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工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6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传动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棘轮、一第二棘轮及一第三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三棘轮及该第二棘轮在该第一本体内同步转动;一第二转动组设有二第二本体、一第四棘轮及一第五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相啮合传动且在该第二本体内同步转动,该第四棘轮也与该第二棘轮相啮合传动;一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固定角度状态,该枢杆可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内移位,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对转动以调整相对角度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工具结构
本技术与一传动工具结构有关,该传动工具结构中,该枢杆枢设隐于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内,即较不易于操作时影响该枢杆。
技术介绍
按先前所知,常用的传动工具结构,如美国专利案号:US7703356B2,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第一本体组40a、一第二本体组40b及一第三本体组40c,该第一本体组40a、该第二本体组40b及该第三本体组40c的结构皆为相同,该第一本体组40a与该第二本体组40b相枢设,该第二本体组40b与该第三本体组40c相枢设,该第二本体组40b设于该第一本体组40a与该第三本体组40c之间,该第一本体组40a、该第二本体组40b及该第三本体组40c皆分别包括一本体42、一盖体43、复数结合件45、一第一棘轮52、一第二棘轮54及一第三棘轮56;请辅以图4所示,该本体42呈一座体状,该本体42内设有一第一容槽46,该第一容槽46底部依序间隔设有一第一枢设部47b、一第二枢设部及一第三枢设部49b,该第二枢设部设于该第一枢设部47b及该第三枢设部49b间,该第一枢设部47b、该第二枢设部及该第三枢设部49b呈圆孔状,该第一枢设部47b、该第二枢设部及该第三枢设部49b的直径皆为相同,该本体42一端的外周缘设有一卡制部48,该卡制部48呈弧面状,该卡制部48上设有复数第一齿部62,该复数第一齿部62呈环状排列状;该第一棘轮52、该第二棘轮54及该第三棘轮56枢设于该第一容槽46;三卡制件60,请辅以图2所示,每一卡制件60分别组设于每一盖体43上,该卡制件60呈弧形块体状,该卡制件60的内周面上设有复数第二齿部61,该卡制件60可在该盖体43上位移,使该第二齿部61与另一本体42的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卡制或相脱开,即该第二本体组40b的该卡制件60的该第二齿部61可与该第一本体组40a的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该第三本体组40c的该卡制件60的该第二齿部61可与该第二本体组40b的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以控制该第一本体组40a与该第二本体组40b间及该第二本体组40b与该第三本体组40c间可否相对转动以调整二者间的角度。但此专利案结构的缺失在于:1、该卡制件60可在该盖体43上位移,使该第二齿部61与另一本体42的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卡制或相脱开,以控制该第一本体组40a与该第二本体组40b间及该第二本体组40b与该第三本体组40c间可否相对转动以调整其二者间的角度,但该卡制件60组设于每一本体组的该盖体43上,即该卡制件60显露于每一本体组的外部,即可能在操作时拨动到该卡制件60,而使该第二齿部61与该第一齿部62相脱开,每二本体组间即无法相定位而可任意相对转动而造成操作不便,且该卡制件60显露于外部也不具美观的功效。2、该卡制件60在该盖体43上位移,即该卡制件60的该第二齿部61能与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的数量为有限,该卡制件60的该第二齿部61的数量约为八个左右,即该第二齿部61最多仅能与八个左右该第一齿部62相啮合。3、该本体42一端的外周缘设有一卡制部48,该卡制部48上设有复数第一齿部62,该复数第一齿部62显露于该本体42外,该本体42较不美观。有鉴于上述常用专利案传动工具结构,本技术人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常用弊端的传动工具结构的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常用传动工具结构中,该卡制件组设于该盖体上,即可能在操作时拨动到该卡制件。本技术的传动工具结构中,该枢杆枢设隐于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内,即较不易在操作时影响该枢杆。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提供关于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包括:一第一传动组,该第一传动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棘轮、一第二棘轮及一第三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及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本体内,该第一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二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三棘轮及该第二棘轮在该第一本体内同步转动;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环齿部,该第一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套合槽;该第一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棘轮设有一第二套合槽;该第二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二棘轮设有一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套合部呈相通状;该第三棘轮设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间,该第三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相啮合;一第二传动组,该第二传动组包括两个第二本体、一第四棘轮及一第五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枢设于该两个第二本体内,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相啮合传动且在该第二本体内同步转动,该第四棘轮也与该第二棘轮相啮合传动;该第一棘轮受旋动时,该第三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同步旋动;该两个第二本体间设有一横向的穿槽,该第一传动组枢设于该穿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容设于该穿槽处,其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底部处设有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一端部处设有一第二环齿部,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二环齿部设于该穿槽与该第三容槽间,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穿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二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二环齿部间设有一第一抵缘,另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顶部处设有一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套合部与一第三套合部相对正,该穿槽设于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四套合部间,该第四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四容槽,该第四容槽与该第四套合部呈相通状;该第四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四齿部,该第四齿部与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齿部相啮合,该第四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五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五齿部,该第五齿部与该第四齿部相啮合,该第五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五棘轮设有一第三套合槽;一枢杆,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枢设,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固定角度状态,该枢杆可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内移位,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对转动以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而为调整角度状态,该枢杆一端设有一按压部,该按压部容设于该第三容槽处,该枢杆上设有一第三环齿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及该第二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即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而无法相对转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为固定角度状态,该第三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移位该按压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二环齿部相脱开,该第三环齿部仅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三环齿部部分容设于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不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该第一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在该穿槽处相对该第二传动组转动,或该第二传动组也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该第一传动组转动以调整二者间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枢部及一第二枢部,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二枢部间设有一第一透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传动组,该第一传动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棘轮、一第二棘轮及一第三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及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本体内,该第一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二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三棘轮及该第二棘轮在该第一本体内同步转动;/n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环齿部,该第一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套合槽;/n该第一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棘轮设有一第二套合槽;/n该第二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二棘轮设有一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套合部呈相通状;/n该第三棘轮设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间,该第三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相啮合;/n一第二传动组,该第二传动组包括两个第二本体、一第四棘轮及一第五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枢设于该两个第二本体内,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相啮合传动且在该第二本体内同步转动,该第四棘轮也与该第二棘轮相啮合传动;/n该第一棘轮受旋动时,该第三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同步旋动;/n该两个第二本体间设有一横向的穿槽,该第一传动组枢设于该穿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容设于该穿槽处,其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底部处设有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一端部处设有一第二环齿部,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二环齿部设于该穿槽与该第三容槽间,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穿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二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二环齿部间设有一第一抵缘,另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顶部处设有一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套合部与一第三套合部相对正,该穿槽设于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四套合部间,该第四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四容槽,该第四容槽与该第四套合部呈相通状;/n该第四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四齿部,该第四齿部与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齿部相啮合,该第四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n该第五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五齿部,该第五齿部与该第四齿部相啮合,该第五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五棘轮设有一第三套合槽;/n一枢杆,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枢设,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固定角度状态,该枢杆可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内移位,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对转动以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而为调整角度状态,该枢杆一端设有一按压部,该按压部容设于该第三容槽处,该枢杆上设有一第三环齿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及该第二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即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而无法相对转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为固定角度状态,该第三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n移位该按压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二环齿部相脱开,该第三环齿部仅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三环齿部部分容设于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不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该第一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在该穿槽处相对该第二传动组转动,或该第二传动组也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该第一传动组转动以调整二者间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传动组,该第一传动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棘轮、一第二棘轮及一第三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及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本体内,该第一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啮合传动该第二棘轮,该第一棘轮、该第三棘轮及该第二棘轮在该第一本体内同步转动;
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环齿部,该第一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套合槽;
该第一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一棘轮设有一第二套合槽;
该第二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二棘轮设有一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一套合部呈相通状;
该第三棘轮设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间,该第三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相啮合;
一第二传动组,该第二传动组包括两个第二本体、一第四棘轮及一第五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枢设于该两个第二本体内,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相啮合传动且在该第二本体内同步转动,该第四棘轮也与该第二棘轮相啮合传动;
该第一棘轮受旋动时,该第三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该第四棘轮及该第五棘轮同步旋动;
该两个第二本体间设有一横向的穿槽,该第一传动组枢设于该穿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容设于该穿槽处,其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底部处设有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一端部处设有一第二环齿部,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对正,该第二环齿部设于该穿槽与该第三容槽间,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穿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二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二环齿部间设有一第一抵缘,另一第二本体的该穿槽顶部处设有一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套合部与一第三套合部相对正,该穿槽设于该第二环齿部与该第四套合部间,该第四套合部一端设有一第四容槽,该第四容槽与该第四套合部呈相通状;
该第四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四齿部,该第四齿部与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齿部相啮合,该第四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
该第五棘轮的外周缘设有一第五齿部,该第五齿部与该第四齿部相啮合,该第五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该第五棘轮设有一第三套合槽;
一枢杆,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枢设,该枢杆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固定角度状态,该枢杆可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内移位,使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相对转动以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而为调整角度状态,该枢杆一端设有一按压部,该按压部容设于该第三容槽处,该枢杆上设有一第三环齿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一环齿部及该第二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即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而无法相对转动,该第一传动组与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为固定角度状态,该第三环齿部呈环状排列齿状;
移位该按压部,该第三环齿部与该第二环齿部相脱开,该第三环齿部仅与该第一环齿部相啮合,该第三环齿部部分容设于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一传动组及该第二传动组间即不受限于该第三环齿部,该第一传动组可以该枢杆为轴心在该穿槽处相对该第二传动组转动,或该第二传动组也可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该第一传动组转动以调整二者间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枢部及一第二枢部,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二枢部间设有一第一透空槽,使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二枢部呈相通状,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一第三枢部,该第三枢部与该第一枢部呈相远离,该第二枢部设于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三枢部间,该第三枢部一端呈开放状,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三枢部间设有一第二透空槽,使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三枢部呈相通状,该第一环齿部与该第三枢部呈相通状;该第一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枢部内,该第一棘轮设有一第二套合槽;该第二棘轮枢设于该第三枢部内;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二枢部内,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在该第一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在该第二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二本体设有一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一侧设有一第三透空槽,该第四枢部另侧设有一第五枢部,该第四枢部与该第五枢部间设有一第四透空槽,该第四透空槽使该第四枢部与该第五枢部呈相通状,该第五枢部的端部处设有一第五枢设部,该第五枢设部与该第五枢部呈相通状,该第四枢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