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73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电极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包括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膜体和多根被包覆在膜体内的电极涂层片,所述膜体依次分为与检测棒端部连接的检测部、与检测棒棒体连接的贴合部以及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贴合部中部沿检测棒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分隔长槽,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贴合部下侧均设置有黏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与现有的电极片相比,将相同的连接面积分成两部分,并且能够贴合圆周面,相当于将单一的连接处变成两个连接点,并且能沿检测棒圆周分布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贴合部与检测棒的连接牢固度提高,减小使用过程中脱落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PU喉部电极片
本技术涉及检测电极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TPU喉部电极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喉部诊断技术中,会通过检测棒对喉部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检测棒1的端部为软性材质,检测棒1上将会粘贴有一个导电电极片,其一端作为感应区11粘贴在检测棒1的端部,而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区12与检测机器连接,其中部作为贴合区13与检测棒1粘贴。而一般导电电极片是在薄膜上印刷导电银浆或碳浆形成导电涂层,再复合上另一层薄膜后形成的。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电极片是粘贴在检测棒上的,并且检测棒需要在喉部内进行运动,其难免会与喉部内接触,感应区是将检测棒端部完全包覆的,而在检测棒棒体上的粘贴区域面积较少,粘附于检测棒的一侧面上,而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片受力方向不定,在拉扯时容易造成脱落,连接牢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PU喉部电极片,能够提高与检测棒的连接牢固度,减小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包括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膜体和多根被包覆在膜体内的电极涂层片,所述膜体依次分为与检测棒端部连接的检测部、与检测棒棒体连接的贴合部以及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贴合部中部沿检测棒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分隔长槽,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贴合部下侧均设置有黏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极片本体通过黏胶层粘贴在检测棒上时,由于分隔长槽将贴合部分成了两部分,在与检测棒的圆周侧壁贴合时,贴合部将会粘贴在检测棒两侧,与现有的电极片相比,将相同的连接面积分成两部分,并且能够贴合圆周面,相当于将单一的连接处变成两个连接点,并且能沿检测棒圆周分布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贴合部与检测棒的连接牢固度提高,减小使用过程中脱落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贴合部内的所述电极涂层片呈多条相互平行的条状体,所述电极涂层片均布在所述分隔长槽两侧,当所述电极片本体粘贴在检测棒上时,两个所述贴合部分别处于检测棒的相对两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涂层片均布在检测棒两侧,使得在贴合部与检测棒在两侧的连接面积相同,从而能够具有相同的连接力,且由分隔长槽形成的两个贴合部在粘贴时,能够好地将检测棒包裹住,提供更好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长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沿呈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平口的边沿相比,弧形的边沿在与物体接触时,接触点将会为内凹圆弧上的其中一点,对贴合部的作用力较小,而如果为平口的边沿在与物体接触时,将会使得整一条边沿受力,易于脱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检测部内的所述电极涂层片沿曲线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时,检测棒的端部将会随接触部位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曲线延伸的电极涂层片能够随检测棒形变时,也发生延展,而曲线延伸的电极涂层片的可形变性比线性好,更加适合于实际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贴合部沿检测棒周向宽度和占所述检测部沿检测棒周向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包裹检测部时,检测部能够将检测棒的端部包覆,而贴合部内的电极涂层片将分布至两侧,贴合部在粘贴时,能够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贴合部之间通过过渡部连接,所述过渡部呈梯形,其上底面与贴合部连接,其下底面与检测部连接,位于所述过渡部内的电极涂层片的宽度自检测部至贴合部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部的电极涂层片主要是用于检测,故需要宽度较大,而贴合部与连接部的电机层涂片主要是用于连通,故宽度较小即可,且过渡部能够提高检测部与贴合部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设在贴合部的一端,且与所述贴合部垂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检测棒将会不规则摆动,导致连接部会发生拉扯,现有的连接部平行地设置在贴合部的一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检测仪器都会放置在一侧,连接部将会受到垂直于检测棒的拉扯力,久而久之连接部与贴合部之间将会断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竖直设置的连接部相比,此技术方案中的连接部在拉扯时受到的是平行于连接部本身,且垂直于贴合部方向的拉扯力,且由于膜体能够发生形变,减小了电极片本体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贴合部的内连接处与外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部粘贴在检测棒上后,连接处的两侧不会多出边角,在使用过程中减小卷边的产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连接部内的电极涂层片也沿呈曲线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将会发生拉伸形变,将连接部内的电极涂层片设置为曲线延伸后,能够使得电极涂层片也将随之发生形变,避免直接拉伸导致电极涂层片撕裂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贴合部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分隔长槽,将其分隔成两个部分,在粘贴时,两个连接点附着在检测棒上,使得电极片本体与检测棒的连接牢固度提高,减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的情况;2.粘贴后,被分隔成两部分的贴合部,将会分别位于检测棒的相对两侧面上,从而使得贴合部能够沿周向附着在检测棒的圆周面上,且能够提高连接牢固度;3.将连接部设置为与贴合部垂直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将会受到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拉扯力,减小连接部与贴合部连接处撕裂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导电电极片与检测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检测部与过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隐藏了一层膜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位于连接部上的电极涂层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检测棒;11、感应区;12、连接区;13、贴合区;100、电极片本体;110、膜体;111、检测部;112、贴合部;113、连接部;114、黏胶层;115、过渡部;116、分隔长槽;120、电极涂层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参照图2、图3,包括电极片本体100,电极片本体100包括膜体110和多根被包覆在膜体110内的电极涂层片120,本实施例中的膜体110由TPU制成,电极涂层片120为导电银浆印刷而成,两层膜体110将电极涂层片120包裹在中间形成。膜体110依次分为与检测棒1端部连接的检测部111、与检测棒1棒体连接的贴合部112以及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部113。检测部111与所述贴合部112下侧均设有黏胶层114,用于将电极涂层片120粘接至检测棒1上。参照图4,检测部111内的电极涂层片120沿曲线延伸,呈多根相互嵌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本体(100),所述电极片本体(100)包括膜体(110)和多根被包覆在膜体(110)内的电极涂层片(120),所述膜体(110)依次分为与检测棒端部连接的检测部(111)、与检测棒棒体连接的贴合部(112)以及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部(113),所述贴合部(112)中部沿检测棒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分隔长槽(116),所述检测部(111)与所述贴合部(112)下侧均设置有黏胶层(1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本体(100),所述电极片本体(100)包括膜体(110)和多根被包覆在膜体(110)内的电极涂层片(120),所述膜体(110)依次分为与检测棒端部连接的检测部(111)、与检测棒棒体连接的贴合部(112)以及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部(113),所述贴合部(112)中部沿检测棒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分隔长槽(116),所述检测部(111)与所述贴合部(112)下侧均设置有黏胶层(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贴合部(112)内的所述电极涂层片(120)呈多条相互平行的条状体,所述电极涂层片(120)均布在所述分隔长槽(116)两侧,当所述电极片本体(100)粘贴在检测棒上时,两个所述贴合部(112)分别处于检测棒的相对两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长槽(116)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沿呈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喉部电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检测部(111)内的所述电极涂层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璞瑞达薄膜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