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98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出液口的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流道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阀座、球体。所述导向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所述球体位于导向环板内,其能在介质压差下自由旋转并沿着所述导向环板上下移动。当所述球体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球体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阀座本体上以关闭所述介质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球面密封结构,避免了因密封面固定导致球体局部位置长期受介质冲刷磨损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球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止回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
技术介绍
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的控制部件,用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球型止回阀是阀门的一种,用以防止进入阀门的介质倒流,起到自动截流的作用。现有的2寸及2寸以上口径的球型止回阀通常在球体上带有导向把柄或导向台阶,通过导向把柄或导向台阶导向球体的移动以开启或关闭介质流道。但这种结构在关闭介质流道时,球体的密封面(即球体与阀座接触的部位)是固定不变的,该密封面在介质的长期冲刷下极易被冲蚀磨损,导致球体截流性能降低,缩短了球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采用全球面密封结构,避免了因密封面固定导致球体局部位置长期受介质冲刷磨损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球体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出液口的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流道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阀座、球体。所述导向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所述球体位于导向环板内,其能在介质压差下自由旋转并沿着所述导向环板上下移动。当所述球体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球体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阀座本体上以关闭所述介质流道。初始状态时,球体位于最下端,介质流道处于关闭状态。当介质从进液口进入阀体时,球体受到介质压力作用自由旋转并沿着导向环板向出液口方向移动,此时球体与阀座本体之间发生位移,介质流道被开启,介质能沿着球体与阀座本体之间的间隙流向出液口;当介质输送结束后,球体在自重作用下回落,并密封抵接到阀座本体上,介质流道被关闭;当介质回流时,球体在压力作用下紧紧地压紧在阀座本体上,抑制介质回流。在输送介质时,由于球体是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因此在球体回落时,球体与阀座本体的密封位置是不固定的。本技术的有效效果在于:通过阀座本体与球体的配合实现了对介质流道的开启或关闭;在阀座本体上设置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既实现了对球体移动方向的导向作用,又简化了导向部位的结构,使得阀体各部件的组装更加简便;当球体在导向环板内移动时,球体在介质压力的冲击下能自由旋转,使得关闭介质流道时球体任意部位均能与阀座本体密封抵接,进而避免了因球体与阀座本体密封位置固定导致的球体局部位置长期受介质冲刷磨损的问题,间接延长了球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来说,所述导向环板的上端对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上移的一对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球体匹配的圆弧面。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球体移动范围的限定,当球体上移至抵靠到限位板上时,圆弧面的设置使得球体仍能在介质压力作用下旋转。进一步来说,靠近所述出液口一侧的所述阀体内水平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移动范围的限位横杆,所述限位横杆的下端面能抵靠到所述球体的顶部。通过限位横杆的设置实现了对球体移动范围的限定。进一步来说,靠近所述进液口一侧的所述阀体内设有呈阶梯状结构的一号环槽、二号环槽。所述一号环槽位于所述二号环槽的下方,其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二号环槽的径向尺寸。所述导向环板位于所述二号环槽内,其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二号环槽内。所述阀座本体被限位嵌合在所述一号环槽内。通过一号环槽、二号环槽的设置实现了对导向环板、阀座本体的限位固定。进一步来说,所述阀座本体的底部设有条形凸纹,所述条形凸纹与一号环槽之间密封设置有石墨密封圈。通过石墨密封圈能够密封住阀体本体与一号环槽之间的缝隙,再通过条形凸纹的设置使得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来说,所述阀体包括上下设置且固定连接的上阀体、下阀体,所述上阀体、下阀体内共同设有所述介质流道;所述上阀体、下阀体的连接处还密封设置有防止介质泄漏的密封圈。进一步来说,所述球体表面涂覆有硬质合金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11-上阀体;111-出液口;12-下阀体;121-进液口;13-介质流道;2-导向阀座;21-阀座本体;22-导向环板;3-球体;4-限位板;41-圆弧面;5-密封圈;6-石墨密封圈;7-纤维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阀体11、下阀体12,所述下阀体12的底部设有进液口121,所述上阀体的顶部设有出液口111。所述上阀体11、下阀体12内共同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121、出液口111的介质流道13。所述介质流道13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流道13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阀座2、球体3。所述导向阀座2包括阀座本体21,所述阀座本体21靠近所述出液口111的一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22。所述球体3位于导向环板22内,其能在介质压差下自由旋转并沿着所述导向环板22上下移动。当所述球体3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球体3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阀座本体21上以关闭所述介质流道13。初始状态时,球体3位于最下端,介质流道13处于关闭状态。当介质从进液口121进入阀体1时,球体3受到介质压力作用自由旋转并沿着导向环板22向出液口111方向移动,此时球体3与阀座本体21之间发生位移,介质流道13被开启,介质能沿着球体3与阀座本体21之间的间隙流向出液口111;当介质输送结束后,球体3在自重作用下回落,并密封抵接到阀座本体21上,介质流道13被关闭;当介质回流时,球体3在压力作用下紧紧地压紧在阀座本体216上,抑制介质回流。在输送介质时,由于球体3是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因此在球体3回落时,球体3与阀座本体21的密封位置是不固定的。在阀座本体21上设置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22既实现了对球体3移动方向的导向作用,又简化了导向部位的结构,使得阀体的组装更加简便;当球体3在导向环板22内移动时,球体3在介质压力的冲击下能自由旋转,进而使得球体3下移以关闭介质流道13时球体3任意部位均能与阀座本体21密封抵接,进而避免了因球体3与阀座本体21密封位置固定导致的球体3局部位置长期受介质冲刷磨损的问题,间接延长了球体3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球体3上移时脱离导向环板22,所述导向环板22的上端还对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3上移的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球体3匹配的圆弧面41。当球体3上移至抵靠到限位板4上时,圆弧面41的设置使得球体3仍能在介质压力作用下旋转。所述上阀体11、下阀体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其连接处还密封设置有防止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出液口的介质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道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流道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阀座、球体;所述导向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所述球体位于导向环板内,其能在介质压差下自由旋转并沿着所述导向环板上下移动;当所述球体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球体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阀座本体上以关闭所述介质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座一体导向式球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出液口的介质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道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介质流道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阀座、球体;所述导向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环板;所述球体位于导向环板内,其能在介质压差下自由旋转并沿着所述导向环板上下移动;当所述球体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球体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阀座本体上以关闭所述介质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板的上端对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上移的一对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球体匹配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出液口一侧的所述阀体内水平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上移的限位横杆,所述限位横杆的下端面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星史志学刘鸿儒徐其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亘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