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02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且第二法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第二法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柱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法兰,且第一法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纤套筒,所述玻纤套筒与桩基之间设置有环氧灌浆料,且玻纤套筒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可压缩密封条,所述玻纤套筒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器,所述第一法兰的内部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在穿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能够加强玻纤套筒的安装强度,使桩基更加的稳定,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
本技术涉及玻纤套筒
,具体为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
技术介绍
我国在建筑维修加固行业中,水下工程结构的保护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浪溅区的结构如桥墩破坏尤为严重,针对这类结构修复加固问题,传统的修复只能选用与原建筑使用的相同材料(混凝土、钢、木)来完成修复工作,而且需要做围堰、施工非常麻烦并且周期长,还有些区域不能围堰根本无法施工。对比中国专利CN201520926433.X一种用于水下墩柱加固玻纤套筒,其中记载有:环氧灌浆料与套筒粘接力强;适用性强,对木,混凝土,钢都有效;防腐性能好,耐海水腐蚀和各种化学制剂;耐干湿,冷热,冻融的相互作用;可水下施工,无需构筑围堰及排水;施工快捷方便,无需封桥,断路施工;可人工灌注及泵送环氧灌浆料;玻纤套筒内壁的底端均安装可压缩密封条,等距设有的可压缩密封条所承载的压力也均匀,玻纤套筒内壁的上端等距安装有限位器,可以更好的对原本需要限位的物体进行限位,开发桥梁水下玻纤复合材料套筒加固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上述的玻纤套筒中,在对玻纤套筒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不能够较好的对玻纤套筒进行定位,稳定效果不够好,不便施工,不够实用。为此,提出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可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能够加强玻纤套筒的安装强度,使桩基更加的稳定,较为实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且第二法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第二法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柱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法兰,且第一法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纤套筒,所述玻纤套筒与桩基之间设置有环氧灌浆料,且玻纤套筒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可压缩密封条,所述玻纤套筒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使用者可将玻纤套筒套在桩基的外表面,安装到位之后,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能够配合连接,第二法兰上的固定柱能够与穿孔配合,能够限制玻纤套筒在桩基上转动,便于后续对环氧灌浆料的填充,将玻纤套筒稳定之后,将环氧灌浆料填充在玻纤套筒与桩基之间,之后将罩壳建在玻纤套筒上,且将罩壳的边缘位置突出于玻纤套筒,罩壳通过放置槽与玻纤套筒连接,罩壳与玻纤套筒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对玻纤套筒进行保护,可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能够加强玻纤套筒的安装强度,使桩基更加的稳定,较为实用。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的内部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在穿孔的内部。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能够配合连接,第二法兰上的固定柱能够与穿孔配合。优选的,所述桩基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罩壳,且罩壳呈锥台状。罩壳通过放置槽与玻纤套筒连接,罩壳与玻纤套筒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对玻纤套筒进行保护。优选的,所述罩壳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直径等于玻纤套筒的直径。能够将罩壳与放置槽进行配合。优选的,所述罩壳的边缘位置突出于玻纤套筒。将罩壳的边缘位置突出于玻纤套筒,罩壳通过放置槽与玻纤套筒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通过固定柱与第二法兰活动连接。能够限制玻纤套筒在桩基上转动,便于后续对环氧灌浆料的填充。优选的,所述罩壳与玻纤套筒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者可将玻纤套筒套在桩基的外表面,安装到位之后,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能够配合连接,第二法兰上的固定柱能够与穿孔配合,能够限制玻纤套筒在桩基上转动,便于后续对环氧灌浆料的填充,将玻纤套筒稳定之后,将环氧灌浆料填充在玻纤套筒与桩基之间,之后将罩壳建在玻纤套筒上,且将罩壳的边缘位置突出于玻纤套筒,罩壳通过放置槽与玻纤套筒连接,罩壳与玻纤套筒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对玻纤套筒进行保护,可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能够加强玻纤套筒的安装强度,使桩基更加的稳定,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桩基与玻纤套筒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压缩密封条与限位器的结合视图。图中:1、桩基;2、玻纤套筒;3、第一法兰;4、第二法兰;5、固定柱;6、罩壳;7、穿孔;8、环氧灌浆料;9、放置槽;10、可压缩密封条;11、限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桩基1,所述桩基1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4,且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柱5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法兰3,且第一法兰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纤套筒2,所述玻纤套筒2与桩基1之间设置有环氧灌浆料8;如图3和图4所示,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可压缩密封条10,所述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玻纤套筒2套在桩基1的外表面,安装到位之后,第一法兰3与第二法兰4能够配合连接,第二法兰4上的固定柱5能够与穿孔7配合,能够限制玻纤套筒2在桩基1上转动,便于后续对环氧灌浆料8的填充,将玻纤套筒2稳定之后,将环氧灌浆料8填充在玻纤套筒2与桩基1之间,通过能够结合限位器11与可压缩密封条10将玻纤套筒2进行固定,能够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2的稳定,之后将罩壳6建在玻纤套筒2上,且将罩壳6的边缘位置突出于玻纤套筒2,罩壳6通过放置槽9与玻纤套筒2连接,罩壳6与玻纤套筒2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对玻纤套筒2进行保护,可较好的保证玻纤套筒2的稳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过程,能够加强玻纤套筒2的安装强度,使桩基1更加的稳定,较为实用。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法兰3的内部开设有穿孔7,所述固定柱5活动连接在穿孔7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法兰3与第二法兰4能够配合连接,第二法兰4上的固定柱5能够与穿孔7配合。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桩基1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罩壳6,且罩壳6呈锥台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壳6通过放置槽9与玻纤套筒2连接,罩壳6与玻纤套筒2之间为密封连接,能够对玻纤套筒2进行保护。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罩壳6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9,且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包括桩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4),且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柱(5)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法兰(3),且第一法兰(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纤套筒(2),所述玻纤套筒(2)与桩基(1)之间设置有环氧灌浆料(8),且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可压缩密封条(10),所述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包括桩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4),且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第二法兰(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柱(5)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一法兰(3),且第一法兰(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纤套筒(2),所述玻纤套筒(2)与桩基(1)之间设置有环氧灌浆料(8),且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可压缩密封条(10),所述玻纤套筒(2)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墩柱用加固玻纤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3)的内部开设有穿孔(7),所述固定柱(5)活动连接在穿孔(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春胜罗昌财钟桂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麦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