可以快速查看输送内管是否有泄漏现象,方便快速定位泄漏部位,所述防漏层对称分布在输送内管的两侧,且位于外软管的内部,外软管呈透明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漏固定式导尿管设计合理,密封盖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设立在外夹和外固定管之间,且其上端与外夹呈螺旋纹连接,保证外固定管内部的气密性良好,从而保证外固定管缠绕在大腿内侧的稳定性,外夹通过螺旋纹之间的啮合与密封盖呈旋转连接,且通过密封盖固定在外固定管的末端,方便取代现有导尿管内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拔出的过程中造成尿道损伤,且方便配合外固定管进行外固定,气囊管呈独立管道与引流尿液管在交汇处相隔开,并与外固定管相连接,整体与引流尿液管呈一体化连接,方便外固定管的气体的抽取和充入,方便拔出该导尿管,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通过粘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输送内管的两端,且与输送内管内壁无缝连接,防止内部的输送内管内的液体泄漏出来,且保证该导尿管内部的密闭性,防漏层对称分布在输送内管的两侧,且位于外软管的内部,外软管呈透明状结构,方便观察输送内管的工作状况,且可以快速查看输送内管是否有泄漏现象,方便快速定位泄漏部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尿输入孔,2、外软管,3、密封盖,4、外夹,5、外固定管,6、气囊管,7、引流尿液管,8、上密封圈,9、输送内管,10、下密封圈和11、防漏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包括导尿输入孔1、外软管2、密封盖3、外夹4、外固定管5、气囊管6、引流尿液管7、上密封圈8、输送内管9、下密封圈10和防漏层11;所述导尿输入孔1设置在外软管2的初始端固定在膀胱内,并开设在输送内管9上,所述外软管2固定在该导尿管的最外侧,所述密封盖3固定在外夹4和外固定管5之间,所述外夹4连接在外固定管5的末端,所述外固定管5安装在外软管2上,所述气囊管6固定在引流尿液管7的侧面,且与输送内管9不相通,所述引流尿液管7与输送内管9相连接,所述上密封圈8固定在输送内管9的起始段,所述输送内管9安装在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10之间,所述下密封圈10安装在输送内管9的出口端,所述防漏层11位于外软管2和输送内管9之间。所述密封盖3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设立在外夹4和外固定管5之间,且其上端与外夹4呈螺旋纹连接,保证外固定管5内部的气密性良好,从而保证外固定管5缠绕在大腿内侧的稳定性,所述外夹4通过螺旋纹之间的啮合与密封盖3呈旋转连接,且通过密封盖3固定在外固定管5的末端,方便取代现有导尿管内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拔出的过程中造成尿道损伤,且方便配合外固定管5进行外固定,所述气囊管6呈独立管道与引流尿液管7在交汇处相隔开,并与外固定管5相连接,整体与引流尿液管7呈一体化连接,方便外固定管5的气体的抽取和充入,方便拔出该导尿管,所述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10通过粘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输送内管9的两端,且与输送内管9内壁无缝连接,防止内部的输送内管9内的液体泄漏出来,且保证该导尿管内部的密闭性,所述防漏层11对称分布在输送内管9的两侧,且位于外软管2的内部,外软管2呈透明状结构,方便观察输送内管9的工作状况,且可以快速查看输送内管9是否有泄漏现象,方便快速定位泄漏部位。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漏固定式导尿管时,首先将导尿管的导尿输入孔1固定到膀胱内,然后通过外固定管5缠绕在大腿内侧,并用外夹4对齐进行固定,通过气囊管6充入气体,使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尿管脱落,待到需要拆掉时,通过气囊管6吸掉气体,使之松开即可,其中,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10防止内部的输送内管9内的液体泄漏出来,且保证该导尿管内部的密闭性,防漏层11方便观察输送内管9的工作状况,方便快速定位泄漏部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输入孔(1)、外软管(2)、密封盖(3)、外夹(4)、外固定管(5)、气囊管(6)、引流尿液管(7)、上密封圈(8)、输送内管(9)、下密封圈(10)和防漏层(11);所述导尿输入孔(1)设置在外软管(2)的初始端固定在膀胱内,并开设在输送内管(9)上,所述外软管(2)固定在该导尿管的最外侧,所述密封盖(3)固定在外夹(4)和外固定管(5)之间,所述外夹(4)连接在外固定管(5)的末端,所述外固定管(5)安装在外软管(2)上,所述气囊管(6)固定在引流尿液管(7)的侧面,且与输送内管(9)不相通,所述引流尿液管(7)与输送内管(9)相连接,所述上密封圈(8)固定在输送内管(9)的起始段,所述输送内管(9)安装在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10)之间,所述下密封圈(10)安装在输送内管(9)的出口端,所述防漏层(11)位于外软管(2)和输送内管(9)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输入孔(1)、外软管(2)、密封盖(3)、外夹(4)、外固定管(5)、气囊管(6)、引流尿液管(7)、上密封圈(8)、输送内管(9)、下密封圈(10)和防漏层(11);所述导尿输入孔(1)设置在外软管(2)的初始端固定在膀胱内,并开设在输送内管(9)上,所述外软管(2)固定在该导尿管的最外侧,所述密封盖(3)固定在外夹(4)和外固定管(5)之间,所述外夹(4)连接在外固定管(5)的末端,所述外固定管(5)安装在外软管(2)上,所述气囊管(6)固定在引流尿液管(7)的侧面,且与输送内管(9)不相通,所述引流尿液管(7)与输送内管(9)相连接,所述上密封圈(8)固定在输送内管(9)的起始段,所述输送内管(9)安装在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10)之间,所述下密封圈(10)安装在输送内管(9)的出口端,所述防漏层(11)位于外软管(2)和输送内管(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固定式导尿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