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及其硫化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3775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气垫层具有由微球体胶囊发泡硫化橡胶组分形成的全闭微孔结构,所述气垫层在106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12‑0.24mm;在206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20‑0.24mm。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墨转移介质安全环保,且稳定性好、强度大、回弹性好,印刷速度可达到1.5万印的高速印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及其硫化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
,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及其硫化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在胶印印刷的领域中,可使用油墨转移介质缠绕到转印滚筒上,从而可以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目前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对油墨转移介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油墨转移介质的气垫层以及面胶层等都包含有橡胶组分,因此对橡胶组分的硫化过程直接影响到油墨转移介质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节,目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过程都是通过将气垫层以及面胶层的浆料涂布至基材层上,采用的是无压力发泡硫化工艺,当采用将气垫层以及面胶层压成薄片再拼压至基材层上时的压延新工艺,为解决布层间的结合力,硫化时需施加一定压力,压力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发泡层中微球体的变形,影响橡皮布的可压缩性能,造成产品的报废。因此,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及其硫化方法和用途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所述硫化设备可以适用于油墨转移介质的压延工艺,其硫化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设备包括:/n第一硫化单元;/n第二硫化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硫化单元之后,其中,所述第二硫化单元包括,/n输送组件,输送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n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之后,以张紧所述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n硫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张紧组件之后,以加热硫化所述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得到一第二单元硫化的油墨转移介质;/n接收组件,设置于所述硫化组件之后,以接收所述第二单元硫化的油墨转移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设备包括:
第一硫化单元;
第二硫化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硫化单元之后,其中,所述第二硫化单元包括,
输送组件,输送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
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之后,以张紧所述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
硫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张紧组件之后,以加热硫化所述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得到一第二单元硫化的油墨转移介质;
接收组件,设置于所述硫化组件之后,以接收所述第二单元硫化的油墨转移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输送机架,
放卷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上,所述放卷组件包括一纠偏器;
压紧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放卷组件之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辊筒,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上;
第二压紧辊筒,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紧辊筒的下方,与所述第一压紧辊筒之间的具有1-20mm的辊间距;
转向组件,位于所述压紧组件之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转移介质用的硫化装置还包括,消泡组件,设置于所述张紧组件和所述硫化组件之间,以消除所述第一硫化单元硫化后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气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组件包括,
硫化机架,
第一硫化调节辊,转动设置于所述硫化机架上,
第二硫化调节辊,转动设置于所述硫化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硫化调节辊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硫化调节辊具有1-100mm的辊间距;
硫化鼓,转动设置于所述硫化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硫化调节辊和所述第二硫化调节辊之后,所述硫化鼓的一侧弧面外设有的导热钢板,并与所述硫化鼓之间具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佳徐毛清高杰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