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蜂鸣智能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70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2
本申请适用于智能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蜂鸣智能卡,包括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电路板设于容纳腔中,蜂鸣片贴设于电路板上,且蜂鸣片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密封壳设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围合形成音腔,蜂鸣片设于音腔中。设置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实现蜂鸣片的设置工艺十分简单,操作十分方便快速,提高蜂鸣片设置于容纳腔中的生产效率。另外,蜂鸣片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联连接于电路板上,整体厚度较小,减少对音腔的占用空间,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音腔过小且蜂鸣片占用音腔的空间过大的问题,提高了蜂鸣片的音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蜂鸣智能卡
本技术属于智能卡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蜂鸣智能卡。
技术介绍
智能卡包括公交卡、电话卡、银行卡等,是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的统称,一般需要通过读写器来实现数据交互。为了实现智能卡的蜂鸣作用,需要智能卡内部设置蜂鸣片。目前的智能卡较薄,其内部空间较小,智能卡内用于容纳蜂鸣片的音腔特别小,蜂鸣片占用的音腔空间较大,导致蜂鸣片发出声音的音量非常小,用户体验较差。且智能卡内部空间小还会使得在智能卡内部设置蜂鸣片的工艺难度较大,工艺比较复杂,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蜂鸣智能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智能卡内设置蜂鸣片的工艺复杂导致生产率低、音腔小导致音量小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蜂鸣智能卡,包括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蜂鸣片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蜂鸣片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所述密封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围合形成音腔,所述蜂鸣片设于所述音腔中进一步地,所述蜂鸣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及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的压电陶瓷板,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所述压电陶瓷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片包括金属本体及设于所述金属本体上的凸部,所述压电陶瓷板设于所述凸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金属本体上并围设于所述凸部外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胶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与所述第二导电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进一步地,沿所述蜂鸣片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导电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胶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胶厚度与所述第二导电胶厚度的厚度差在预设范围内,以使所述蜂鸣片与所述电路板平行或接近平行,所述预设范围为0.1±0.01mm。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壳包括密封套件及第二金属片,所述密封套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围设于所述蜂鸣片,所述第二金属片盖设于所述密封套件上,并分别与所述密封套件及所述电路板围合形成所述音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音腔相通且正对所述蜂鸣片,所述通孔上盖设有密封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厚度小于0.08mm,所述密封片的厚度范围为0.02-0.03mm。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正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中框,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中框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本技术提供的可蜂鸣智能卡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设置蜂鸣片时,将蜂鸣片设置在外壳的容纳腔中,并将蜂鸣片上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最后通过将密封壳罩设于蜂鸣片以使蜂鸣片设于音腔中,即可实现蜂鸣片的设置工艺,工艺十分简单,操作十分方便快速,提高蜂鸣片设置于容纳腔中的生产效率。另外,蜂鸣片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电路板上,整体厚度较小,减少了对音腔的占用空间,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音腔过小且蜂鸣片占用音腔的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蜂鸣片的音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蜂鸣智能卡的平面图;图2为图1所示可蜂鸣智能卡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蜂鸣片的第一金属片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外壳;11-容纳腔;12-第一基板;13-第二基板;14-中框;2-电路板;21-第一焊盘;22-第二焊盘;3-蜂鸣片;31-第一连接端;311-第一导电胶;32-第二连接端;321-第二导电胶;33-第一金属片;331-金属本体;332-凸部;4-密封壳;41-音腔;42-密封套件;43-第二金属片;431-通孔;44-密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蜂鸣智能卡包括外壳1、电路板2、蜂鸣片3以及密封壳4。具体地,外壳1内开设有容纳腔11,电路板2设于容纳腔11中,蜂鸣片3贴设于电路板2上,且蜂鸣片3的相同侧上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与第二连接端32间隔设置,避免蜂鸣片3短路。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分别与电路板2形成电连接,实现蜂鸣片3固定在电路板2上。密封壳4设于电路板2上并与电路板2围合形成音腔41,蜂鸣片3设于音腔41中。其中,音腔41是密封壳4与电路板2围合形成的,且蜂鸣片3连接在电路板2上,从而减少了蜂鸣片3音腔41的空间利用,则增大了蜂鸣片3与音腔4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便于蜂鸣片3的声音的传播,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音腔41过小导致音量小的技术问题,提高蜂鸣片3的音量。另外,本实施例中,蜂鸣片3设置的工艺步骤为,先将蜂鸣片3固定在电路板2上,再将密封壳4罩设于蜂鸣片3上,从而使得蜂鸣片3设于密封壳4与电路板2围合形成的音腔41中。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蜂鸣片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蜂鸣片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所述密封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围合形成音腔,所述蜂鸣片设于所述音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蜂鸣片以及密封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蜂鸣片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蜂鸣片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所述密封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围合形成音腔,所述蜂鸣片设于所述音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及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的压电陶瓷板,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所述压电陶瓷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包括金属本体及设于所述金属本体上的凸部,所述压电陶瓷板设于所述凸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金属本体上并围设于所述凸部外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与所述第二导电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蜂鸣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蜂鸣片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柳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