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473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焙烧硫铁矿的焙烧炉、与焙烧炉连接的余热锅炉、以及与余热锅炉连接的换热器,其中:焙烧炉与余热锅炉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包括内部的炉渣管和套装在炉渣管外部的套管,套管与炉渣管之间形成烟气通道,套管靠近焙烧炉的一端通过烟气管道与焙烧炉烟气输出端连接,套管位于余热锅炉内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进气口;本申请由于输送管道采用炉渣管和套管套装而成,套管和炉渣管之间形成烟气通道,这样既可以利用烟气的热量对传输中的炉渣进行有效保温,也能够反过来利用炉渣对传输的烟气进行保温,二者相互依存,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余热的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硫铁矿制酸焙烧流程为:首先,硫铁矿由汽车运入硫酸原料仓库贮存,由桥式抓斗送入料仓,经圆盘给料机、皮带输送机、链式破碎机,首先将矿团打散,然后再经过滚动筛,过筛后的细矿送到焙烧炉前的加料斗,供焙烧炉使用。其次,合格的原料经变频调速加料机送入焙烧炉。由于焙烧炉面积较大,因此采用两点进料,焙烧炉采用温度可调的一次扩大式沸腾焙烧,焙烧所用空气由炉底风机抽吸室外空气送入炉内,炉气由顶部引出,温度900℃的烟气经过余热锅炉温度降至400℃左右,然后进入旋风除尘器,除尘后再进入电除尘器进一步除去炉气中的灰尘,电除尘器出口烟气温度约330℃,含尘降至150mg/Nm3,进入净化工段。再次,高温炉渣(850℃-1100℃)由溢流口溢出,进入冷却滚筒,余热锅炉、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收集下来的尘,也送入冷却滚筒,然后进入增湿滚筒喷水增湿,再通过埋刮板输送机送入渣仓,硫酸渣送往选铁区。在选铁区,硫酸渣经过破碎、磁选、研磨制的铁粉,选出的铁粉装车外运。剩余尾渣装车外运至水泥厂作为原料使用。但是在上述过程中,余热锅炉仅实现焙烧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不能实现高温炉渣的余热回收,高温炉渣直接进行冷却降温,造成热能的浪费,而且在烟气输送至余热锅炉的过程中,由于保温效果不足,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焙烧硫铁矿的焙烧炉、与焙烧炉连接的余热锅炉、以及与余热锅炉连接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焙烧炉与余热锅炉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包括内部的炉渣管和套装在炉渣管外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套管与炉渣管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套管靠近焙烧炉的一端通过烟气管道与焙烧炉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管位于余热锅炉内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进气口。优选的,所述余热锅炉内部位于加热室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输送带,所述炉渣管的端口位于一号输送带的上料端上方。优选的,所述一号输送带的下料端位于换热器的分流管正上方,所述分流管一体成型于换热器的顶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炉渣室和换热室,每个炉渣室均位于两个换热室之间,所述分流管的出料端位于炉渣室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换热室内部贯通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尾气管道另一端连接余热锅炉的尾气输出端,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贯穿至换热室的外部,并与排气管连接。优选的,所述换热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换热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炉渣室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位于二号输送带的上料端上方。优选的,所述炉渣室的底部靠近出料斗处设置有出料挡板,所述出料挡板靠近隔板的两侧一体成型有滑块,所述炉渣室的内壁上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有滑轨,所述滑块滑动套装在滑轨上。优选的,所述出料挡板的一端贯穿至换热器的外部,所述出料挡板位于换热器外部的一端焊接有丝套,所述丝套螺纹套装在丝杆上,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换热器的外壁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末端,所述支撑板靠近换热器外壁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换热器外壁上。优选的,所述丝杆平行于出料挡板所在平面,所述丝杆平行于支撑板所在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由于输送管道采用炉渣管和套管套装而成,套管和炉渣管之间形成烟气通道,这样既可以利用烟气的热量对传输中的炉渣进行有效保温,也能够反过来利用炉渣对传输的烟气进行保温,二者相互依存,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余热的回收效率;通过换热器的设置,进一步对烟气和炉渣进行热交换,回收余热,减少热量的浪费;同时换热器内分隔成炉渣室和换热室,既可以对炉渣的余热进行回收,又能够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余热回收效果好;通过出料挡板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炉渣在炉渣室内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当炉渣换热达到设定时间后,将出料挡板拉开即可实现炉渣的排出;通过丝杆和丝套的设置,利用丝杆和丝套的运动控制出料挡板的拉开和关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的输送管道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器正面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器背面立体示意图。图中:1、焙烧炉;2、烟气管道;3、输送管道;4、余热锅炉;5、一号输送带;6、尾气管道;7、分流管;8、换热器;9、出料斗;10、二号输送带;11、隔板;12、炉渣室;13、换热室;14、换热管;15、出料挡板;16、滑轨;17、滑块;18、进气管;19、进水管;20、排气管;21、支撑板;22、电机;23、丝杆;24、丝套;25、保温套;26、进气口;27、套管;28、炉渣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2,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焙烧硫铁矿的焙烧炉1、与焙烧炉1连接的余热锅炉4、以及与余热锅炉4连接的换热器8,其中:所述焙烧炉1与余热锅炉4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3,所述输送管道3包括内部的炉渣管28和套装在炉渣管28外部的套管27,所述套管27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套25,保温套25采用但不限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套管27与炉渣管28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套管27靠近焙烧炉1的一端通过烟气管道2与焙烧炉1烟气输出端连接,烟气管道2上设置引风机(图中未示出),所述套管27位于余热锅炉4内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进气口26。参照图1,所述余热锅炉4内部位于加热室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输送带5,所述炉渣管28的端口位于一号输送带5的上料端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输送管道3采用炉渣管28和套管27套装而成,套管27和炉渣管28之间形成烟气通道,这样既可以利用烟气的热量对传输中的炉渣进行有效保温,也能够反过来利用炉渣对传输的烟气进行保温,二者相互依存,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余热的回收效率。参照图1,所述一号输送带5的下料端位于换热器8的分流管7正上方,所述分流管7一体成型于换热器8的顶部,所述换热器8的内部通过隔板11分隔成多个炉渣室12和换热室13,每个炉渣室12均位于两个换热室13之间,所述分流管7的出料端位于炉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焙烧硫铁矿的焙烧炉(1)、与焙烧炉(1)连接的余热锅炉(4)、以及与余热锅炉(4)连接的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n所述焙烧炉(1)与余热锅炉(4)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3),所述输送管道(3)包括内部的炉渣管(28)和套装在炉渣管(28)外部的套管(27),所述套管(27)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套(25),所述套管(27)与炉渣管(28)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套管(27)靠近焙烧炉(1)的一端通过烟气管道(2)与焙烧炉(1)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管(27)位于余热锅炉(4)内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进气口(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焙烧硫铁矿的焙烧炉(1)、与焙烧炉(1)连接的余热锅炉(4)、以及与余热锅炉(4)连接的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烧炉(1)与余热锅炉(4)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3),所述输送管道(3)包括内部的炉渣管(28)和套装在炉渣管(28)外部的套管(27),所述套管(27)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套(25),所述套管(27)与炉渣管(28)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套管(27)靠近焙烧炉(1)的一端通过烟气管道(2)与焙烧炉(1)烟气输出端连接,所述套管(27)位于余热锅炉(4)内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进气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4)内部位于加热室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输送带(5),所述炉渣管(28)的端口位于一号输送带(5)的上料端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带(5)的下料端位于换热器(8)的分流管(7)正上方,所述分流管(7)一体成型于换热器(8)的顶部,所述换热器(8)的内部通过隔板(11)分隔成多个炉渣室(12)和换热室(13),每个炉渣室(12)均位于两个换热室(13)之间,所述分流管(7)的出料端位于炉渣室(1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13)内部贯通有多根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18)与尾气管道(6)连接,所述尾气管道(6)另一端连接余热锅炉(4)的尾气输出端,所述换热管(14)的输出端贯穿至换热室(13)的外部,并与排气管(2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猛张启忠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鹤凤翔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