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34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1
一种显示设备(2),其包含:基板;半导体膜(15);无机绝缘膜(16),形成在比所述半导体膜更上层;发光元件(ED),形成在比所述无机绝缘膜更上层,且包含第一电极(22)以及第二电极(25);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形成有接触孔(CHa),所述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重叠,在所述接触孔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22h)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构成: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像素电极)的下侧设有平坦化膜,将该阳极和TFT的漏极电极经由形成在平坦化膜上的接触孔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61058号公报(2010年7月2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即使设有平坦化膜,也无法对由漏极电极引起的凸起进行平坦化,有时会给显示带来不良影响。另外,还存在平坦化膜的形成需要成本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其包含:基板;半导体膜;无机绝缘膜,形成在比所述半导体膜更上层;发光元件,形成在比所述无机绝缘膜更上层,且包含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形成有接触孔,所述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重叠,在所述接触孔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因此无需漏极电极,从而消除由漏极电极引起的凸起给显示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也无需平坦化膜,从而有减少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设备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TFT层以及发光元件层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显示设备的参考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显示设备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7是图6的各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折弯部中的端子配线的形成工序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显示设备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TFT层以及发光元件层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显示设备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TFT层以及发光元件层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同层”是指在同一个过程中形成,“下层”是指在比比较对象的层更早的过程中形成,“上层”是指在比比较对象的层更晚的过程中形成。〔实施方式一〕图1是表示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部的剖视图。在制造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如图1以及图2所示,首先,在基板10上形成势垒层3(步骤S1)。接下来,形成TFT层4(步骤S2)。接下来,形成顶部发射型的发光元件层(例如为OLED元件层)5(步骤S3)。接下来,形成密封层6(步骤S4)。接下来,分割包含基板10、势垒层3、TFT层4、发光元件层5以及密封层6的层叠体,以获得多个显示设备2(步骤S5)。接下来,将包含光学补偿功能、触摸传感器功能以及保护功能等的功能膜(未图示)贴附在显示设备2上(步骤S6)。接下来,在显示设备2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中,安装IC芯片等的电子电路基板(未图示)(步骤S7)。此外,后述的显示设备制造装置进行所述各步骤。例如,基板10可以采用玻璃基板。势垒层(势垒膜)3是防止水、氧等的异物到达TFT层4、发光元件层5的层,例如,能够由通过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氧氮化硅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TFT层4包含半导体膜15、比半导体膜15更上层的无机绝缘膜16(栅极绝缘膜)、比无机绝缘膜16更上层的、栅极电极GE、栅极配线GH(与栅极电极为同一层的配线)、阳极22、源极电极SE以及源极配线SH(与源极电极为同一层的配线),薄膜晶体管以包含半导体膜15、无机绝缘膜16以及栅极电极GE的方式构成。半导体膜15包含氧化物半导体,例如In-Ga-Zn-O系的半导体。In-Ga-Zn-O系半导体是In(铟)、Ga(镓)、Zn(锌)的三元系氧化物,In、Ga以及Zn的比例(组成比)不受特别的限制,例如,包含In:Ga:Zn=2:2:1、In:Ga:Zn=1:1:1、In:Ga:Zn=1:1:2等。In-Ga-Zn-O系的半导体可以是非晶质,也可以是结晶质。无机绝缘膜16例如可以由通过CVD法来形成的氧化硅(SiOx)膜或氮化硅(SiNx)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发光元件层5包含覆盖阳极22的边缘的电极覆盖膜(堤)23、比电极覆盖膜23更上层的EL(电致发光)层24、比EL层24更上层的阴极25,在每个子像素中设有包含岛状的阳极22(第一电极)、EL层24以及阴极25(第二电极)的发光元件ED、和驱动该发光元件ED的子像素电路。电极覆盖膜23能够例如由聚酰亚胺、丙烯酸等的可涂布的有机材料构成。EL层24例如通过从下层侧起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而构成。发光层通过蒸镀法或喷墨法针对每个子像素形成为岛状,但针对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的一个以上的层,有时设为整面状的共通层,有时也不形成。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阳极22通过从基板10侧起依次层叠ITO膜(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AX(下层ITO膜)、包含Ag的合金膜AY以及ITO膜AZ(上层ITO膜)而成,并且具有光反射性。合金膜AY被两层的ITO膜AX、AZ夹在中间。栅极电极GE、栅极配线GH、阳极22、源极电极SE以及源极配线SH以同一过程(在同层而且用同一材料)形成。阴极25能够由MgAg合金(超薄膜)、ITO等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在发光元件层5为OLED层的情况下,通过阳极22以及阴极25之间的驱动电流,空穴和电子在EL层24内再次结合,通过由此所产生的激子降至基态,从而光被放出。由于阳极22是光反射性的,阴极25是透光性的,从而从EL层24放出的显示光朝向上方,成为顶部发射。发光元件层5不限于构成OLED元件的情况,也可以构成无机发光二极管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密封层6是透光性的,包含覆盖阴极25的无机密封膜26、比无机密封膜26更上层的有机密封膜27以及覆盖有机密封膜27的无机密封膜28。覆盖发光元件层5的密封层6防止水、氧等的异物向发光元件层5渗透。无机密封膜26、28分别能够以例如由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氧氮化硅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有机密封膜27是厚度比无机密封膜26和28厚的透光性有机膜,可以由丙烯酸等的可涂布的有机材料构成。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TFT层以及发光元件层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图1的步骤S1之后,形成半导体膜15以及电容配线CW(步骤S2a)。此处,例如,通过还原被图案化的氧化物半导体膜的规定区域,来形成导电体即电容配线CW。扫描信号线GL形成在与电容配线CW为同一层。接下来,形成栅极绝缘膜即无机绝缘膜16(步骤S2b)。接下来,在同一工序中形成栅极电极GE、栅极配线GH、阳极22、源极电极SE以及源极配线SH(步骤S2c)。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n基板;/n半导体膜;/n无机绝缘膜,形成在比所述半导体膜更上层;以及/n发光元件,形成在比所述无机绝缘膜更上层,且包含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n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形成有接触孔,/n所述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重叠,在所述接触孔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基板;
半导体膜;
无机绝缘膜,形成在比所述半导体膜更上层;以及
发光元件,形成在比所述无机绝缘膜更上层,且包含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形成有接触孔,
所述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重叠,在所述接触孔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光反射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膜包含氧化物半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从基板侧起依次层叠下层ITO膜、包含Ag的合金膜以及上层ITO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覆盖膜,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边缘,且与所述接触孔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栅极电极,隔着所述无机绝缘膜与所述半导体膜重叠;以及
源极电极,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且与该半导体膜电连接,
所述栅极电极以及所述源极电极形成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为同一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覆盖膜,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边缘、所述栅极电极以及所述源极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栅极电极,隔着所述无机绝缘膜与所述半导体膜重叠;以及
源极电极,与所述半导体膜接触,且与该半导体膜电连接,
所述栅极电极形成在比所述第一电极更下层,所述源极电极形成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为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达郡司辽佑谷山博己斋田信介市川伸治仲田芳浩神村浩治井上彬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