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90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包括电芯堆叠: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竖排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电芯间通过胶体或胶体泡棉进行固定;电芯入模:电芯组按照尺寸排列好后,将模组电芯组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压入壳体或将模组壳体一起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到压进电芯组,使电芯组进入模组壳体;电芯检测:通过电芯测量设备,检测电芯组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采用无Block框架的电芯堆叠和电芯块整体入模方式,减少了Block框架,为模组生产减少了工艺步骤和模组部件的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锂离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动汽车应用的普及和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高,电池模组的生产和需求也都迅速提升;组成模组的单体采用block框架进行电芯固定后再进行模组外壳安装,然后采用焊接将模组焊接到一起。目前大多数电池模组的设计均采用Block框架进行固定电芯,在进行模组外壳安装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以提供一种生产步骤少,程序简单,方便实现的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包括电芯堆叠: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竖排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电芯间通过胶体或胶体泡棉进行固定形成电芯组;电芯入模:电芯组按照尺寸排列好后,将模组电芯组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压入壳体或将模组壳体一起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到压进电芯组,使电芯组进入模组壳体;电芯检测:通过电芯测量设备,检测电芯组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电芯竖排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的具体方法为:以电芯中心进行定位,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电芯均以电芯底边对电芯的高度定位,然后将电芯左右移动进行定位,直至到达指定位置,使电芯的高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均满足该堆叠的公差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进行电芯堆叠的具体方法为:以一个平面为准进行定位,堆叠前电芯的位置先由左右定位再由高度方向进行定位后,在进行堆叠到上一块电芯上,使电芯的高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均满足该堆叠的公差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电芯入模的具体方法为:电芯按照要求排列组合后形成电芯组,设备将电芯组夹取后施加一定的力达到指定的尺寸后,移动到与模组壳体间设定的位置,电芯组由上向下正压/由下向上倒压入模组壳体,或放置在平台上,与模组壳体之间保持设定位置,模组壳体由下向上正压/由上自下倒压进电芯组,电芯组入模组壳体前呈被压紧的状态,模组壳体压入电芯组后电芯间的泡棉或胶体回弹的膨胀力与模组壳体呈紧凑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采用无Block框架的电芯堆叠和电芯块整体入模方式,减少了Block框架,为模组生产减少了工艺步骤和模组部件的成本降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入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芯组夹板;2-电芯组上压板;3-电芯组下托板;4-电芯组下托板横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名词解释:堆叠:将电芯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一块一块的堆叠成指定的状态。入模:将堆叠完成的电芯模块,通过一定的工装设备安装组装到指定的模组壳体中。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电芯堆叠: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竖排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电芯间通过胶体或胶体泡棉进行固定,保证一定的尺寸、公差进行堆叠到指定数量后,由设备工装将电芯组进行压紧并保持一定的形态,满足入模的要求的尺寸。具体实施例一、以一个平面为准进行定位,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电芯均以电芯底边对电芯的高度定位,然后将电芯左右移动进行定位,直至到达指定位置,使电芯的高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均满足该堆叠的公差要求。具体实施例二、电芯堆叠过程中以电芯中心进行定位,堆叠前电芯的位置先由左右定位再由高度方向进行定位后,在进行堆叠到上一块电芯上,使电芯的高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均满足该堆叠的公差要求。电芯由左到右侧立式堆叠,。电芯入模:电芯组由一定的尺寸公差排列好后,将电芯组保持一定的夹紧力,与模组箱体壳体保证一定的位置精度,由上向下将电芯组压入壳体内或由下向上将电芯组压入壳体内,电芯间的泡棉或胶体回弹后与壳体成紧凑状态,且电芯组会对壳体施加一定的挤压力,电芯壳体限制电芯的位置,防止电芯松散窜动导致电芯组与壳体的位置度变差。电芯按照一定的要求尺寸排列组合后,放置在平台上,与模组箱体壳体保证一定的位置精度,模组壳体由上自下倒压进电芯组或由下向上正压进电芯组,电芯入壳前呈被压紧的状态,壳体压入电芯组后电芯间的泡棉或胶体回弹的膨胀力与壳体呈紧凑状态,电芯壳体限制电芯的位置,防止壳体的窜动导致电芯组与壳体的位置度变差。电芯检测:通过电芯测量设备,检测电芯组的尺寸。电芯测量设备为该领域常用设备。通过电芯组夹板1、电芯组上压板2、电芯组下托板3作为导向机械夹,从堆叠台同时取出一组或多组电芯组后,电芯组夹板1以定尺寸及定压力的方式夹紧(根据实情需求调整设备参数),尺寸或压力任意一项达到后停止,其中尺寸达到压力未到为正常;尺寸未到压力先到则为NG,设备报警提示待人工处理。电芯夹取移动入模组时防止电芯因重力的影响,形成电芯组中心下凹的问题,电芯测量设备需在电芯底部位置增加两条电芯组下托板横梁结构4,防止电芯组因重力的影响而变形。电芯组送入制定位置后两条电芯组下托板横梁结构抽走。本工艺采用无Block框架的电芯堆叠和电芯块整体入模方式,减少了Block框架,为模组生产减少了工艺步骤和模组部件的成本降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堆叠: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竖排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电芯间通过胶体或胶体泡棉进行固定形成电芯组;/n电芯入模:电芯组按照尺寸排列好后,将模组电芯组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压入壳体或将模组壳体一起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到压进电芯组,使电芯组进入模组壳体;/n电芯检测:通过电芯测量设备,检测电芯组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堆叠:电芯横排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竖排由上到下/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电芯间通过胶体或胶体泡棉进行固定形成电芯组;
电芯入模:电芯组按照尺寸排列好后,将模组电芯组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压入壳体或将模组壳体一起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到压进电芯组,使电芯组进入模组壳体;
电芯检测:通过电芯测量设备,检测电芯组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自动堆叠入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芯竖排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进行电芯堆叠的具体方法为:以电芯中心进行定位,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电芯均以电芯底边对电芯的高度定位,然后将电芯左右移动进行定位,直至到达指定位置,使电芯的高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均满足该堆叠的公差要求。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靳连成李晓海胡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