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44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外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道,该储水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堵头装置,所述堵头装置包括堵头组件、与该堵头组件交叉设置的水管以及位于该堵头组件下方的毛细孔层;电池单元,其位于所述储水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蓄水池、位于该电池蓄水池上方的支架及收容于该支架内的电池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通过物理式触发降温灭火,提高了装置的灵敏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无论分布式电站还是户用光伏电站和储能基站,各种相关的应用都日益增多。最近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的相关政策又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行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因此在电能更集中的储能行业,电池箱消防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当热失控发生在可控制的位置,如电池,系统自燃可采集到异常的温度,电压等信号,满足了管理系统设置的预警条件,就会启动消防装置。当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采集信号的电缆被损坏,或者火情破坏了电池管理系统。又或者支持消防系统运作的电源停止工作,都有可能导致消防系统不被触发。此外,电子传感器很可能会产生误判断,这样会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结构且更安全的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外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道,该储水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堵头装置,所述堵头装置包括堵头组件、与该堵头组件交叉设置的水管以及位于该堵头组件下方的毛细孔层;电池单元,其位于所述储水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蓄水池、位于该电池蓄水池上方的支架及收容于该支架内的电池组。优选地,所述堵头组件包括堵头及位于该堵头下方的密封材料层。优选地,所述堵头为空心堵头,所述堵头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水管的在与所述堵头组件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螺纹部相啮合的第二螺纹部。优选地,所述堵头组件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优选地,所述储水道为条状金属箱体,所述储水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口,每一个出水口均连接有一个堵头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材料层包括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蜡、EVA树脂或锡铋合金。优选地,所述毛细孔层包括多个毛细孔,所述毛细孔内填充有导热材料。优选地,所述导热材料包括导热硅脂或导热胶带。优选地,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温度高于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储水道的非密封状态,并且所述毛细孔层的毛细孔内的导热材料熔化形成水流通道,并所述储水道内的水通过该水流通道进入所述电池组内。优选地,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毛细孔层的毛细孔所熔化形成的水流通道由导热材料再次填充密封,并触发所述储水道的密封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解决了灭火系统本身的失效问题,通过物理式触发降温灭火,提高了装置的灵敏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具体地,采用物理式触发式灭火,无需电子系统,无需电源,不用担心灭火系统因为系统失效而无法进行工作,注入的自来水也会从溢气排水口流至地漏,从而不会对室内造成影响,由此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此外,上述结构设计能够避免例如蓄电池等电池组发生的火灾事故,能够提供可靠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图1中I部分)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以第一表面为上表面,以第二表面为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下表面。针对电池箱内电池组热失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自动灭火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热失控的假设两种情况,包括局部热失控与完全热失控。具体地,在第一种情况下,当局部热失控发生时,触发的只有该失控部分电池附近设置的堵头装置,从毛细孔注入的水会降温该部分电池,水会被电池底部的蓄水池收集,再通过第一排水细管(即初级排水细管)排放到地漏中,由此避免水注满电池箱内,能确保部分电池免于被水浸没以正常工作。在第二种情况下,当完全热失控时,大量的水通过所有堵头装置的毛细孔注入,蓄水池的蓄水排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时水将溢出电池蓄水池然后浸满整个电池箱,溢出的水将通过电池箱顶部的主排水管排到地漏。实施例1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外壳体1(也称为电池箱),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1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2、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2连通,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道3,该储水道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堵头装置4,所述堵头装置4包括堵头组件40、与该堵头组件40交叉设置的水管42以及位于该堵头组件40下方的毛细孔层43;电池单元,其位于所述储水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蓄水池6、位于该电池蓄水池6上方的支架及收容于该支架内的电池组。需要说明的是,堵头装置4设置在容易发生局部热失控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对应位置是指经过多次试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位置处。在本示例中,多个堵头装置4以预设距离间隔开地且均匀地分布在出储水道3的底部。其中,预设距离例如为电池的直径的一倍至三倍之间。具体地,所述堵头组件40包括堵头及位于该堵头下方的密封材料层41,其中所述堵头组件40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为空心堵头,所述堵头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水管的在与所述堵头组件40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螺纹部相啮合的第二螺纹部。具体地,该密封材料层41为易熔材料层和/或导热材料层,优选为易熔材料层。需要说明的是,易熔材料层包括熔点在80℃左右的非金属材料,如蜡、热熔的EVA树脂等。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锡铋合金等。更进一步地,密封材料层为微晶蜡,该密封材料层具有一定承受力能够承受自来水的水压,保证储水道处于密封状态。在本示例中,所述储水道为条状金属箱体,所述储水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口,每一个出水口均连接有一个堵头装置4,具体地,储水道的出水口与堵头装置4的水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层包括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蜡、EVA树脂或锡铋合金。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外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n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道,该储水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堵头装置,所述堵头装置包括堵头组件、与该堵头组件交叉设置的水管以及位于该堵头组件下方的毛细孔层;/n电池单元,其位于所述储水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蓄水池、位于该电池蓄水池上方的支架及收容于该支架内的电池组。/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8 CN 20201013111071.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
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道,该储水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堵头装置,所述堵头装置包括堵头组件、与该堵头组件交叉设置的水管以及位于该堵头组件下方的毛细孔层;
电池单元,其位于所述储水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蓄水池、位于该电池蓄水池上方的支架及收容于该支架内的电池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组件包括堵头及位于该堵头下方的密封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空心堵头,所述堵头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水管的在与所述堵头组件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螺纹部相啮合的第二螺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组件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宦臣茂张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