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39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控制面板、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壳体包括:底壳、机身、面壳及连接环;底壳与面壳相对间隔设置,机身设于底壳与面壳之间,连接环设于机身与面壳之间;底壳、机身及面壳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均设于容置空间中,控制面板安装于机身的外侧面上;连接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机身上,面壳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连接环上,通过卡扣连接和螺纹连接的配合装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壳体,能够提高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结构稳定性,改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装配难度,提升产品维护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储能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大大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然而电子产品的使用离不开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因此与日俱增,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一旦脱离了电网或者电力中断,这些电子产品将陷入瘫痪,此时电子产品的供电成为了人们所面临的难题。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采用柴油或汽油发电机发电的供电方式,另一种是采用储能设备储能供电。采用发电机发电,成本高,声音大,并且在发电过程需要消耗柴油或者汽油,造成了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而相比于发电机,储能电源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灵活也更加环保,便携式储能电源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情形储能电源,应用前景广阔,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应急通信、电力抢修、医疗设备、勘探测绘、军事、消防救灾、户外环境检测等场合以及广泛缺电的地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便携式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便携式储能电源一般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提手,壳体内部设有储能单元及相关控制线路,为了便于安装,壳体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多个部分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壳体,通常情况下,多个部分之间的连接都是单一的螺纹连接,这会导致产品的外表面遍布大量的螺钉,影响产品外观的同时,长时间使用后,单纯的螺纹连接容易出现松动,导致产品壳体出现缝隙,严重时会造成漏电,进一步地,在现有的便携式电源中,不同零件之间的模块化程度不足,装配时,需要逐一装配,装配难度加大的同时,还会给产品的后期维护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能够提高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结构稳定性,改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装配难度,提升产品维护的便捷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控制面板、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机身、面壳及连接环;所述底壳与面壳相对间隔设置,机身设于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机身与面壳之间;所述底壳、机身及面壳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机身上,所述面壳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环上。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还包括:数个第一螺钉,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机身对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设有数个第二连接孔,每一第一螺钉均对应穿过一第一连接孔固定至一第二连接孔中。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还包括数个第二螺钉;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扣及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环对应所述数个第三连接孔设有数个第四连接孔,所述连接环的内圈卡合于所述多个第一卡扣上,每一第二螺钉均对应穿过第四连接孔固定至一第三连接孔中。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还包括数个第三螺钉,所述底壳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五连接孔,所述机身对应所述数个第五连接孔设有数个第六连接孔,每一第三螺钉均对应穿过一第五连接孔固定于一第六连接孔中。所述面壳包括:面壳本体、与所述面壳本体固定连接的提手以及设于所述提手内侧面的防滑板。所述电池包模块包括:电池包本体、侧面包裹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两U形的侧盖以及设于所述电池包本体顶部的保护盖板;所述侧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保护盖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侧盖上。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还包括数个第四螺钉,所述机身的外侧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所述控制面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控制面板嵌设于所述开口中;在所述控制面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扣及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七连接孔,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数个第七连接孔对应的数个第八连接孔,每一个第四螺钉均穿过一第八连接孔固定至一第七连接孔中,所述数个第二卡扣卡合于所述开口中。所述逆变板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身上的散热片、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的直流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且与直流驱动板间隔的逆变板本体。所述底壳的远离所述面壳的一侧表面对应于每一个第五连接孔均设有一孔塞。所述底壳的远离所述面壳的一侧表面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脚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控制面板、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机身、面壳及连接环;所述底壳与面壳相对间隔设置,机身设于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机身与面壳之间;所述底壳、机身及面壳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模块及逆变板模块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机身上,所述面壳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环上,通过卡扣连接和螺纹连接的配合装配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壳体,能够提高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结构稳定性,改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装配难度,提升产品维护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爆炸图;图2及图3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控制面板与机身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逆变板模块与机身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连接环与机身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面壳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面壳与机身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电池包模块与底壳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底壳与机身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1、控制面板2、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机身12、面壳13及连接环14;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相对间隔设置,机身12设于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之间,所述连接环14设于所述机身12与面壳13之间;所述底壳11、机身12及面壳13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控制面板2安装于所述机身12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环1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机身12上,所述面壳13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环14上。具体地,所述机身12围绕所述底壳11的边缘设置且包围所述底壳11,所述面壳13盖设于所述机身12远离所述底壳11的一侧。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控制面板(2)、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n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机身(12)、面壳(13)及连接环(14);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相对间隔设置,机身(12)设于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之间,所述连接环(14)设于所述机身(12)与面壳(13)之间;/n所述底壳(11)、机身(12)及面壳(13)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控制面板(2)安装于所述机身(12)的外侧面上;/n所述连接环(1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机身(12)上,所述面壳(13)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环(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控制面板(2)、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
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机身(12)、面壳(13)及连接环(14);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相对间隔设置,机身(12)设于所述底壳(11)与面壳(13)之间,所述连接环(14)设于所述机身(12)与面壳(13)之间;
所述底壳(11)、机身(12)及面壳(13)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池包模块(3)及逆变板模块(4)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控制面板(2)安装于所述机身(12)的外侧面上;
所述连接环(1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机身(12)上,所述面壳(13)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组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环(1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第一螺钉(15),所述连接环(14)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连接孔(151),所述机身(12)对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151)设有数个第二连接孔(152),每一第一螺钉(15)均对应穿过一第一连接孔(151)固定至一第二连接孔(152)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第二螺钉(16);所述面壳(13)朝向所述底壳(11)的一侧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扣(161)及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三连接孔(153),所述连接环(14)对应所述数个第三连接孔(153)设有数个第四连接孔(154),所述连接环(14)的内圈卡合于所述多个第一卡扣(161)上,每一第二螺钉(16)均对应穿过一第四连接孔(154)固定至一第三连接孔(153)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第三螺钉(17),所述底壳(11)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五连接孔(155),所述机身(12)对应所述数个第五连接孔(155)设有数个第六连接孔(156),每一第三螺钉(17)均对应穿过一第五连接孔(155)固定于一第六连接孔(15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传郑海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