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85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氢机,包括制氢机和与其相连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为制氢机提供原料,所述制氢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燃烧室外侧的原料液室、蒸汽室、催化室;所述燃烧室的炉壁包括外炉壁和内炉壁,所述外炉壁和内炉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夹层;所述外炉壁与蒸汽室相邻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蒸汽室和夹层,和/或,所述夹层与蒸汽室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制氢机的燃烧室与催化室之间设置夹层,在夹层中通入原料的混合蒸汽构成空气隔热层,通过连接管来控制夹层与蒸汽室中的混合蒸汽交换速度,保证了催化室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氢机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制氢机。
技术介绍
氢是公认的最洁净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合成原料。但它不是一次能源,它是要从一次能源通过转换生产出来的能量载体。氢气作为新能源燃料,展现了极广泛的和潜在的市场。如何从规划及技术上准备和迎接这一必然要到来的发展,将是一项极为重大的事情。选择先进的技术,合理的方法来生产和应用氢,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常用于工业的燃烧炉进行燃烧,原料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氢气。在燃烧炉运行时,为了提高能源的二次利用,常常将催化室设置在燃烧室的外侧,利用燃烧室的炉壁进行热传递,为催化室提供热量保持的反应正常进行。催化室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发生速率。而燃烧室内部的温度往往可以达到上千度,直接通过炉壁的热传递会导致温度过高,影响催化室中催化剂的活性,导致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对燃烧炉进行结构改进,将燃烧炉内的催化室调整到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制氢机,通过在制氢机的燃烧室炉壁上设置中空夹层,将原料加热形成的混合蒸汽通入夹层中,形成气体保温层,确保催化室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运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氢机,包括制氢机和与其相连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为制氢机提供原料,所述制氢机与提纯装置相连接,所述提纯装置用于将产生的氢气提纯,所述制氢机包括壳体和燃烧室,在燃烧室外侧环绕设置有环状叠放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原料液室、储气室、催化室和蒸汽室,所述储气室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提纯装置中进行提纯收集;所述燃烧室的炉壁包括外炉壁和内炉壁,所述外炉壁和内炉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夹层;所述外炉壁与蒸汽室相邻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蒸汽室和夹层,和/或,所述夹层与蒸汽室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设置在蒸汽室的外侧,至少一根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弯折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室包括燃烧出口,所述的燃烧出口连通排烟装置,所述的排烟装置穿设在储液罐内部,能够使余热对所述的储液罐初步预热。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或隔热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室与蒸汽室连接处设置有滤板。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液室连接有液位检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能够对原料液室中不同高低的液位进行检测,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上还设置有不同颜色的警示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制氢机具有以下优势:1),在制氢机的燃烧室上设置中空的夹层,利用原料产生的混合蒸汽进行隔热,有效的保证了催化室在合适的环境温度内运行工作;2),所述制氢机的蒸汽室与夹层中设置连接管和控制阀,便于对夹层中的混合蒸汽进行管理控制。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制氢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有提纯装置的制氢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制氢机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制氢机中蒸汽室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制氢机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制氢机;10、壳体;101、外壳体;102、内壳体;103、保温层;11、燃烧室;112、燃烧出口;113、外炉壁;114、内炉壁;115、夹层;12、原料液室;13、蒸汽室;131、通孔;132、连接管;1321、第一连接管;1322、第二连接管;1323、第三连接管;133、控制阀;14、催化室;15、储气室;141、滤板;2、储液罐;3、提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氢机,包括制氢机1和与其相连的储液罐2,所述储液罐2为制氢机1提供原料,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为水和甲醇的混合液;所述制氢机1与提纯装置3相连接,所述提纯装置3用于将产生的氢气提纯;所述制氢机1还包括壳体10、燃烧室11、原料液室12、蒸汽室13、催化室14和储气室15,所述燃烧室11设置在制氢机1的内部,在燃烧室11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原料液室12、储气室15、催化室14和蒸汽室13,所述原料液室12、催化室14和蒸汽室13环形的设置在燃烧室11的外围,所述原料液室12与蒸汽室13相连通,所述蒸汽室13与催化室14相连通,所述催化室14与储气室15相连通,所述储气室15中产生的气体,能够进入提纯装置3中,进行提纯收集。制氢机工作时,通入制氢机内部燃烧室11的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燃烧室11的炉壁传递至原料液室12中,所述原料液室12中的原料(水和甲醇的混合液)受热蒸发,变为混合蒸汽,进入到制氢机下端的蒸汽室13中,混合蒸汽继续向上移动,经过催化室14下方设置的滤板141,进入到催化室14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其中氢气为主,生成后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进入储气室15,排放至提纯装置3中经过提纯装置吸附提纯,并导出氢气进行收集。为了保证催化室14的反应温度,在燃烧室11的炉壁上设置中空夹层。具体的,本技术中,所述燃烧室11的炉壁包括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所述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夹层115,所述夹层115与蒸汽室13相连通。制氢机工作时,进入蒸汽室13的混合蒸汽,大部分进入到蒸汽室13上方的催化室14中进行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氢机,包括制氢机(1)和与其相连的储液罐(2),所述储液罐(2)为制氢机(1)提供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机(1)与提纯装置(3)相连接,所述提纯装置(3)用于将产生的氢气提纯,所述制氢机(1)包括壳体(10)和燃烧室(11),在燃烧室(11)外侧环绕设置有环状叠放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原料液室(12)、储气室(15)、催化室(14)和蒸汽室(13),所述储气室(15)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提纯装置(3)中进行提纯收集;所述燃烧室(11)的炉壁包括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所述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夹层(115);所述外炉壁(113)与蒸汽室(13)相邻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31),所述通孔(131)连通蒸汽室(13)和夹层(115),和/或,所述夹层(115)与蒸汽室(13)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管(13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08 CN 20191072927281.一种制氢机,包括制氢机(1)和与其相连的储液罐(2),所述储液罐(2)为制氢机(1)提供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机(1)与提纯装置(3)相连接,所述提纯装置(3)用于将产生的氢气提纯,所述制氢机(1)包括壳体(10)和燃烧室(11),在燃烧室(11)外侧环绕设置有环状叠放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原料液室(12)、储气室(15)、催化室(14)和蒸汽室(13),所述储气室(15)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提纯装置(3)中进行提纯收集;所述燃烧室(11)的炉壁包括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所述外炉壁(113)和内炉壁(114)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夹层(115);所述外炉壁(113)与蒸汽室(13)相邻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31),所述通孔(131)连通蒸汽室(13)和夹层(115),和/或,所述夹层(115)与蒸汽室(13)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管(13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32)设置在蒸汽室(13)的外侧,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沃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