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27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包括一头戴式固定架以及用于固定置管的置管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在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置管固定部件与头戴式固定架一体连接;通过将头戴式固定架戴在患者头上,将颈内静脉置管位于颈部外侧的部分放在置管固定部件内,从而将置管有效固定,防止置管晃动或脱出,从而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舒适性。与现有技术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给患者佩戴头戴式固定架,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置管固定部件内,实现了有效且方便固定颈内静脉置管并具有美观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
技术介绍
血浆吸附是血液引出后首先进入血浆分离器将血液的有形成份(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开,有形成份输回患者体内,血浆再进入吸附器进行吸附清除其中某些特定的物质,吸附后血浆回输至患者体内。血浆吸附根据吸附剂的特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筛吸附,即利用分子筛原理通过吸附剂携带的电荷和孔隙,非特异性地吸附在电荷和分子大小与之相对应的物质,如活性碳、树脂、碳化树脂和阳离子型吸附剂等;另一类是免疫吸附,即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基)结合在吸附材料(载体)上,用于清除血浆或全血中特定物质(配体)的治疗方法,如蛋白A吸附、胆红素吸附等。做血浆吸附的患者一般都有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有一部分裸露在患者体外,需要进行有效固定以防止静脉置管脱出,而目前临床上一般是用胶布固定或用纱布缠绕在头部固定,没有专门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器械,现行方式一方面不能满足患者的舒适感,另一方面不具有美观性。本技术针对做血浆吸附的患者一般都有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有一部分裸露在患者体外,需要进行有效固定以防止静脉置管脱出,而目前临床上一般是用胶布固定或用纱布缠绕在头部固定,没有专门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器械,现行方式一方面不能满足患者的舒适感,另一方面不具有美观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包括一头戴式固定架以及用于固定置管的置管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在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置管固定部件与头戴式固定架一体连接;通过将头戴式固定架戴在患者头上,将颈内静脉置管位于颈部外侧的部分放在置管固定部件内,从而将置管有效固定,防止置管晃动或脱出,从而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舒适性。进一步,所述头戴式固定架设置为发箍形状的头戴式固定架;此种设置的头戴式固定架佩戴方便。进一步,所述头戴式固定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采用软质无毒塑料材质制作,外层采用柔软透气布料制作,外层包裹内层;此种设置的头戴式固定架一方面可以固定在患者头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头戴式固定架对患者头部的压力,保证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所述头戴式固定架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头戴式固定架对患者头部的压力较小。进一步,所述圆柱体的直径设置为1-2mm;此种设置的头戴式固定架主体较细,对患者头部的压力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进一步,所述置管固定部件包括由耳后向耳前延伸的延伸段以及用于放置颈内静脉置管的置管槽;所述延伸段设置在所述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延伸段与头戴式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置管槽与延伸段活动连接;此种设置的置管槽与延伸段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当患者颈部发生运动时,置管和置管槽可以随着一起运动,避免置管被牵拉而导致脱管,将置管槽设置在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是因为临床通常在患者颈部右侧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具有广谱适用性。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包括由耳后向耳前延伸的弧形段以及设置在弧形段上端的竖直段,弧形段与竖直段一体连接;此种设置的延伸段从耳后延伸至耳前,能够将头戴式固定架牢固的固定在患者头部。进一步,所述弧形段的底部设置为“V”形的拐弯部,“V”形的拐弯部位于耳前部分的长度设置为2-3cm。进一步,所述竖直段的长度设置为5-10cm;此种设置足够满足固定颈内静脉置管的需求,且不会在患者面部占具较多的位置。进一步,所述置管槽设置为半圆筒形的开口槽,置管槽包括由两个半圆弧形片组成的环抱槽、设置在开口处的半圆弧形的打开板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半圆弧形片的平直板;置管槽的开口设置在前侧,打开板设置在环抱槽的前侧;环抱槽与打开板一体连接,平直板与环抱槽一体连接;此种设置的置管槽可以通过打开板将置管槽打开一定的程度,将颈内静脉置管放入置管槽内,置管槽回弹将颈内静脉置管夹住,从而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置管槽内。进一步,所述置管槽采用软质无毒塑料材质制作;此种设置的置管槽可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实现可打开和回弹的功能,从而方便置入并夹紧颈内静脉置管。进一步,在所述置管槽的后侧壁上设置滑块,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与滑块形状吻合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小于竖直段的长度,滑块设置在滑槽内,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置管槽能够进行活动,将置管槽固定在竖直段上也就是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患者耳前,可以避免患者压迫颈内静脉置管。进一步,在所述竖直段上端设置一用于封堵所述滑槽顶端的封堵板,封堵板的尺寸与竖直段的尺寸吻合;此种封堵板的设置可以对滑块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滑块从滑槽脱出。或者,所述头戴式固定架的主体设置为矩形体;此种设置的头戴式固定架为扁形的,具有较好的舒适感。进一步,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为弧形的开口槽,弧形的开口槽设置在所述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壁上,弧形的开口槽与头戴式固定架的走向吻合,弧形的开口槽与头戴式固定架一体连接;使用时,将颈内静脉置管置入弧形的开口槽,从而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头戴式固定架上。或者,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为魔术贴,魔术贴设置在所述头戴式固定架的右侧壁上,在头戴式固定架上设置与魔术贴对应的粘贴面,魔术贴一端与头戴式固定架一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粘贴面组合连接;使用时,将颈内静脉置管放在头戴式固定架右侧壁上,通过魔术贴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头戴式固定架上。使用时,首先将颈内静脉置管外部用无菌纱布包裹,将头戴式固定架戴在患者头部,然后将包有无菌纱布的颈内静脉置管放入置管固定部件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器械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给患者佩戴头戴式固定架,将颈内静脉置管固定在置管固定部件内,实现了有效且方便固定颈内静脉置管并具有美观性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延伸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延伸段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延伸段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延伸段的未放置颈内静脉置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竖直段与半圆筒形的开口槽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竖直段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竖直段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半圆筒形的开口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魔术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弧形的开口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设置有弧形的开口槽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头戴式固定架;11、弧形段;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包括一头戴式固定架(1)以及用于固定置管的置管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在头戴式固定架(1)的右侧,置管固定部件与头戴式固定架(1)一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包括一头戴式固定架(1)以及用于固定置管的置管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固定部件设置在头戴式固定架(1)的右侧,置管固定部件与头戴式固定架(1)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固定架(1)设置为发箍形状的头戴式固定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固定架(1)包括内外两层,内层采用软质无毒塑料材质制作,外层采用柔软透气布料制作,外层包裹内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固定部件包括由耳后向耳前延伸的延伸段以及用于放置颈内静脉置管(3)的置管槽;所述延伸段设置在所述头戴式固定架(1)的右侧,延伸段与头戴式固定架(1)一体连接;所述置管槽与延伸段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包括由耳后向耳前延伸的弧形段(11)以及设置在弧形段(11)上端的竖直段(12),弧形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静脉置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槽设置为半圆筒形的开口槽(2),置管槽包括由两个半圆弧形片(21)组成的环抱槽、设置在开口处的半圆弧形的打开板(23)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半圆弧形片(21)的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艳春蔡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