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实现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11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气溶胶加热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内部的移动式加热组件以及产生气溶胶的方法,移动式加热组件包括用于给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单元、带动加热组件单元移动/转动的移动组件单元,且加热组件单元和移动组件单元均与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控制电路连接;该方法包括定义起点和终点、从起点开始加热、移动/转动、终点加热等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移动式的加热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达到了充分利用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目的,同时所产生的气溶胶成分保持一致,提高了气溶胶生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加热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式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如烟支)经过加热器元件的加热产生气溶胶,将加热器元件的温度控制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而得到所希望会发的化学物质。在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其内部的加热器元件和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也有一些两段式加热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分段加热),由控制电路控制加热器元件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进而得到气溶胶。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加热的过程中,整段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加热不均匀,导致产生气溶胶的效果不好,尤其是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成分会出现随时间的不均匀变化,导致使用者的体验效果不好。若采用较多段的加热器元件对其进行加热,产生的气溶胶会稍有改善,但是其制造成本和实现难度随随之剧增,这个矛盾难以解决。因此,急需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同时能使得气溶胶生成基材指标均匀加热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单元及移动组件单元,加热组件单元用于给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移动组件单元包括组件移动机构、马达组件,所述组件移动机构与所述加热组件单元配合连接,所述马达组件通过所述组件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加热组件单元移动/转动;所述加热组件单元和所述马达组件均与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中,所述加热组件单元为电磁加热组件单元,其包括:加热管,用于容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电磁线圈,其套在所述加热管外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及移动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或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加热管均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移动执行单元包括:线圈空间、加热管空间及移动执行机构,线圈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磁线圈,加热管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管,移动执行机构用于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并实现所述电磁线圈位置的移动/转动,或实现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加热管的移动/转动。在上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中,所述加热组件单元为电阻加热组件单元,其包括:加热管,用于容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所述加热管中的加热线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及移动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池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上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第三方面,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结构特点,选定移动/转动加热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2)从起点位置开始,加热组件单元对其内部的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使得该被加热部分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产生气溶胶;(3)移动组件单元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单元向着所述终点位置移动/转动,并对该路径上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4)所述加热组件单元移动/转动至所述终点位置后停止,并在所述终点位置加热至加热过程结束。在此过程中中,所述移动组件单元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单元:由所述起点位置匀速直线移动至所述终点位置;或由所述起点位置匀速转动至所述终点位置;或由所述起点位置以一定步进距离直线移动至所述终点位置;或由所述起点位置以一定步进角度转动至所述终点位置。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移动式的加热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加热过程均匀,使得对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各个部位加热并生成气溶胶的效果一致,达到了充分利用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的目的;同时在加热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到目标温度产生气溶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溶胶成分保持一致,提高了气溶胶生成的效果,让使用者得到良好的体验感;另外,本专利技术整个产品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损坏,工作过程的各项指标均可以实现精确化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电磁式移动加热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电磁式移动加热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管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与电磁加热管的连接结构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管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与电磁加热管的连接结构图。图9为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的部分剖视图。图12为第一实施例中线圈移动执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线圈移动执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第三实施例中线圈移动执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第三实施例中线圈移动执行单元的俯视图。图16为第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与线圈移动执行单元连接的示意图。图17为第二实施例中电磁线圈与线圈移动执行单元连接的示意图。图18为第三实施例中电磁线圈与线圈移动执行单元连接的示意图。图19为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组件单元的示意图。图20为第二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组件单元的示意图。图21为第三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组件单元的示意图。图22为一实施例中组件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图23为另一实施例中组件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在图中,100-电磁加热组件单元;110-电磁加热管;111-加热管内空间;112-导电导磁材料管壁;120-电磁线圈;121-线圈绕组;1211-铜箔层;1212-绝缘层;122-线圈引脚;123-安装件;130-线圈移动执行单元;131-线圈空间;132-加热管空间;1321-间隙空间;133-移动执行机构;134-定位机构;140-电磁绝热单元;150-高导磁单元;200-移动组件单元;210-组件移动机构;211-第一传动件;212-第二传动件;220-马达组件;230-动力传输机构;300-温度传感器;400-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加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移动式加热组件,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现方法,具体为用于改善气溶胶生成效果的气溶胶制品转化过程。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400包括气溶胶生成基材及位于气溶胶生成基材端部的过滤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过程中,从气溶胶生成基材的加热起点位置开始局部加热,后逐步向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组件单元,用于给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n及移动组件单元,其包括组件移动机构、马达组件,所述组件移动机构与所述加热组件单元配合连接,所述马达组件通过所述组件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加热组件单元移动/转动;/n所述加热组件单元和所述马达组件均与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控制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单元,用于给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进行加热;
及移动组件单元,其包括组件移动机构、马达组件,所述组件移动机构与所述加热组件单元配合连接,所述马达组件通过所述组件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加热组件单元移动/转动;
所述加热组件单元和所述马达组件均与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单元为电磁加热组件单元,其包括:
加热管,用于容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
电磁线圈,其套在所述加热管外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及移动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或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加热管均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包括:
线圈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磁线圈;
加热管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管;
移动执行机构,用于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并实现所述电磁线圈位置的移动/转动,或实现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加热管的移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单元为电阻加热组件单元,其包括:
加热管,用于容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材制品,所述加热管中的加热线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及移动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组件移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执行单元包括:
加热管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管;
移动执行机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柏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