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48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包含一个底座,一个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活动臂,一个安装在第一活动臂上的第二活动臂,一个安装在第二活动臂上的夹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在印制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对印制电路板进行边缘的夹紧固定,用来安全可靠地通过制程设备的处理,满足了本领域中对印制电路板的可靠夹持以及安装到夹具上和从夹具上卸载的便捷性,符合印制电路板夹持固定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印制电路板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在印制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会使用等离子体处理、物理气象沉积、喷涂、烘烤等等工艺和技术。在进行这些工艺处理时,因为设备的限制,往往需要将印制电路板先固定到相应的治具上,在连同治具一起,将印制电路板送入到设备中进行处理。因此治具连同印制电路板一起需要经受住工艺过程中的气压变换,冷热冲击和工艺物料的沉积问题。并且,为了保持生产的经济性,治具需要能够回收利用,往复循环地进出设备。这对治具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治具在印制电路板夹持固定的稳定性上。夹持固定应印制电路板的一种方式是弹簧夹夹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被广泛地应用在印制电路板生产领域。但是弹簧的特定使其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尤其在经过冷热冲击后,弹簧的弹性力无法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夹持较薄的印制电路板时无法做到稳固的夹持,极易产生掉板的情况。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弹簧,在经济性有所损失。另一方面,是由于弹簧本身的原理导致,弹簧的弹力与压缩或旋转的行程成正比,在夹持不同厚度的印制电路板上,其所施加的夹持力是有差别的。为了能夹紧薄板,需要高倔强系数的弹簧,导致在夹持厚板时需要的开夹力过大,影响上板效率。另一只中常见的印制电路板夹持方式是定位销法。方法是预先在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边框上钻出一定数量的圆孔作为定位孔,而在治具上设置数量相同和位置相同的细针作为定位销。将印制电路板上的定位孔套入定位销中,在将定位销顶部盖住使得印制电路板不能脱出就能完成稳定地夹持。该方法简单有效,没有弹簧夹固定的可靠性问题,但同样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需要在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边框上钻孔,需要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排版阶段便做好计划,并且印制电路板每经过一次压合,就需要重新钻一次孔,凭空给生产流程增加一道工序。其次,考虑到印制电路板本身的涨缩特性、人工或机械上下板的高效性,定位孔尺寸不能过小,挤占面积有限的工艺边框,对安排其它用途的定位孔或图形造成影响。因此,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需要一种可靠地,能够适应不同印制电路板厚度的,并且不会对现有生产流程造成影响的夹持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在印制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对印制电路板进行边缘的夹紧固定,用来安全可靠地通过制程设备的处理。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包含一个底座,一个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活动臂,一个安装在第一活动臂上的第二活动臂,一个安装在第二活动臂上的夹爪;第一活动臂能相对于底座开合,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时,印制电路板能安装到底座上或从底座上取下;在外力作用下关闭时,印制电路板被整个夹持机构夹住,无法脱离;第二活动臂安装在第一活动臂上,第二活动臂的作用是使得整个夹持机构能够适配不同印制电路板厚度,在夹持厚度不同的印制电路板时,第一活动臂始终处在一个关闭的最终位置,而第二活动臂则根据印制电路板的厚度而与第一活动臂呈不同的相对角度;夹爪安装在第二活动臂上,可以通过夹爪转轴相对第二活动臂转动,夹爪的末端与印制电路板接触的位置有多个向内突出的尖齿。当印制电路板被夹爪压住后,如果印制电路板有往外的运动趋势,夹爪上的尖齿会拉住印制电路板,使得夹爪有逆时针运动的趋势而被限位销限制运动,从而使得印制电路板不能从夹持机构上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活动臂相对于第一活动臂运动的转轴上安装有弹簧,使得第二活动臂相对于第一活动臂始终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但是转动的范围被第二活动臂上的限位销和夹爪上的弧形槽限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爪上的尖齿其尖端连成的线条成弧形,使之能适应不同的印制电路板厚度,并且尖齿方向向底座内侧倾斜,使印制电路板要平行于底座向外脱离时必与尖齿相对而带动夹爪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在印制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对印制电路板进行边缘的夹紧固定,用来安全可靠地通过制程设备的处理,满足了本领域中对印制电路板的可靠夹持以及安装到夹具上和从夹具上卸载的便捷性,符合印制电路板夹持固定的基本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第一活动臂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中A和B是本技术结构夹持不同厚度印制电路板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技术结构夹持印制电路板的功能说明示意图;图中标示:1.1、第一活动臂,1.2、第一活动臂转轴,1.3、第二活动臂,1.4、第二活动臂转轴,1.5、夹爪,1.6、夹爪转轴,1.7、尖齿,1.8、限位销,1.9、限位槽,1.10、底座;1.11、印制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夹持机构包括一个底座1.10,在底座1.10上安装有第一活动臂1.1,第一活动臂通过第一活动臂转轴1.2安装并可以围绕其转动,如图2所示。第二活动臂1.3通过第二活动臂转轴1.4安装在第一活动臂1.1上,第二活动臂可以围绕第二活动臂转轴1.4转动,如图3A和B所示;夹爪1.5通过转轴1.6安装在第二活动臂1.3上,夹爪1.5的运动被第二活动臂1.3上的定位销1.8以及夹爪1.5自身的限位槽1.9限制在小范围内转动。当需要安装或卸下印制电路板时,通过外力打开第一活动臂1.1即可,如图2所示。而在安装不同厚度的印制电路板时,第一活动臂1.1始终能处于一个闭合位置,由第二活动臂1.3的转动来配合不同厚度的印制电路板,如图3A和3B所示。如图4所示,当印制电路板1.11被夹持机构夹住后受到平行底座向外的拉力(箭头方向)时,夹爪1.5上的尖齿会咬住印制电路板1.11,使印制电路板1.11向外运动必然会带动夹爪1.5的转动。而夹爪1.5受到限位销1.8和限位槽1.9的限制只能小范围转动,使的印制电路板1.11最终被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外运动,从而防止的印制电路板的脱离。从而做到了印制电路板1.11的取出只能通过抬起第一活动臂1.1的方式进行。因此,第一活动臂1.1不需要施加对印制电路板的下压力,只需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保持闭合的位置即可,简化第一活动臂1.1的开合和保持机构。所以,取板的动作只需打开第一活动臂1.1,并且打开的过程无需克服类似弹簧夹的强大机械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包含一个底座(1.10),一个安装在底座(1.10)上的第一活动臂(1.1),一个安装在第一活动臂(1.1)上的第二活动臂(1.3),一个安装在第二活动臂(1.3)上的夹爪(1.5);/n第一活动臂(1.1)能相对于底座(1.10)开合,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时,印制电路板(1.11)能安装到底座上或从底座上取下;/n第二活动臂(1.3)安装在第一活动臂(1.1)上并相对第一活动臂(1.1)转动,第二活动臂(1.3)的作用是使得整个夹持机构能够适配不同印制电路板厚度;/n夹爪(1.5)安装在第二活动臂(1.3)上,通过夹爪转轴(1.6)相对第二活动臂(1.3)转动,夹爪(1.5)的末端与印制电路板接触的位置有多个向内突出的尖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电路板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包含一个底座(1.10),一个安装在底座(1.10)上的第一活动臂(1.1),一个安装在第一活动臂(1.1)上的第二活动臂(1.3),一个安装在第二活动臂(1.3)上的夹爪(1.5);
第一活动臂(1.1)能相对于底座(1.10)开合,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时,印制电路板(1.11)能安装到底座上或从底座上取下;
第二活动臂(1.3)安装在第一活动臂(1.1)上并相对第一活动臂(1.1)转动,第二活动臂(1.3)的作用是使得整个夹持机构能够适配不同印制电路板厚度;
夹爪(1.5)安装在第二活动臂(1.3)上,通过夹爪转轴(1.6)相对第二活动臂(1.3)转动,夹爪(1.5)的末端与印制电路板接触的位置有多个向内突出的尖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家云张明德宗泽源刘庆峰程凡雄陈培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国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