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01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包括下模、设置在下模顶部的上模和设置在上模底部的冲压头,所述上模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下模的滑柱,两组所述滑柱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顶柱,所述下模顶部开设有拉伸槽,所述拉伸槽底部滑嵌有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采用联动式冲压脱模结构,可实现覆盖件的同步冲压拉伸和脱模处理,既便于覆盖件的实际加工使用,同时也提升了覆盖件加工处理的效率,其次,采用便捷式安拆结构,便于冲压头的安装和拆卸处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冲压头更换的便捷性,从而冲压头的日常安拆和检修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
本技术涉及拉伸模具
,尤其涉及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然而现有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对覆盖件进行冲压拉伸和脱模处理时大多需要分布操作,难以实现覆盖件的同步冲压拉伸和脱模处理,不便于覆盖件的实际加工使用,加工处理的效率较低,其次,冲压头大多通过紧固件安装固定在上模内,将冲压头安拆时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安拆起来费时费力,不便于冲压头的日常安拆和检修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难以实现覆盖件的同步冲压拉伸和脱模处理,不便于覆盖件的实际加工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包括下模、设置在下模顶部的上模和设置在上模底部的冲压头,所述上模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下模的滑柱,两组所述滑柱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顶柱,所述下模顶部开设有拉伸槽,所述拉伸槽底部滑嵌有推板,所述下模的底部位于推板的下方开设有与顶柱相匹配的插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r>所述推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贯穿下模的限位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的内部位于限位柱的外侧开设有限位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模的内部位于冲压头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锁块,其中冲压头的两端开设有与锁块相匹配的锁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锁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贯穿上模的拉柱,且拉柱的自由端延伸至上模的外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拉柱的外部位于滑槽和锁块之间套设有挤压弹簧。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联动式冲压脱模结构,在上模底部设有滑柱、横板和顶柱,同时在下模的拉伸槽内设有推板,当上模与上模闭合时,冲压头便可将拉伸槽内部的覆盖件进行冲压拉伸处理,当上模复位至初始冲压位置后,横板上的顶柱便会将拉伸槽内部的推板向上推送,推板便可将拉伸成型后的覆盖件推出拉伸槽,这种结构可实现覆盖件的同步冲压拉伸和脱模处理,既便于覆盖件的实际加工使用,同时也提升了覆盖件加工处理的效率。2、本技术中,采用便捷式安拆结构,在上模上设有滑槽、锁块、拉柱和挤压弹簧,同时在冲压头上设有锁槽,当将拉柱向外滑动时,锁柱便可脱离冲压头上的锁槽,便可将冲压头在上模上取下,当将冲压头竖直向上插入上模时,在挤压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锁块便会弹性滑入到冲压头的锁槽内,从而将冲压头锁合在上模内,这种结构便于冲压头的安装和拆卸处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冲压头更换的便捷性,从而冲压头的日常安拆和检修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的开启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的闭合示意简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模的剖面示意图。图例说明:1、下模;101、拉伸槽;102、限位孔;103、插孔;2、上模;201、滑槽;3、滑柱;4、横板;401、顶柱;5、推板;501、限位柱;6、冲压头;601、锁槽;7、锁块;701、拉柱;8、挤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包括下模1、设置在下模1顶部的上模2和设置在上模2底部的冲压头6,上模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下模1的滑柱3,两组滑柱3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4,横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顶柱401,下模1顶部开设有拉伸槽101,拉伸槽101底部滑嵌有推板5,下模1的底部位于推板5的下方开设有与顶柱401相匹配的插孔103。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推板5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贯穿下模1的限位柱501,下模1的内部位于限位柱501的外侧开设有限位孔102,限位柱501和限位孔102的设置,提升了推板5在拉伸槽101内竖直方向滑动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模2的内部位于冲压头6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01,两组滑槽20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锁块7,其中冲压头6的两端开设有与锁块7相匹配的锁槽601,锁块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贯穿上模2的拉柱701,且拉柱701的自由端延伸至上模2的外部,拉柱701的外部位于滑槽201和锁块7之间套设有挤压弹簧8,锁块7和锁槽601的设置,可将冲压头6锁合固定在上模2内,挤压弹簧8的设置,便于锁块7和锁槽601的弹性锁合处理。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下模1和上模2分别安装在冲压设备和冲压机上,便可将待加工的覆盖件放置在下模1的拉伸槽101内,当冲压机工作时,便可带动上模2竖直向下模1方向运动,当上模2上的冲压头6进入到下模1的拉伸槽101内时,便会将拉伸槽101内部的覆盖件进行冲压拉伸处理,当覆盖件拉伸成型后,冲压机便可带动上模2上移,当上模2复位至初始冲压位置后,在滑柱3的作用下,横板4上的顶柱401便会将拉伸槽101内部的推板5向上推送,推板5便可将拉伸成型后的覆盖件推出拉伸槽101,操作人员便可脱模后的覆盖件取出,并放入待加工的覆盖件放入拉伸槽101内,便完成了覆盖件的冲压拉伸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包括下模(1)、设置在下模(1)顶部的上模(2)和设置在上模(2)底部的冲压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下模(1)的滑柱(3),两组所述滑柱(3)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4),所述横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顶柱(401),所述下模(1)顶部开设有拉伸槽(101),所述拉伸槽(101)底部滑嵌有推板(5),所述下模(1)的底部位于推板(5)的下方开设有与顶柱(401)相匹配的插孔(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包括下模(1)、设置在下模(1)顶部的上模(2)和设置在上模(2)底部的冲压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下模(1)的滑柱(3),两组所述滑柱(3)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4),所述横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顶柱(401),所述下模(1)顶部开设有拉伸槽(101),所述拉伸槽(101)底部滑嵌有推板(5),所述下模(1)的底部位于推板(5)的下方开设有与顶柱(401)相匹配的插孔(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5)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贯穿下模(1)的限位柱(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耐磨型外覆盖件拉伸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王鑫张汝光郝希美谭荣霞马湘智陈志强谷跃鹏李修艳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万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