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04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涉及双T型梁桥换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以及运梁专列、运梁小车,换架梁机包括主梁,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设于桥面上,前导柱和后导柱为可伸缩结构,主梁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下方设置有用于夹取梁的机械爪,机械爪包括一对机械臂和自动伸缩臂,机械臂沿梁的两侧对称设置于移动小车上,机械臂与移动小车枢转连接,自动伸缩臂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小车和机械臂枢转连接,形成自动伸缩臂驱动机械臂沿其与移动小车的枢转端转动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架梁机通过卷扬机的卷扬绳捆绑梁来吊架梁存在卷扬绳捆绑和卸绑困难以及卷扬绳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
本技术属于双T型梁桥换架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桥梁是由大量的T型梁安装在桥墩之上,在两者之间增加支座实现安装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地壳运动,火车对T型梁的振动冲击,天气变化,温度变化,自然灾害以及长时间使用之后,T型梁内部组织应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得T型梁出现裂痕等影响桥梁的因素,因此,需要将坏掉的T型梁更换。申请号为201721186343.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换架梁机包括主梁,主梁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两台吊梁小车,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架设于桥面上,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吊梁小车包括移动小车和横跨梁,移动小车的顶部设有与主梁配合的驱动轮,吊梁小车的底侧设有安装槽,横跨梁安装在安装槽中,横跨梁上设有卷扬机。上述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通过卷扬机的卷扬绳捆绑梁,本技术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卷扬绳捆绑在梁上,在梁架好之后还需要人工将卷扬绳取掉,可能会存在捆绑和卸绑困难的问题,而且由于梁的体积和重量通常比较大,在架放的过程中卷扬绳可能存在断裂的情况,非常危险。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架梁机通过卷扬机的卷扬绳捆绑梁来吊架梁存在卷扬绳捆绑和卸绑困难以及卷扬绳易断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换架梁机两侧的用于运送梁的运梁专列、用于喂梁的运梁小车,所述换架梁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设于桥面上,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主梁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至少两台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下方设置有用于夹取梁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至少一对机械臂和自动伸缩臂,所述机械臂沿梁的两侧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机械臂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小车枢转连接,所述自动伸缩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小车和所述机械臂的臂身枢转连接,形成所述自动伸缩臂驱动所述机械臂沿其与所述移动小车的枢转端转动的结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自动伸缩臂驱动沿梁的两侧分布的两个机械臂朝向梁转动将梁夹取,不需人工将梁与机械爪固定,施工工人可以站在远处进行操作,避免了梁在被吊起的过程中工人站得过近受到伤害;而且机械臂的强度远远高于卷扬绳,避免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卷扬绳断裂的问题,提高了换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机械臂的夹取较稳定,在换梁过程中,梁不会受风力的影响发生晃动,提高吊取过程的安全性,而且避免了梁发生晃动导致梁的落放有误差等现象,提高换梁施工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换梁进度。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小车包括移动部和支撑部,所述移动部设置成能够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移动部下方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设置成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主梁横向活动,所述机械爪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机械爪设置于支撑部,并将支撑部设置为可以相对主梁横向活动,在吊取梁的过程中,梁与需要安装的位置可能存在横向误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相对于主梁横向活动即可调整梁相对于安装位置的位置,操作简单。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梁的横向两侧延伸有支撑翼,所述支撑翼的上端面设置有齿条结构,所述移动部的顶部朝向所述支撑翼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结构相适配的齿轮,所述移动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沿齿条移动不会存在齿轮与齿条之间发生滑动的现象,保证移动部沿主梁移动的稳定性。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伸缩臂设置于所述机械臂上方,所述机械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臂段、第二臂段和第三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端头与所述移动小车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臂段的臂身与所述自动伸缩臂枢转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这样的设置,每对机械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臂段可以对梁形成多个点的支撑,保证机械爪吊取梁时梁的稳定性;自动伸缩臂设置于机械臂上方并与机械臂的第一臂段连接,避免了自动伸缩臂影响机械臂对梁的包裹和夹取,同时机械臂不会影响自动伸缩臂的驱动过程,自动伸缩臂可以对机械臂起到更好的驱动和支撑作用。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对所述机械臂将梁固定的情形下,两个所述机械臂的第三臂段位于同一水平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每对机械臂将梁固定的情形下,其第三臂段位于同一水平面对梁的下端形成水平面的支撑,保证了梁在被吊取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在将梁包裹于两个机械臂之间时,梁的重量压在第三臂段上,对两个机械臂产生向下的力,从而使两个机械臂产生朝向彼此转动的趋势,使两个第三臂段产生朝向彼此靠近的趋势,将梁紧紧夹紧固定,进一步保证了机械爪吊取梁的稳定性。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对所述机械臂的第三臂段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自动伸缩板。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每对机械臂将梁固定的情形下,两个机械臂的第三臂段的自动伸缩板朝向彼此伸出,可以在梁的下端彼此对接形成平板,从而对梁进行良好的支撑,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可以对梁的上端进行良好的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机械爪吊取梁的稳定性。在上述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对所述机械臂的自动伸缩板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相适配的插接结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两个自动伸缩板靠近彼此运动时,插接结构逐渐插接在一起,从而使两个驱动臂连接在一起,对梁形成稳固的支撑,在自动伸缩臂意外发生故障时,由于插接结构的插接,机械臂不会散开将梁掉落,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换架梁机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移动小车和机械爪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移动小车和机械爪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换架梁机;11、主梁;111、支撑翼;12、前导柱;13、后导柱;14、移动小车;141、移动部;1411、安装槽;142、支撑部;15、机械爪;151、机械臂;1511、第一臂段;1512、第二臂段;1513、第三臂段;1514、自动伸缩板;15141、插接结构;152、自动伸缩臂;2、运梁专列;3、运梁小车;4、梁。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换架梁机两侧的用于运送梁的运梁专列、用于喂梁的运梁小车,所述换架梁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设于桥面上,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可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至少两台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下方设置有用于夹取梁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至少一对机械臂和自动伸缩臂,所述机械臂沿梁的两侧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机械臂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小车枢转连接,所述自动伸缩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小车和所述机械臂的臂身枢转连接,形成所述自动伸缩臂驱动所述机械臂沿其与所述移动小车的枢转端转动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换架梁机两侧的用于运送梁的运梁专列、用于喂梁的运梁小车,所述换架梁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设于桥面上,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可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至少两台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下方设置有用于夹取梁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至少一对机械臂和自动伸缩臂,所述机械臂沿梁的两侧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机械臂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小车枢转连接,所述自动伸缩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小车和所述机械臂的臂身枢转连接,形成所述自动伸缩臂驱动所述机械臂沿其与所述移动小车的枢转端转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包括移动部和支撑部,所述移动部设置成能够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移动部下方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设置成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主梁横向活动,所述机械爪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T型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超郑培君史少博闫亚召石啸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