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4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不锈钢基层、隔热层和铝箔层;所述活泼金属层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活泼金属层为锌铝合金层且厚度为2‑3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厚度为1‑2mm。锌铝合金层作为阴极保护法的牺牲阳极,能防止点蚀坑的形成,当活泼金属受到腐蚀时能在腐蚀的位置进一步钝化金属形成保护膜,锌和铝在氧化的过程中,都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尤其在酸性介质中保护膜的生成更加致密。锌铝合金热导率高,导热性好,能有效提高涂料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整个双金属结构设计能耐受高温高压,在连续硫化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保护基体金属延缓腐蚀,延长硫化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
技术介绍
橡皮电缆具有高弹性,对于气体、潮气、水分等具有低的渗透性,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橡皮绝缘电缆柔软,可曲度大等优点。而其生产工艺需要进过高温高压连续硫化,目前硫化管多采用不锈钢材质,而大部分橡皮中都含有氯元素,在硫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气体(HCl),Cl-对不锈钢材质的硫化管道造成点腐蚀直至穿孔,使得管道内的高压蒸汽从穿孔点喷出,目前更换硫化管道频繁,基本每半年一换,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如今的技术水平采用型号304、310S、430、904L、2205等5种常用的不锈钢在不锈钢管解决硫化管防腐上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目前仍没有安全、可靠、经济的相应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通过合理设计硫化管层间结构以及优化配料,大大提高了硫化管的耐氯化氢气体(HCl)性能、实用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不锈钢基层、隔热层和铝箔层;所述活泼金属层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层包括由内向外的玻璃纤维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重叠绕包在玻璃纤维层外,搭盖率为15%~25%。玻璃纤维层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隔热性,玻璃纤维层外的陶瓷化硅橡胶层也同样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隔热性,陶瓷化硅橡胶层同时将玻璃纤维层很好的包覆,陶瓷化硅橡胶层15%~25%的搭盖率,使玻璃纤维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陶瓷化硅橡胶层的热伸缩率较比玻璃纤维高,因此陶瓷化硅橡胶层能很好的保护玻璃纤维层的结构稳定。所述隔热层厚度为50-60mm。在本技术中,隔热层的厚度是最厚的,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大幅减少能量通过管道散失,实现节能的效果。所述导电高聚物粘合层厚度为1-2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作为缓冲层且又具有导电性,将内部的活泼金属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使双金属具有更好的热膨胀相容性,使双金属更加精密的贴合。由于导电高聚物粘合层的导电性,因此,活泼金属层与不锈钢基层电位是接通,构成最基本的原电池结构。所述活泼金属层为锌铝合金层且厚度为2-3mm。锌铝合金层作为阴极保护法的牺牲阳极,能防止点蚀坑的形成(锌、铝的还原性都强于铁,即锌、铝的电极电位比铁低),当活泼金属受到腐蚀时能在腐蚀的位置进一步钝化金属形成保护膜,锌和铝在氧化的过程中,都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尤其在酸性介质中保护膜的生成更加致密。锌铝合金热导率高,导热性好,对光的反射频率也比较高,能有效提高涂料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整个双金属结构设计能耐受高温高压,在连续硫化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保护基体金属延缓腐蚀,延长硫化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所述不锈钢基层厚度为5-6mm。不锈钢基层作为耐腐硫化管的主体,为高温高压的条件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所述铝箔绕包在陶瓷化硅橡胶层外,搭盖率为15%~25%。所述铝箔的厚度为0.5-1.5mm。铝箔作为耐腐硫化管的最外层,对陶瓷化硅橡胶层起到很好地保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铝箔外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较强的的理化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作为缓冲层将内部的活泼金属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使双金属具有更好的热膨胀相容性,使双金属更加精密的贴合。由于导电高聚物粘合层的导电性,因此,活泼金属层与不锈钢基层电位是接通,构成最基本的原电池结构。2、锌铝合金层作为阴极保护法的牺牲阳极,能防止点蚀坑的形成,当活泼金属受到腐蚀时能在腐蚀的位置进一步钝化金属形成保护膜,锌和铝在氧化的过程中,都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尤其在酸性介质中保护膜的生成更加致密。锌铝合金热导率高,导热性好,对光的反射频率也比较高,能有效提高涂料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整个双金属结构设计能耐受高温高压,在连续硫化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保护基体金属延缓腐蚀,延长硫化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3、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大幅减少能量通过管道散失,实现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活泼金属层;2、导电高聚物粘合层;3、不锈钢基层;4、隔热层;5、铝箔层;41、玻璃纤维层;42、陶瓷化硅橡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包括由内向外的锌铝合金层、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不锈钢基层3、隔热层4和铝箔层5;锌铝合金层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与不锈钢基层3粘合。隔热层4包括由内向外的玻璃纤维层41和陶瓷化硅橡胶层42,陶瓷化硅橡胶层42重叠绕包在玻璃纤维层41外且陶瓷化硅橡胶层42的搭盖率为15%。隔热层4厚度为50mm。锌铝合金层的厚度为2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厚度为1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为环氧改性有机硅与聚苯胺和石墨烯混合物。不锈钢基层3厚度为5mm。铝箔绕包在陶瓷化硅橡胶层42外且厚度为0.5mm,搭盖率为15%。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1、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不锈钢基层3、隔热层4和铝箔层5;活泼金属层1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与不锈钢基层3粘合。隔热层4包括由内向外的玻璃纤维层41和陶瓷化硅橡胶层42,陶瓷化硅橡胶层42重叠绕包在玻璃纤维层41外,搭盖率为25%。隔热层4厚度为60mm。活泼金属层1为锌铝合金层且厚度为3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厚度为2mm。不锈钢基层3厚度为6mm。铝箔绕包在陶瓷化硅橡胶层42外,厚度为1.5mm,搭盖率为25%。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1、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不锈钢基层3、隔热层4和铝箔层5;活泼金属层1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与不锈钢基层3粘合。隔热层4包括由内向外的玻璃纤维层41和陶瓷化硅橡胶层42,陶瓷化硅橡胶层42重叠绕包在玻璃纤维层41外,搭盖率为20%。隔热层4厚度为55mm。活泼金属层1为锌铝合金层且厚度为2.5mm。导电高聚物粘合层2厚度为1.5mm。不锈钢基层3厚度为5.5mm。铝箔绕包在陶瓷化硅橡胶层42外,厚度为1mm,搭盖率为2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不锈钢基层、隔热层和铝箔层;所述活泼金属层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的活泼金属层、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不锈钢基层、隔热层和铝箔层;所述活泼金属层通过导电高聚物粘合层与不锈钢基层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由内向外的玻璃纤维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重叠绕包在玻璃纤维层外,搭盖率为15%~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厚度为5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结构耐腐硫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平王振金陈颖王焱陈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