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80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6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光电转换层、第二电极层与增透层,第一电极层设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光电转换层设于第一电极层背离显示基板的表面;第二电极层设于光电转换层背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增透层设于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实现减少外界光在显示面板的反射,并增加光透过,提高上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显示面板中,圆偏光片在减少光反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显示屏趋于朝折叠及卷曲的方向发展的时代,由于偏光膜层多、结构复杂及不耐弯折等问题,制约着折叠、卷曲产品的弯折性能。此外,目前显示器件的供电电池容量通常比较有限,显示器件的续航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提高显示器件的续航能力,以提高显示器件的使用时间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提升光透过率,减少光反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效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光电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增透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有机衬底,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衬底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所述光电转换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光电转换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体,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0°-6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中心轴距,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中心轴距不同。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板;驱动层,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显示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封装层,设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显示层。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六微结构,所述多个第六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收缩。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基板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形成光电转换层;在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且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形成增透层,且在所述增透层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均形成有与底面夹角为锐角的斜面,通过在增透层背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微结构,能够使外界射入增透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增透);同时,通过在第二电极层背离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能够使增透层射入第二电极层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实现度对进入增透层光线的减反射,从而实现外界射入光电转换层的减反射,增加了光的入射,可有效地提高电池光生电流输出,达到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和增加电池效率的目的。此外,太阳能电池厚度通常较薄,仅为几微米,集成于显示基板时可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增透层的透过率与第二微结构深宽比的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电极层,120、光电转换层,130、第二电极层,140、增透层,150、有机衬底;210、玻璃基板,220、衬底,230、驱动层,240、显示层,250、第一无机膜层,260、有机膜层,270、第二无机膜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n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n光电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n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n增透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光电转换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光电转换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
增透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光电转换层的表面,且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收缩;其中,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有机衬底,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表面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方向收缩;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有机衬底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三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四微结构;
所述光电转换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四微结构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五微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光电转换层匹配贴合,且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五微结构的区域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均呈锥体,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的侧面与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秋华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