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19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及位于油杯的储油腔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设置到所述油杯的不同位置,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主体和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环绕所述雾化主体并具有进油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主体,还包括隔油件和可动件,所述隔油件安装到所述雾化罩,所述隔油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进油孔以隔断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隔油件可在所述可动件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以开启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得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
技术介绍
预灌装好雾化油的雾化器,在使用者使用之前,往往因为长途运输、搬运或长时间放置,导致雾化油已经缓慢渗透到雾化芯里面了,产生雾化油堆积,导致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由于雾化油过多,体验效果不佳,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可使得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且具有较佳的口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及位于油杯的储油腔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设置到所述油杯的不同位置,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主体和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环绕所述雾化主体并具有进油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主体,还包括隔油件和可动件,所述隔油件安装到所述雾化罩,所述隔油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进油孔以隔断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隔油件可在所述可动件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以开启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的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为导管;所述隔油件为设有通孔的套状件,隔油件的第一端套设到所述雾化罩,隔油件的第二端安装所述可动件,所述可动件的远离所述隔油件的一端安装到所述油杯的吸气口,可动件可沿靠近雾化芯的方向移动,隔油件可在可动件的带动下沿所述雾化罩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使所述进油孔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隔油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罩套设到所述雾化主体,所述雾化罩的外周形成有凸部,所述隔油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隔油件的第一端端部抵接到所述凸部。进一步地,所述隔油件的腔体内壁形成有凹位,当隔油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容置于所述凹位内并抵接到凹位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隔油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可动件的远离隔油件的一端端面与所述油杯的具有吸气口的一端端面平齐或不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的远离隔油件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有隔油环。进一步地,所述隔油件的腔体内壁形成有凸环,所述凸环将所述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雾化罩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可动件的靠近隔油件的一端安装到所述第二腔。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的靠近隔油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压环。进一步地,所述雾化主体包括发热架及安装到发热架内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罩环绕所述发热架,发热架具有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槽道。本技术通过隔油件覆盖雾化罩的进油孔以阻断进油孔与储油腔之间的连通,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前,储油腔内的雾化油不会进入到雾化芯里面,从而不会产生雾化油堆积,从而可使得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及较佳的口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隔油件和雾化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当隔油件移动到通孔与进油孔对应的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隔油件和雾化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10、雾化芯、隔油件30和可动件40。油杯10的内部形成储油腔101用于储存雾化油,雾化芯位于储油腔101内。油杯10的一端具有吸气口11供使用者抽吸,另一端安装有底盖12。雾化芯的进气口224、出气口223分别设置到油杯10的不同位置,本实施例中,雾化芯的进气口224位于油杯10内并靠近底盖12,出气口223位于油杯10内并靠近吸气口11。油杯10的具有吸气口11的一端形成有凸台15,凸台15的端部具有注油口16,注油口16与储油腔101连通,通过注油口16可向储油腔101内注入雾化油。注油口16上设有密封件17用于密封注油口16,以防污染雾化油。优选地,密封件17为扣钉。雾化芯包括雾化主体和雾化罩22。雾化主体安装到底盖12,雾化罩22环绕雾化主体并具有进油孔221。具体的,雾化罩22套设到雾化主体。进油孔221用于连通储油腔101和雾化主体。本实施例中,雾化主体包括发热架211及安装到发热架211内的陶瓷发热体212。发热架211安装到底盖12,具体的,发热架211的一端具有安装部211a,底盖12具有安装孔121,安装部211a安装到安装孔121内。发热架211的安装部211a具有所述进气口224。雾化罩22环绕发热架211,具体的,雾化罩22套设到发热架211。雾化罩22的远离底盖12的一端端部具有所述出气口223。发热架211具有与进油孔221连通的槽道211b,槽道211b沿发热架211的轴向延伸,如此,进入到进油孔221的雾化油可经槽道211b进入到发热体212,以使发热体212加热雾化油。槽道211b的宽度优选大于进油孔221的内径,以方便雾化油进入到发热体212。安装部211a内安装有电极13,电极13用于与电池杆的正极电连接,安装部211a用于与电池杆的负极连接。电极13的内腔与安装部211a的内部连通。电极13与安装部211a的内壁之间设有绝缘环14,用于隔离电极13和安装部211a,以防两者短路。发热体212具有伸出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与电极13导电连接,负极引脚与安装部211a导电连接,如此,电极13和正极引脚构成了发热体212的正极回路,安装部211a和负极引脚构成了发热体212的负极回路,如此通过电池杆可实现给发热体212供电,从而发热体212可实现对进入的雾化油进行加热雾化。隔油件30安装到雾化罩22,隔油件30位于第一位置时覆盖进油孔221以隔断进油孔221与储油腔101之间的连通,隔油件30可在可动件40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以开启进油孔221与储油腔101的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隔油件30为设有通孔31的套状件,通孔31与储油腔101连通。可动件40为导管。隔油件30的第一端套设到雾化罩22,隔油件30的第二端安装可动件40。隔油件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位置即隔油件30装配好后的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通孔31位于进油孔221与出气口223之间,隔油件30覆盖进油孔221以阻断进油孔221和储油腔101之间的连通,如此,储油腔101内的雾化油不会进入到进油孔221,从而不会进入到发热体212,不会产生雾化油堆积,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会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及较佳的口感。可动件40的远离隔油件30的一端安装到吸气口11,可动件40可在吸气口11中沿靠近雾化芯的方向进行轴向(即可动件40的轴向)移动,隔油件30可在可动件40的带动下沿雾化罩22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即隔油件30移动到通孔31位于进油孔221和储油腔101之间的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使得进油孔221可通过通孔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及位于油杯的储油腔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设置到所述油杯的不同位置,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主体和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环绕所述雾化主体并具有进油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油件和可动件,所述隔油件安装到所述雾化罩,所述隔油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进油孔以隔断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隔油件可在所述可动件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以开启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及位于油杯的储油腔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设置到所述油杯的不同位置,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主体和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环绕所述雾化主体并具有进油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油件和可动件,所述隔油件安装到所述雾化罩,所述隔油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进油孔以隔断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隔油件可在所述可动件的驱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以开启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芯分离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件为导管;所述隔油件为设有通孔的套状件,隔油件的第一端套设到所述雾化罩,隔油件的第二端安装所述可动件,所述可动件的远离所述隔油件的一端安装到所述油杯的吸气口,可动件可沿靠近雾化芯的方向移动,隔油件可在可动件的带动下沿所述雾化罩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使所述进油孔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芯分离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芯分离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罩套设到所述雾化主体,所述雾化罩的外周形成有凸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毅李攀邓正明郝文君丁培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