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24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底座上布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对工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第一夹持部还用于夹持住第一支耳及第一支耳一侧的槽本体的端部;底座上还布置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上的第二支耳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三定位销;底座上还布置有第三夹持部,第三夹持部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销和第五定位销,与右纵梁前段槽体上的第三支耳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底座上还布置有用于夹持住第三支耳一侧的槽本体的端部的第四夹持部,第四夹持部上设置有与第二本体定位孔配合第六定位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夹具,特别是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右纵梁前段槽体6是包括槽本体60,槽本体61上焊接有第一支耳61、第二支耳62和第三支耳63,第一支耳61上有一个定位孔,第二支耳上有一个定位孔,第三支耳上有两个定位孔,槽本体60上还有一个定位孔64。在生产中需要量对右纵梁前段槽体6进行定位和夹紧,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夹具存在工件安装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工件安装困难及工人劳动强度大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布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上的第一支耳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用于和右纵梁前段槽体的槽本体上的第一本体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一夹持部还用于夹持住第一支耳及第一支耳一侧的槽本体的端部;所述底座上还布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上的第二支耳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底座上还布置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销和第五定位销,所述第四定位销和第五定位销与右纵梁前段槽体上的第三支耳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底座上还布置有第四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上设置有第六定位销,所述第六定位销与右纵梁前段槽体的槽本体的第二本体定位孔配合,所述第四夹持部用于夹持住第三支耳一侧的槽本体的端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气缸、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所述第一上夹板包括一体化的上夹板一部和上夹板二部,所述第一下夹板包括一体化的下夹板一部和下夹板二部,所述上夹板一部和所述下夹板一部对应设置成一个夹持口,所述上夹板二部和所述下夹板二部对应设置成另一个夹持口,所述第一下夹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上夹板铰接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上夹板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气缸、固定块、活动杆、连接部和定位销安装座,所述固定块固定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布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杆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固定块上的通孔,所述活动杆一端连接定位销安装座,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当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下运动时,带动定位销安装座上的第三定位销插入或退出所述第二支耳上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布置第四定位销和第五定位销。优选地,所述第四夹持部包括第四支架、第四气缸、第四上夹板和第四下夹板,所述第四上夹板和第四下夹板对应设置成为一个夹持口,所述第四下夹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支架布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四上夹板铰接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上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或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相应夹持部对右纵梁前段槽体相应部位的夹持或定位。一般地,所述底座下面设置有滚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件安装简单,夹具使用方便。采用4个夹持部对工件进行定位和装夹,只需将相应定位销插入相应定位孔,然后点击控制按钮,使控制系统启动三个气缸使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夹紧工件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工件安装非常简单,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右纵梁前段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夹持部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夹持部去掉上夹板二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夹持部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夹持部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夹持部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如图1-图4所示,底座5下面设置有4个滚轮7。底座5上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第一夹持部1用于夹持住第一支耳61及第一支耳61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第一夹持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16和第二定位销15,第一定位销16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一支耳6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第二定位销15用于和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上的第一本体定位孔65配合。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气缸12、第一上夹板13和第一下夹板14,第一上夹板13包括一体化的上夹板一部131和上夹板二部132,第一下夹板14包括一体化的下夹板一部和下夹板二部,上夹板一部131和下夹板一部对应设置成一个夹持口,上夹板二部132和所述下夹板二部对应设置成另一个夹持口,第一下夹板1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支架11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第一上夹板13铰接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上夹板13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铰接。如图1、图2、图5和图6,底座5上布置有第二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27,第三定位销27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二支耳62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第二夹持部2包括第二支架21、第二气缸22、固定块25、活动杆24、连接部23和定位销安装座26,固定块25固定布置在第二支架21上,第二支架21布置在底座5上,活动杆24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固定块25上的通孔,活动杆24一端连接定位销安装座26,活动杆2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23,连接部23铰接在第二支架21上,当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上下运动时,带动定位销安装座26上的第三定位销27插入或退出第二支耳62上的定位孔。如图1、图2和图7,底座5上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第三夹持部3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布置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三支耳63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如图1、图2和图8,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四夹持部4,第四夹持部4上设置有第六定位销45,第六定位销45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的第二本体定位孔64配合,第四夹持部4用于夹持住第三支耳63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第四夹持部4包括第四支架41、第四气缸42、第四上夹板43和第四下夹板44,第四上夹板43和第四下夹板44对应设置成为一个夹持口,第四下夹板4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41上,第四支架41布置在底座5上,第四上夹板43铰接在第四支架41上,第四上夹板4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缸42的活塞杆铰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2或第二气缸22或第四气缸42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相应夹持部对右纵梁前段槽体相应部位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包括底座(5),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5)上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所述第一夹持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16)和第二定位销(15),所述第一定位销(16)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一支耳(61)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15)用于和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上的第一本体定位孔(65)配合,所述第一夹持部(1)还用于夹持住第一支耳(61)及第一支耳(61)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n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二夹持部(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27),所述第三定位销(27)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二支耳(62)上的定位孔相配合;/n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所述第三夹持部(3)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所述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三支耳(63)上的定位孔相配合;/n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四夹持部(4),所述第四夹持部(4)上设置有第六定位销(45),所述第六定位销(45)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的第二本体定位孔(64)配合,所述第四夹持部(4)用于夹持住第三支耳(63)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包括底座(5),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5)上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所述第一夹持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16)和第二定位销(15),所述第一定位销(16)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一支耳(61)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15)用于和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上的第一本体定位孔(65)配合,所述第一夹持部(1)还用于夹持住第一支耳(61)及第一支耳(61)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
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二夹持部(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27),所述第三定位销(27)用于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二支耳(62)上的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所述第三夹持部(3)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所述第四定位销(31)和第五定位销(32)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上的第三支耳(63)上的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底座(5)上还布置有第四夹持部(4),所述第四夹持部(4)上设置有第六定位销(45),所述第六定位销(45)与右纵梁前段槽体(6)的槽本体(60)的第二本体定位孔(64)配合,所述第四夹持部(4)用于夹持住第三支耳(63)一侧的槽本体(60)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纵梁前段槽体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气缸(12)、第一上夹板(13)和第一下夹板(14),所述第一上夹板(13)包括一体化的上夹板一部(131)和上夹板二部(132),所述第一下夹板(14)包括一体化的下夹板一部和下夹板二部,所述上夹板一部(131)和所述下夹板一部对应设置成一个夹持口,所述上夹板二部(132)和所述下夹板二部对应设置成另一个夹持口,所述第一下夹板(1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所述第一支架(11)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第一上夹板(13)铰接在第一支架(11)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经纬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