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77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包括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凝汽器、凝结水泵、除氧器。连续排污扩容器排水、高压疏水、低压疏水、定期排污排入定期排污扩容器后,形成两股废热:废热水和废热蒸汽。系统采用电厂凝结水与废热水、废热蒸汽间接换热,实现废热回收。热力发电厂排污率一般为蒸发量2%,采用废热回收系统后可以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避免废蒸汽与废热水排放造成热污染,消除蒸汽排放的负面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热力发电占总发电比例超过50%,热力发电厂都存在连续排污、高压疏水、低压疏水、定期排污的排放问题,目前的排放方式是,连续排污扩容器排水、高压疏水、低压疏水、定期排污排入定期排污扩容器后,形成两股废热:废热水和废热蒸汽,废热水排至降温井,用常温水混合冷却。废热蒸汽排入大气。此方法造成热量损失、增加耗水量、热污染和蒸汽排放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将废热经过间接换热,热量回收到锅炉系统,提高锅炉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凝汽器、除氧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上部,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凝汽器一端与汽轮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另一端通过管道经过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器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所述管道经过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和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内部最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力发电厂排放的废热水经过排水管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上部安装有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废热水中会产生废蒸汽,废蒸汽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废蒸汽在定期排污扩容器内上升,进入设置在定期排污扩容器顶部的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废热水继续流经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凝汽器的冷凝水的温度一般为42℃,凝汽器的冷凝水经过管道流经定期排污扩容器上部的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为了回收废热水和废蒸汽中的热量,管道内的冷凝水与定期排污扩容器和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内的废热水进行间接换热,实现废热回收,废热回收完毕后管道内的冷凝水经过间接换热升温后流入除氧器,热量回收到锅炉系统,实现废热回收;经过间接换热后的废热水温度降低后外排,无需混合常温水冷却,节约水资源。优选的,所述凝汽器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之间设有凝结水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凝结水泵对冷凝水进行加压输出,提高冷凝水的流动速率,增强冷凝水和废蒸汽与废热水的间接换热效率,使换热效果更好。优选的,还包括有定期排污母管、低压疏水母管和高压疏水母管,所述定期排污母管、低压疏水母管和高压疏水母管接入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更优选的,还包括有连续排污扩容器,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力发电厂都存在连续排污、高压疏水、低压疏水、定期排污的排放问题,连续排污扩容器内的废热水通过管道与定期排污母管、低压疏水母管、高压疏水母管的废热水汇合接入定期排污扩容器内。优选的,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与所述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为一体化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采用间接换热,冷却水来自凝汽器产生的冷凝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间接换热,充分利用凝汽器产生的冷凝水,且冷凝水没有和废热水混合,节约水资源。优选的,所述的除氧器的排汽端通过管道接与定期排污扩容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除氧器外排的废蒸汽输送到定期排污扩容器内,利用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进行回收,进一步利用资源,同时减少热污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热力发电厂排污率一般为蒸发量2%,本技术采用废热回收系统后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可以提高锅炉效率约0.2%。同时避免废蒸汽与废热水排放造成热污染,消除蒸汽排放的负面影响。2、本技术采用间接换热的方式进行换热,使用凝汽器产生的冷凝水进行间接换热,无需大量常温水与废热水混合降温,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废热回收系统示意图。图中所示:1-定期排污扩容器;2-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3-除氧器;4-凝汽器;41-凝结水泵;5-汽轮发电机;6-连续排污扩容器;7-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81-定期排污母管;82-低压疏水母管;83-高压疏水母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1、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凝汽器4、除氧器3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定期排污扩容器1通过管道与发电厂的排水系统连接,定期排污扩容器1上部设有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定期排污扩容器1通过管道与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连接,凝汽器4一端与汽轮发电机5连接,凝汽器4另一端通过管道经过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内部后与除氧器3连接,凝汽器4产生的冷凝水经过管道流经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内部与废热水和废蒸汽进行间接换热。其中流入定期排污扩容器1的废热水包括定期排污母管81、低压疏水母管82、高压疏水母管83和连续排污管,定期排污母管81、低压疏水母管82、高压疏水母管83直接与定期排污扩容器1连接,连续排污管与定期排污扩容器1之间设有连续排污扩容器6,通过缓冲后连续排污管内的废热水和定期排污母管81、低压疏水母管82、高压疏水母管83中的废热水汇合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1。一实施例中,凝汽器4与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凝结水泵41。一实施例中,定期排污扩容器1与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为一体化设计。一实施例中,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采用间接换热,冷却水来自凝汽器4产生的冷凝水。一实施例中,除氧器3的排汽端通过管道接与定期排污扩容器1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连续排污扩容器6排水、定期排污母管81、高压疏水母管83、低压疏水母管82排入定期排污扩容器1后,形成两股废热:废热水和废热蒸汽。为了回收废热水与废热蒸汽的热量,系统采用电厂冷凝水与废热水、废热蒸汽间接换热,实现废热回收,凝汽器4的冷凝水温度一般42℃。配置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分别回收废蒸汽热量及废热水热量,在定期排污扩容器1排水出口连接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在定期排污扩容器1本体内上部配置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凝汽器4的冷凝水经凝结水泵41加压后送至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2与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7,换热升温后送至除氧器3,热量回收到锅炉系统,实现废热回收。热力发电厂排污率一般为蒸发量2%,采用废热回收系统后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可以提高锅炉效率约0.2%。同时避免废蒸汽与废热水排放造成热污染,消除蒸汽排放的负面观感。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凝汽器、除氧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上部,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凝汽器一端与汽轮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另一端通过管道经过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器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所述管道经过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和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内部最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凝汽器、除氧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上部,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凝汽器一端与汽轮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另一端通过管道经过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器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所述管道经过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和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内部最后与所述除氧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废热回收换热器之间设有凝结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发电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才高学宇李鑫李欣罗伟健何家洪蔡晓波李宗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