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4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全氟己酮储液罐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采用全氟己酮作为锂电池灭火的灭火剂,在锂电池热失控时,起到阻燃作用,对电池达到长期抑制火情和系统降温的效果,解决了传统阻燃剂用于电池中会产生副反应,导致电芯性能下降等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循环液管,与液泵、储液罐共同形成内循环管路,能够使产品定期进行自检功能,保证灭火阻燃效果的同时,降低对锂电池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
本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方舱消防
,尤其涉及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
技术介绍
在目前国内市场中,电化学储能方舱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项目数占比、装机容量占比最大,其增长幅度也最快,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当前时代重点攻关方向。储能方舱是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的一种储电方式,为化学储能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是储能方舱的主要组成部分,锂电池组由多个电池通过串并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形成所需电压范围的锂电池组。由于电池电芯中电解液性质活泼,电芯在受热、冲击、穿刺、过充等因素影响下会产生热失控等问题,甚至发生爆炸,严重影响到设备和人员安全。目前的锂电池主要是在通过电控系统进行保护,比如通过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等手段或使用七氟丙烷、二氧化碳等手段灭火,解决了部分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在电芯因内短路、发热等问题导致的热失控,无法很好的通过目前方法解决电池快速灭火和火情抑制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安全快速的消防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包括:全氟己酮储液罐、液泵、出液管、循环液管;全氟己酮储液罐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优选地,还包括柜体,全氟己酮储液罐和液泵安装在柜体内,且液泵位于全氟己酮储液罐下方,出液管下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向上延伸从柜体顶部伸出。优选地,液泵为由多个泵体依次串联形成的多级液泵。优选地,多个泵体依次并排布置。优选地,还包括电池,电池与第一密封电磁阀和第二密封电磁阀连接用于为二者供电。优选地,电池采用本安电池。优选地,电池位于全氟己酮储液罐和泵体之间。优选地,还包括二次进水管,二次进水管一端与液泵进液端连通。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全氟己酮储液罐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采用全氟己酮作为锂电池灭火的灭火剂,在锂电池热失控时,起到阻燃作用,对电池达到长期抑制火情和系统降温的效果,解决了传统阻燃剂用于电池中会产生副反应,导致电芯性能下降等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循环液管,与液泵、储液罐共同形成内循环管路,能够使产品定期进行自检功能,保证灭火阻燃效果的同时,降低对锂电池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包括:全氟己酮储液罐2、液泵、出液管10、循环液管7;全氟己酮储液罐2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8、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9,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8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10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7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9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本实施例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当锂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时,立即启动消防主机内的水泵进行工作,同时打开第一密封电磁阀,通过全氟己酮储液罐内的灭火剂在液泵的作用下通过出液管喷射到锂电池组上,对整个电池组中的电池模块进行灭火介质的喷雾式连续循环点动释放;通过循环点动,即可实现电池模块内温度的长效抑制,防止复燃。电池模块内产生的高温灭火介质蒸汽,经由电池组的管道的外循环模式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全氟己酮储液罐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采用全氟己酮作为锂电池灭火的灭火剂,在锂电池热失控时,起到阻燃作用,对电池达到长期抑制火情和系统降温的效果,解决了传统阻燃剂用于电池中会产生副反应,导致电芯性能下降等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循环液管,与液泵、储液罐共同形成内循环管路,能够使产品定期进行自检功能,保证灭火阻燃效果的同时,降低对锂电池的损坏。在本实施例的消防主机的具体设置方式中,还包括柜体1,全氟己酮储液罐2和液泵安装在柜体1内,且液泵位于全氟己酮储液罐2下方,出液管10下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向上延伸从柜体1顶部伸出。在液泵的具体设计方式中,液泵为由多个泵体3依次串联形成的多级液泵;提高灭火效率。在进一步具体设置方式中,多个泵体3依次并排布置,保证灭火剂在多个液泵之间流动顺畅。在其他具体设计方式中,还包括电池4,电池4与第一密封电磁阀8和第二密封电磁阀9连接用于为二者供电;进一步,为了保证灭火时消防主机的电池不会造成二次热失控危险,电池4采用本安电池。在电池的具体设置方式中,电池4位于全氟己酮储液罐2和泵体3之间。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二次进水管6,二次进水管6一端与液泵进液端连通;当储液罐内灭火剂剩余不足时,通过二次进水管外接二次消防水,保证灭火的持续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氟己酮储液罐(2)、液泵、出液管(10)、循环液管(7);/n全氟己酮储液罐(2)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8)、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9),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8)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10)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7)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9)与所述进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氟己酮储液罐(2)、液泵、出液管(10)、循环液管(7);
全氟己酮储液罐(2)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电磁阀(8)、所述进液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电磁阀(9),液泵上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电磁阀(8)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液管(10)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循环液管(7)一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电磁阀(9)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全氟己酮的消防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柜体(1),全氟己酮储液罐(2)和液泵安装在柜体(1)内,且液泵位于全氟己酮储液罐(2)下方,出液管(10)下端与液泵出液端连通且另一端向上延伸从柜体(1)顶部伸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冰葛磊郭玉坤张云飞姜可尚林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中涣防务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