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74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包括顶座、若干侧压组件、驱动侧压组件左右移动的侧压油缸、通过弹性连接件安装在前后两侧的侧压组件上的侧压胶板,各侧压组件分别包括侧压活塞杆、导向杆、插销、胶座及侧压胶块,侧压活塞杆分别通过活塞滑动密封配合于侧压油缸,导向杆滑动配合于顶座且其内端设有与插销相配合的锁孔,同一侧压组件的侧压活塞杆和导向杆共同连接一胶座,侧压胶块固定安装在胶座的一侧,且顶座对应各导向杆的行程起点处分别设有工作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加工物两侧各处受到的挤压力均匀,提高侧边压胶的质量,另通过活动锁扣可实现弹性侧压板的快拆快装,并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侧压板不会脱离或偏离工作位置,保证作业流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底机的侧压机构
本技术属于制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压底机的侧压机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制鞋压合机主要包括机架、可升降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连接驱动工作台升降动作的主油缸、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压杆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前、后束紧机构和左、右压边机构,前束紧机构包括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滑架、设置在滑架上的前压块和设置在工作台上连接驱动滑架前后移动的前束紧油缸,后束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后束紧油缸、设置在后束紧油缸活塞杆上的后压块,所述左、右压边机构均包括若干侧压块和驱动侧压块左右移动的侧压油缸,工作时将鞋楦套入鞋子中并放置在前、后压块和侧压块之间,主油缸驱动工作台上升,使压杆机构从上方压紧鞋子,并由前、后压块和侧压块对鞋体四周进行压合。压杆机构具有可在待机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左右摆动的前、后压杆。但是,这种制鞋压合机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侧压是由多个侧压块对鞋底进行压合的,而多个侧压块之间存在缝隙,这就造成缝隙对应的鞋底位置得不到有效的压合,侧边压胶质量有待提高;2、鞋底是通过人工放入压底工作位置的,这样一方面存在操作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需要人工干预较多,强度较大且生产效率不高;3、压杆机构可摆动,存在待机位置和工作位置,压合时需要油缸向上,压胶质量有待提高;4、前后压块一般呈U型结构且下方镂空,这样前压块对鞋头的挤压压合作用不足,尤其是对于鞋底头部上翘的鞋底;5、现有的前后束紧机构需要设置有用于驱动后压块运动的后油缸以及用于驱动前压块运动的前油缸,这样一方面容易导致前后压力不均,另一方面制造成本也高,也不适合流水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底机的侧压机构,能够保证侧边各处的压合均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包括若干侧压组件、驱动侧压组件左右移动的侧压油缸、设置在侧压油缸顶部的顶座以及通过弹性连接件安装在前后两侧的侧压组件上的侧压胶板。优选地,各侧压组件分别包括侧压活塞杆、导向杆、插销、胶座及侧压胶块,所述侧压活塞杆分别通过活塞滑动密封配合于侧压油缸,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于顶座且其内端设有与插销相配合的锁孔,同一侧压组件的侧压活塞杆和导向杆共同连接一胶座,所述侧压胶块固定安装在胶座的朝向工作位置的一侧,且所述顶座对应各导向杆的行程起点处分别设有工作插孔。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拉伸弹簧及固装在胶座上的第一连接件和固装在侧压胶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螺丝。优选地,第二连接件采用销或卡钩。优选地,各工作插孔一侧的顶座上还分别设有备用插孔。优选地,所述侧压机构顶部设有定位销。优选地,该侧压机构布置在压底输送机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压胶板靠近工作位置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压底机组包括压底输送线,并在压底输送线的输入端对接有上料机组,上料机组包括上料输送机、修正输送机和修正机构,通过上料输送机、修正输送机和压底输送机可将加工物安全送达工作位置,通过修正机构可使加工物以标准姿态进入工作位置,保证作业的流畅度。2、本技术对鞋底压合通过侧压机构、顶压机构和前后束紧机构,通过侧压机构完成左右侧均匀压合,通过前后束紧机构实现前后侧均匀压合,通过顶压机构实现胶合面整体的均匀压合。3、本技术的侧压机构在原有的若干侧压胶块基础上增加了侧压胶板,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保证加工物两侧各处受到的挤压力均匀,提高侧边压胶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活动锁扣可实现侧压胶板的快拆快装,也便于更换不同侧压胶板,并在使用过程中侧压胶板不会脱离或偏离工作位置,保证作业流畅度。同时,通过插销插入工作插孔和导向杆内端的锁孔可使得某些位置处的导向杆、侧压活塞杆、胶座和侧压胶块不会受压伸出,适用于特殊鞋型。4、本技术的前后束紧机构包括束紧油缸和前束块,束紧油缸通过拉簧与工作框架相连接,前束块具有呈前高后低设置的导向片,通过该导向片可顺利从鞋头底部插入并在压合时对鞋头保持较高的压合作用力,增强鞋头处的压胶质量,另外当加工物前后均贴住前束块和后束块后束紧油缸再加压后会同时带动拉簧拉伸及后束块挤压加工物后侧,实现前后压合均匀,并在压合工作全部完成后束紧油缸卸压后利用拉簧的回复作用力将后滑板及后束块向后拉,这样在后束块被上拉过程中不会干涉到加工物,保证顺利送出加工物及下一加工物的压底作业。5、本技术的顶压机构安装在安装板底部,前后束紧机构通过导向内架与安装板连接,而安装板由升降油缸驱动上下升降,当升降油缸下压第一行程使得前后束紧机构的工作框架支撑在侧压机构上,而当升降油缸再下压第二行程,由于前压杆组和后压杆组分别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塔簧而且二者通过油管相互连通,则会使得顶压机构继续下压并使得鞋头压块和后踵压块抵在加工物上,同时利用前压杆组和后压杆组的平衡作用实现前后压杆的下压力平衡,而后当升降油缸再下压第三行程,由于导向内架与安装板滑动配合则会使得安装板及顶压机构继续下压,实现更大压力的压合,从而大大增强压底质量,且顶压机构的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底流水线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压底机组与修正机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压底机组与修正机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所示的A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压底机组中顶压机构和前后束紧机构装配视图一。图6为本技术压底机组中顶压机构和前后束紧机构装配视图二。图7为本技术压底机组中顶压机构和前后束紧机构装配视图三。图8为图7中所示的B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顶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顶压机构中的塔簧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前后束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侧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侧压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00、压底机组;200、上料机组;201、上料输送机;202、修正输送机;203、修正机构;300、下料机组;101、压底输送机;102、侧压机构;103、升降油缸;104、安装板;105、顶压机构;106、前后束紧机构;107、锁止块;1021、侧压油缸;1022、顶座;1023、弹性连接件1024、侧压胶板;1025、侧压胶块;1026、胶座;1027、侧压活塞杆;1028、导向杆;1029、插销;10291、工作插孔;10292、备用插孔;1061、工作框架;1062、束紧油缸;1063、前滑板;1064、后滑板;1065、拉簧;1066、前束块;1067、后束块;11、前缸体;12、前压杆;13、鞋头压块;21、后缸体;22、后压杆;23、旋转套;24、调节杆;25、后踵压块;31、安装座;32、油管;33、塔簧;34、安装块;35、触发杆;94、微动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侧压组件、驱动侧压组件左右移动的侧压油缸、设置在侧压油缸顶部的顶座以及通过弹性连接件安装在前后两侧的侧压组件上的侧压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侧压组件、驱动侧压组件左右移动的侧压油缸、设置在侧压油缸顶部的顶座以及通过弹性连接件安装在前后两侧的侧压组件上的侧压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侧压组件分别包括侧压活塞杆、导向杆、插销、胶座及侧压胶块,所述侧压活塞杆分别通过活塞滑动密封配合于侧压油缸,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于顶座且其内端设有与插销相配合的锁孔,同一侧压组件的侧压活塞杆和导向杆共同连接一胶座,所述侧压胶块固定安装在胶座的朝向工作位置的一侧,且所述顶座对应各导向杆的行程起点处分别设有工作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底机的侧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拉伸弹簧及固装在胶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照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骏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