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160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9
在构成冲压成型装置(10)的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上设置有第1坯料保持架(52),并且在一方的第1坯料保持架(52)的外周侧以自如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环形的第2坯料保持架(54)。另一方面,在坯料(14)上,在开口的第1坯料孔(32)和第2坯料孔(34)中的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形成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并且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被载置在第2坯料保持架(54)上。并且,当进行坯料(14)的拉伸成型时,由张力调整部(42a、42b)调整对直线部(40a、40b)施加的朝向外侧的张力,并且由第2坯料保持架(54)调整对圆弧部(44a、44b)施加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开口部的坯料、用于对该坯料进行拉伸成型(drawforming)的冲压成型方法(methodforpressmoldingblankmaterial)及该坯料的冲压成型装置(pressmoldingdevice)。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汽车的侧面板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来生产,该侧面板是通过深拉伸成型来成型,通过由坯料保持架(blankholder)夹持被预先成型的侧面板全周以及同样被预先成型的开口部缘部全周来进行深拉伸成型。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外观设计性,例如,已知通过深拉伸成型将侧面板上的后轮拱(rearwheelarch)上部形成为更大的凸状。在由1张板材来对这种侧面板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尤其是在被预先成型在后轮拱侧的后门用的开口部,由于在成型时材料向所述后轮拱上部的凸状部分流入的材料流入量多,易于发生褶皱,因此,该开口部上的接近后轮拱上部的凸状部分的位置即直线部位是需要张力的位置。另外,在后门用的开口部,上下方向的R部位是由于材料的流入被拉伸而易于发生龟裂的位置,因此,要求减少材料的拉伸量。因此,在开口部,在R部位和直线部位要求采用不同的应对。另外,还存在分别分体成型后轮拱和侧面板且通过焊接等使后轮拱和侧面板相接合的方法,但在该情况下,有制造工序增加,并且制造成本会增加的问题。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814711号所公开的冲压成型方法中,当由金属制板材形成凹部时,在成型品中沿成为废料的部位内侧全周预先形成缝隙,据此,当进行拉伸成型时力仅作用于所述缝隙的外侧,因此,能够使该缝隙的端部不产生龟裂等而进行成型。然而,在上述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以仅在成为废料的部分的一边的中央部内侧部分设置凸筋(bead)的方式来拉伸成型凹部,有难以对需要张力的直线部位施加张力的问题。另外,在日本技术公报实开昭63-145519号所公开的冲压成型装置中,在成为下模的冲头中,在成为被配置在外周侧的坯料保持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收装槽,浮动冲头以通过气缸在该收装槽中上下自由移动的方式来设置。并且,在工件被载置在冲头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模具从上方下降而使工件的外缘部被所述模具和坯料保持架保持之后,并且,模具进一步下降而与浮动冲头接触,据此,一边保持工件一边在模具与下模之间进行工件的拉伸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与所述的提案相关联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的拉伸成型中,能够一边防止该开口部发生龟裂一边得到高质量的成型品的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坯料,该坯料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实施拉伸成型来成为汽车的车身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坯料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圆弧部大致正交的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且连接于圆弧部,在连接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该张力调整部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能够调整成型时向外侧被施加的张力。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由冲压成型装置进行拉伸成型的坯料中,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沿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设置,且连接于圆弧部,通过在连接部设置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当进行拉伸成型时,能够调整相对于连接部向外侧施加的张力。因此,即使在用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圆弧部适宜地调整向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的外侧的流入量,能够防止向设置于开口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凸状的成型部位发生褶皱而得到高质量的成型品。另外,为了防止由于成型时材料向后轮拱上部的凸状流入的材料流入量而发生褶皱,可以使一组连接部分别形成张力调整部。据此,能够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的(第1和第2)坯料保持架把持张力调整部来施加张力,因此能够防止褶皱的发生。并且,在后门用的开口部,为了防止材料流入圆弧部(R部位)而发生龟裂,可以使圆弧部比成型圆弧部的成型体的成型圆弧部小且以接近该成型圆弧部的形状来形成。据此,能够减少圆弧部的材料的拉伸量来防止龟裂的发生。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方法,该冲压成型方法用于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特征在于,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来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周缘,并且,在设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与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圆弧部,其中,该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当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时,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周缘,且由设置于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和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圆弧部,该开口部的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因此,能够由第1坯料保持架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开口部的周缘,并且由设置在其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在与上模之间夹持成为夹持部的外侧的圆弧部。其结果,通过以圆弧部成为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方式来形成开口部,能够抑制成型时向外侧的流入量来防止龟裂的发生,同时能够由第2坯料保持架可靠地进行拉伸成型。并且,还可以由上模和第1坯料保持架来夹持从连接部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来形成凸筋。据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对坯料施加张力。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成型装置,该冲压成型装置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上模、下模、第1坯料保持架和第2坯料保持架,其中,所述下模以与上模相向的方式来配置,且具有载置坯料的载置面;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与上模相向配置,与上模一起夹持坯料的开口部的周缘;所述第2坯料保持架被配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圆弧部,其中,所述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在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上设置有凸筋,该凸筋加压并夹持从坯料的连接部向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对具有由圆弧部和连接部构成的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的冲压成型装置中,具有:第1坯料保持架,其与上模相向,与上模一起夹持坯料的开口部的周缘;和第2坯料保持架,其被配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该第2坯料保持架以能够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圆弧部的方式来设置,所述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因此,当对坯料进行拉伸成型时,能够由张力调整部的凸筋适宜调整对开口部的连接部施加的朝向外侧的张力,同时通过由第2坯料保持架夹持圆弧部来调整朝向外侧的张力。其结果,在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的情况下,良好地同时实现如下两种张力调整,其中,一种张力调整为尽管坯料的流入量多也不易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坯料,其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实施拉伸成型来成为汽车的车身面板,/n其特征在于,/n该坯料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所述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该圆弧部大致正交的所述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且连接于该圆弧部,/n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该张力调整部向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延伸,能够调整成型时向外侧被施加的张力。/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11 JP 2018-0025911.一种坯料,其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实施拉伸成型来成为汽车的车身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坯料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所述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该圆弧部大致正交的所述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且连接于该圆弧部,
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该张力调整部向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延伸,能够调整成型时向外侧被施加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调整部分别形成于一组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坯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部比该圆弧部所成型的成型体的成型圆弧部小,且以接近该成型圆弧部的形状形成。


4.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其用于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该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来加压并夹持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且,
在设置在该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与所述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所述圆弧部,其中,该圆弧部相对于由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真吾石原好光伊藤康裕根本直也狩野贵之荫山直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