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性能测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性能测试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螺旋桨性能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螺旋桨是水面设备工作的主要推进方式之一,其水动力性能的预报主要依靠实验和数值手段。同样尺寸形状的螺旋桨的推力大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速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会出现气蚀空化(由于螺旋桨高速运转在水中,叶背部分随着转速的增加压力会逐渐降低,当压力降到某一临界值(饱和蒸汽压)以下时,就可能会形成液态水的急速汽化,气核因水汽的进入而发生膨胀就形成了空化现象)现象造成其推力不大反而会减小,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空化的主要危害如下:损害螺旋桨的基本性能例如使螺旋桨推力和效率降低;使叶表面产生剥蚀;破坏叶片结构使其寿命降低;产生强烈的辐射噪声。因此确定螺旋桨的最佳工作效率点,防止空化现象的发生,可以有效提升水下设备的工作效率。目前技术中,原理复杂,无法实现不同螺直径、不同类型的螺旋桨的工作效率点,提升水下设备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螺旋桨性能测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系统(100)、动态扭矩测试仪(200)、测试工装轴(300)、螺旋桨工装(400)、直线移动单元(500)、固定支撑组件(600)、拉力测试仪(700)、力转换支架系统(800);所述动力系统(100)设置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外部设置有密封外壳(102),所述密封外壳(102)与所述电机(101)右侧连接,所述密封外壳(102)左侧通过上下两端若干O型圈(108)连接有后壳,所述后壳一侧连接有电源线(107),所述后壳下端设有卡套堵头(109);所述密封外壳(102)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支架(103),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系统(100)、动态扭矩测试仪(200)、测试工装轴(300)、螺旋桨工装(400)、直线移动单元(500)、固定支撑组件(600)、拉力测试仪(700)、力转换支架系统(800);所述动力系统(100)设置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外部设置有密封外壳(102),所述密封外壳(102)与所述电机(101)右侧连接,所述密封外壳(102)左侧通过上下两端若干O型圈(108)连接有后壳,所述后壳一侧连接有电源线(107),所述后壳下端设有卡套堵头(109);所述密封外壳(102)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支架(103),所述密封外壳(102)、电机支架(103)中间部位之间设有压紧片(105),所述电机支架(103)底部与所述直线移动单元(500)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0)右侧通过联轴器(104)与所述动态扭矩测试仪(200)连接,所述动态扭矩测试仪(200)包括动态扭矩传感器(201),所述动态扭矩传感器(201)下侧连接有扭矩测试仪支架(202),所述扭矩测试仪支架(202)通过螺栓与所述直线移动单元(500)连接;所述动态扭矩测试仪(200)右侧通过所述联轴器(104)与所述测试工装轴(300)连接,所述测试工装轴(300)包括测试轴(301),所述测试轴(301)外侧连接有测试外环(302)内部两端连接有支撑定位组件;所述测试工装轴(300)右侧连接有所述螺旋桨工装(400),所述螺旋桨工装(400)包括导流罩(401),所述导流罩(401)外侧设有前端夹具装置,所述导流罩(401)外侧底部与所述前端夹具装置设置的导流罩底座(4025)连接;所述前端夹具装置包括夹具(402),所述夹具(402)内部与长螺栓(4021)相连,所述夹具(402)沿着所述长螺栓(4021)上下移动,所述夹具(402)上部设有螺母(4022),所述螺母(4022)与所述长螺栓(4021)连接;所述长螺栓(4021)、导流罩底座(4024)下端分别连接有下侧压板(4025)且所述长螺栓(4021)穿过所述下侧压板(4025),所述下侧压板(4025)下侧连接有侧板支撑架(4023);所述前端夹具装置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后端夹具装置,所述后端夹具装置包括U型底座(403),所述U型底座(403)上端设有T型槽台(404),所述T型槽台(404)通过若干圆形立柱与所述U型底座(403)相连且所述圆形立柱穿过所述T型槽台(404),所述T型槽台(404)中间连有后端夹具装置,所述后端夹具装置包括T型长螺栓(405),所述T型长螺栓(405)上设有的结构与所述长螺栓(4021)上设有的结构相同;所述旋桨工装(400)与所述直线移动单元(500)连接,所述直线移动单元(500)包括移动板(504),所述移动板(504)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板(505),所述移动板(504)底部连接有光轴(502),所述光轴(502)外侧连接有移动滑块(501),所述光轴(502)两端设有光轴支撑座(503),所述光轴支撑座(503)夹紧所述光轴(502)且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600)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撑组件(600)包括槽钢支架(601),所述槽钢支架(601)底部连接有铝合金支架(602),所述直线移动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磊,陈龙冬,李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