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调节指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08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量调节指示器,属于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节技术的范畴,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该指示器分为测量段和调节段两部分,在测量段中设置了全、静压测量排管,全、静压稳压箱,全、静压测量接管;在调节段中采用了密集叶片设置,这样就克服了现有测量调节方法中多处开孔,同断面多处布点、逐点测量和局部构件对测点气流的干扰,消除了系统中冷、热、风量分配不均和浪费能量的现象,实现了通空调系统风量的均匀调整和平衡。(*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量调节指示器,属于通风空调系统中风量调节技术范畴,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整和平衡的装置。目前,国内外公开的通风空调系统中尚无风量调节指示器,其风量的调节主要靠每一分、支干管上的阀门来实现。调节方法是在被测管道上开若干测孔,布置若干测点,用毕托管、微压计逐点测量管道内各测点处空气动压,计算平均动压从而计算风速和风量,根据计算风量调整阀门开度,直到测量计算的风量达到规定值。该测量调节过程相当复杂,在目前绝大多数通风空调工程中无法实现或者说很难实现。其原因是,一、目前的通风空调系统大、分支管多,需要开的测孔数量太多,相应的漏风量也太大,二、管道系统一般安装于房间的吊顶和建筑物的管井内,其空间狭小、拥挤,用毕托管同断面多处布点逐点测量相当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实现,三、测量调整步骤复杂繁琐,一直是测量—调整—再测量—再调整......由于每次测量需要同断面多处布点逐点测量,加之需要多次重复上述步骤,测量调整工作量太大,耗时太长。所以目前通风空调系统无法实现细致的风量调整,仅局限于在几个支要的支干管上进行适量调节,导致整个系统风量分配极不均匀,和设计规定的风量往往相距甚远。因而造成建筑物内局部区域过冷、局部区域过热的现象,同时整个系统能量消耗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首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其次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从而公开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节指示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风量调节指示器,主要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调节,其特征在于,它由测量段和调节段两部分组成。测量段包括全压测量排管1、静压测量排管2、全压稳压箱3、静压稳压箱4、全压测量排管5、静压测量接管6、前壳体10和前连接法兰11、调节段包括摇柄机构7、连杆机构8、调节叶片9、后壳体12和后连接法兰13。全压测量排管1由多个平行排列的迎风面开孔的铜管组成,静压测量排管2由同等数量的平行排列的垂直于风向开孔的铜管组成,两组排管开孔数相同,孔口位置一对应,铜管外径为7—8mm,壁厚为1-1.5mm,开孔孔径为3mm,同一组排管中,管与管之间的间距为20-80mm,同一根管子上,孔与孔之间间距为20-80mm,管(孔)间距视风管长短边尺寸大小而定,尺寸越小,间距越小,尺寸增大,间距相应增大,排管的一端与管侧壁锡焊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开口伸入稳压箱内,全压测量排管1伸至全压稳压箱3,静压测量排管2伸至静压稳压箱4,全、静压稳压箱3、4宽、高均为30mm,长度比风管短(长)边足寸小10mm,稳压箱和前壳体10侧壁锡焊固定在一起,全、静压稳压箱3、4上各焊接一测压连接管5、6,管外径为7—8mm,壁厚为1-1.5mm,管长为20mm,连接管套有螺纹,平时用螺帽拧紧,测量时拧开螺帽,用橡皮软管分别连至微差压传感器的正负压接口,微差压传感器连接压力或风速显示仪,由显示仪表直接读出管道内空气动压或风速值,从而计算出风置。当然,也可以连接倾斜式微压计或补偿式微压计,由微压计读数计算风量。调节段中的摇柄机构7,连杆机构8,叶片9、后壳体12和后连接法兰13均采用现有技术,但叶片数要多一些,一般叶片宽度为50-60mm,采用小宽度叶片,是考虑当叶片动作时,尽量避免对前部气流的扰动,保证测量段测量值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测量段和调节段一般做为一体,其外壳用镀锌铁皮或黑铁皮除锈刷漆制作,前、后连接法兰用角铁焊接或铁皮折边制作。测量段厚度一般取200—00mm,调节段厚度一般取200—300mm,整体厚度为400—600mm。实际上,该装置在通风空调系统中替代了原来的调节阀,它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与原来的调节阀位置相同。装置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节的使用方法一、将系统总风道阀门打到全开状态。二、从系统最末端两个支管开始测量和调整,用橡皮软管将装于两支管上的装置的全、静压测量管分别与两个对应的传感器或微压计正负压接口相连,测量并计算两支风管的风量。据测量计算值调整两装置内叶片角度,同时观察两传感器或微压计读数的变化,直到两读数代表的风量比值达到规定的比例。三、选择上述两支管之一和次末端的另一支管作为调整对象,重复上述步骤。调整时已调过的支管上装置的叶片不动,以此作为参照物,调整未调支管上装置的叶片开度,直到两风管风量之比达到规定值。四、依此向前类推,逐步调整,直到整个系统各分支管风量均达到规定比例。五、最后调整总风道装置内叶片的角度,使风量达到设计值。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迅速、准确、容易地实现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调整和平衡,消除系统存在的冷、热、风量分配不均现象。总体分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有一、摒弃使用毕托管,使得在狭小的吊顶空间或管道竖井内进行测量成为可能。二、避免管道多处开孔,使系统漏风量减少。三、断面风速(风量)的确定取消了以前的同断面多处布点、逐点测量的方法,而采用了瞬时一点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间大大减少,测量工作大大简化。四、排管测压可容易地增加测点(测管和测孔)而不需过大增加成本,这样风量测定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即使装置前、后附近有局部构件,在测点处造成气流紊乱和扰动,但测点较多且有稳压箱,测量值不会出现失真或波动过大现象,五、稳压箱可综合、均衡和稳定各测点压力,从总测压管测得的压力比毕托管测得的压力稳定、准确,即使前后有局部构件,也不会造成大的读数波动。六、小宽度叶片对开启闭可减少对测点处气流的扰动,同时起到稳定、均衡该处气流的作用。七、装置替代了原来系统中的调节阀,其价格略高于调节阀,但从整个系统投资来讲,造价几乎不会增加。最佳实施例装置壳体(包括测量段体和调节段壳体)用1.5mm厚黑铁皮除锈刷漆制作而成,前后连接法兰用铁皮折边制作而成,法兰均匀地打8个φ8的眼以便与管道连接,外形尺寸为320×200×400mm。长度方向平行排列4根φ7铜管,其壁厚为1mm,铜管间距50mm,边侧铜管距风管壁25mm,铜管上开Φ3测孔,孔间距64mm,边测管孔距风管壁32mm。铜管一端焊接在管道侧壁上,另一端开口伸入稳压箱内。全压测量排管和静压测量排管间距60mm,全压测量排管平面距前连接法兰断面75mm。全、静压稳压箱用0.75mm厚镀锌铁皮咬、焊制成,两者均锡焊固定在管道同侧壁上,箱体尺寸均为30×30×190mm,两箱体中心距60mm,两箱体中部均焊接测量接管,测量接管管径φ8,壁厚1.5mm,长度20mm,测量接管外壁套10mm丝扣,平时用螺帽拧紧,测量时拧开螺帽,与橡皮软管相连。调节段中叶片转轴、摇柄及连杆机构中心平面距后连接法兰断面70mm,叶片宽度50mm,各部件结构和连接方法均与现有调节阀中相应部件结构的连接方法相同。假设相邻两支风管各装有一风量调节指示器,外形尺寸均为320×200×400mm;调节要求通过测量和调节,使两支风道风量比达到1∶1.5。调节过程1、用橡皮软管分别将全、静压测量接管与传感器或微压计正、负压接口连接起来,两装置各匹配一传感器或微压计,并将传感器显示仪或微压计并列放置在一起。2、调整传感器或微压计开始测量,测量前制好动压、风速、风量相关关系表,在现场可直接根据测量值查得对应的风量。3、根据测得风量发出调节指令,调整叶片开度,同时观察传感器显示仪或微压计读数变化,直到两读数代表的风量之比符合规定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量调节指示器,主要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调节,其特征在于,它由测量段和节段两部分组成,测量段包括全压测量排管1、静压测量排管2、全压稳压箱3、静压稳压箱4、全压测量排管5、静压测量接管6、前壳体10和前连接法兰11,调节段包括摇柄机构7、连杆机构8、调节叶片9、后壳体12和后连接法兰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东李临平薛建国马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