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头及铁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31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接头及铁道车辆,管接头包括有:接头螺母,在所述接头螺母内部形成有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侧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配合部;带肩套合,所述带肩套合装配在所述插装腔内,在所述带肩套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锥形配合部,在带肩套合装配到接头螺母内时,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与第一锥形配合部抵靠在第一锥形配合部上;接头体,至少部分插装到所述插装腔内且与所述接头螺母装配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接头配合间隙大,对中不良且容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接头及铁道车辆
本技术属于管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接头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铁道车辆制动系统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制动循环管路中存在大量管接头;制动管路泄漏造成车辆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行车安全,且泄漏发生后,编组车辆多,车下管接头多,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现有的管接头的带肩套合与接头螺母采用搭接配合方式,配合间隙较大,易造成对中不良,并且在车辆长期运行后会由于车辆振动造成管接头松动,从而造成供风管系泄漏,影响行车安全。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管接头配合间隙大,对中不良且容易松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管接头结构,可保证管接头对中性好且不易发生松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接头,包括有:接头螺母,在所述接头螺母内部形成有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侧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配合部;带肩套合,所述带肩套合装配在所述插装腔内,在所述带肩套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锥形配合部,在带肩套合装配到接头螺母内时,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与第一锥形配合部抵靠在第一锥形配合部上;接头体,至少部分插装到所述插装腔内且与所述接头螺母装配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有密封件本体和嵌装在所述密封件本体内的嵌设件。进一步的,所述带肩套合包括有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的环形装配部,所述环形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环形装配部上。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密封件为锥形密封件,其在包括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口径,当环形密封件套设在环形装配部上时,所述第一开口超向所述接头体。进一步的,所述嵌设件为与锥形密封件适配的锥形嵌设环。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嵌设环材质为金属,所述密封件本体材质为软胶或橡胶。进一步的,在所述接头螺母的内侧壁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部,在所述接头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所述接头体插装在所述插装腔内且通过第二螺纹部和接头螺母的第一螺纹部螺纹配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插装腔内侧壁面上的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带肩套合外侧面上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倾斜方向相同。进一步的,第一锥形面内部成型有第一锥形腔,第一锥形腔的直径从靠近接头体方向到远离接头体方向逐渐变小。一种铁道车辆,包括有制动循环管路,还包括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管接头,其设置在所述制动循环管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管接头通过采用第一锥形配合部和第二锥形配合部配合的锥形结构,可通过锥形结构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活接螺母和带肩套合在插装配合时对中更加准确,避免了因安装对中不良导致在接头螺母和带肩套合之间存在有配合间隙,而造成管路泄漏的问题;通过第一锥形配合部和第二锥形配合部的锥形结构还可以增加接头螺母与带肩套合之间连接的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可以传递一定扭矩,有效的减少了管接头的松动,增加了稳定性。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接头对应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出一种管接头的实施例,构成管接头的结构包括有:接头螺母100,在所述接头螺母100内部形成有插装腔110,在所述插装腔110内侧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配合部120,在接头螺母100的内侧壁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部13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纹部130为第一螺纹,第一锥形配合部120为成型在插装腔110内侧壁面上的第一锥形面,第一锥形面和第一螺纹沿接头螺母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带肩套合200,所述带肩套合200装配在所述插装腔110内,在所述带肩套合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120配合的第二锥形配合部210,在带肩套合200装配到接头螺母100内时,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210抵靠在第一锥形配合部120上,带肩套合200用于和接头螺母100插装配合,其直接插装在接头螺母100的插装腔110内,优选的,第二锥形配合部210为形成在带肩套合200外侧面上的第二锥形面,第二锥形面设置在带肩套合200的一端,为实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之间的适配插装,所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倾斜方向相同且锥度相同。带肩套合200在向接头螺母100内插装时,通过其自身的第二锥形面和接头螺母100上的第一锥形面的配合,不仅可通过锥形结构的导向作用实现其与接头螺母100的快速安装,而且还使得其和接头螺母100的对中性好,使得接头螺母100和带肩套合200的连接配合不会存在有装配间隙,避免了因存在有装配间隙导致管路泄漏的问题。同时,由于带肩套合200和接头螺母100采用锥形面配合,可以增加接头螺母100与带肩套合200之间连接的摩擦力,摩擦力增大则有效的减少了接头螺母100相对带肩套合200的转动,避免了管接头的松动,增加了管接头连接的稳定性。接头体300,其至少部分插装到所述插装腔110内且与所述接头螺母100装配固定,具体的,在所述接头体300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30配合的第二螺纹部310,所述接头体300插装在所述插装腔110内且通过第二螺纹部310和接头螺母100的第一螺纹部130螺纹配合固定,第二螺纹部310为第二螺纹,沿接头体300长度方向设置,与第一螺纹配合实现接头体300和接头螺母100之间的拧紧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环形密封件400,所述环形密封件400包括有密封件本体410和嵌装在所述密封件本体410内的嵌设件420。所述带肩套合200包括有本体22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220端部的环形装配部230,所述环形密封件400套设在所述环形装配部230上,优选的,环形装配部230为环形凸台。环形密封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接头螺母,在所述接头螺母内部形成有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侧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配合部;/n带肩套合,所述带肩套合装配在所述插装腔内,在所述带肩套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锥形配合部, 在带肩套合装配到接头螺母内时,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抵靠在第一锥形配合部上;/n接头体,至少部分插装到所述插装腔内且与所述接头螺母装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接头螺母,在所述接头螺母内部形成有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侧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配合部;
带肩套合,所述带肩套合装配在所述插装腔内,在所述带肩套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锥形配合部,在带肩套合装配到接头螺母内时,所述第二锥形配合部抵靠在第一锥形配合部上;
接头体,至少部分插装到所述插装腔内且与所述接头螺母装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有密封件本体和嵌装在所述密封件本体内的嵌设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肩套合包括有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的环形装配部,所述环形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环形装配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件为锥形密封件,其在包括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口径,当环形密封件套设在环形装配部上时,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接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兰元王鹏杨海王雅姝徐伟潘高峰王帅李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