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57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所述第二吸油管路、主油泵、辅油泵以及第三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与主油泵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外部,所述辅油泵吸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一吸油管路、三通管路、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四吸油管路与三通管连接的部分和第三吸油管路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内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油泵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路基本上设于油箱外部带来的压缩机组的可视点较多,并且外部的空间占用较多,外部管路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主油泵和辅油泵给压缩机组供油均需要经过冷油器,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辅油泵在油箱中通过辅油泵吸油管吸油后通过第一单向阀后流入第一吸油管路,再通过三通管流入第二吸油管路后进入冷油器,主油泵的进油方式是主油泵吸油管从油箱中吸油后,经过第二单向阀后依次经过第三吸油管路、主油泵和第四吸油管路,再通过三通管流入第二吸油管路后进入冷油器。其管路基本上都是设于油箱外部,从而导致压缩机组的可视点较多,并且外部的空间占用较多,外部管路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路基本上设于油箱外部带来的压缩机组的可视点较多,并且外部的空间占用较多,外部管路存在干涉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包括主油泵单元、辅油泵单元和冷油单元,所述辅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辅油泵吸油管、辅油泵、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吸油管路;所述冷油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通管路、第二吸油管路和冷油器;所述主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三吸油管路、主油泵、和第四吸油管路;所述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吸油管路、第一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吸油管路、主油泵、辅油泵以及第三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与主油泵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外部,所述辅油泵吸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一吸油管路、三通管路、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四吸油管路与三通管连接的部分和第三吸油管路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内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吸油管路、第二吸油管路、第三吸油管路、第四吸油管路、主油泵吸油管、辅油泵吸油管和辅油泵吸油管均为不锈钢管。进一步,所述第一吸油管路、第二吸油管路、第三吸油管路、第四吸油管路、主油泵吸油管、辅油泵吸油管和辅油泵吸油管的对接处采用O型圈的法兰连接。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辅油泵通过辅油泵吸油管吸油后,通过第一单向阀依次进入到第一吸油管路和三通管路,再经过第二吸油管路进入到冷油器中。主油泵通过主油泵吸油管吸油后,通过第二单向阀依次流入第三吸油管路、主油泵、第四吸油管路和三通管路,再经过第二吸油管路进入到冷油器中。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①外部管路少,降低了外部空间占用,减少了外部管道干涉、解决了拆检时空间占用的问题。②对接处采用带O型圈的法兰连接,大大降低了油路系统泄漏的故障。③组合式结构,将大部分管道及接口隐藏于油箱内,机组可视漏点减小,用户满意度高。④集成式设计,结构规范,接口标准,安装和更换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油泵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的正视方向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的侧视方向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辅油泵吸油管1、第一单向阀2、第一吸油管路3、三通管路4、第二吸油管路5、主油泵吸油管6、第二单向阀7、第三吸油管路8、第四吸油管路9、油箱1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基本如附图3-5所示: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包括主油泵单元、辅油泵单元和冷油单元,辅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辅油泵吸油管1、辅油泵、第一单向阀2和第一吸油管路3;冷油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通管路4、第二吸油管路5和冷油器;主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油泵吸油管6、第二单向阀7、第三吸油管路8、主油泵、和第四吸油管路9;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吸油管路5、第一吸油管路3和第四吸油管路9连通;第二吸油管路5、主油泵、辅油泵以及第三吸油管路8和第四吸油管路9与主油泵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10外部,辅油泵吸油管1、第一单向阀2、第一吸油管路3、三通管路4、主油泵吸油管6、第二单向阀7、第四吸油管路9与三通管连接的部分和第三吸油管路8与第二单向阀7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10内部。第一吸油管路3、第二吸油管路5、第三吸油管路8、第四吸油管路9、主油泵吸油管6、辅油泵吸油管1和辅油泵吸油管1均为不锈钢管。第一吸油管路3、第二吸油管路5、第三吸油管路8、第四吸油管路9、主油泵吸油管6、辅油泵吸油管1和辅油泵吸油管1的对接处采用O型圈的法兰连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辅油泵通过辅油泵吸油管1吸油后,通过第一单向阀2依次进入到第一吸油管路3和三通管路4,再经过第二吸油管路5进入到冷油器中。主油泵通过主油泵吸油管6吸油后,通过第二单向阀7依次流入第三吸油管路8、主油泵、第四吸油管路9和三通管路4,再经过第二吸油管路5进入到冷油器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技术所属
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包括主油泵单元、辅油泵单元和冷油单元,所述辅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辅油泵吸油管、辅油泵、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吸油管路;所述冷油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通管路、第二吸油管路和冷油器;所述主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三吸油管路、主油泵、和第四吸油管路;所述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吸油管路、第一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油管路、主油泵、辅油泵以及第三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与主油泵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外部,所述辅油泵吸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一吸油管路、三通管路、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四吸油管路与三通管连接的部分和第三吸油管路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整体式压缩机的集成电动油泵系统,包括主油泵单元、辅油泵单元和冷油单元,所述辅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辅油泵吸油管、辅油泵、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吸油管路;所述冷油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通管路、第二吸油管路和冷油器;所述主油泵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油泵吸油管、第二单向阀、第三吸油管路、主油泵、和第四吸油管路;所述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吸油管路、第一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油管路、主油泵、辅油泵以及第三吸油管路和第四吸油管路与主油泵连接的部分位于油箱外部,所述辅油泵吸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一吸油管路、三通管路、主油泵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富亚何彬袁建宝刘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