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坠机构及运用该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13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坠机构及运用该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该防坠机构,包括升降架,升降架内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升降组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编码器组件,所述升降架的任意两对角位置的立柱上分别等间距排列多个防坠气缸,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部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设置有防坠气缸的一端设有调节组件,所述编码器组件、升降驱动电机、防坠气缸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控制升降组件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所在位置后,编码器组件感应升降组件的位移量,控制防坠气缸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坠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成本、防坠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坠机构及运用该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层移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坠机构及运用该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锂电池生产线、手机生产线等工业生产线,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节省占地空间,已由传统的长长的一条拉线移送产品,调整为双层结构拉线移送产品,该种双层结构拉线移送装置就需要在其两端分别设置升降机构进行上下层物料的传送。如公告号为CN209382964U,名称为一种天车自动送料机构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即是一种在双层移送结构拉线的端部安装升降机构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其公开了一种天车自动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两组对称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升降位移部件、第一水平位移部件和夹料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机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位移部件用于带动夹料控制装置沿第一机架的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水平位移部件用于带动夹料控制装置沿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的水平方向移动。现有的在双层结构拉线移送装置的端部设置升降机构进行上下层物料传送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其升降机构在物料传送到位停止后可能会因升降机构驱动出现故障或在意外断电情况下,无法对物料进行传送,而且物料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坠落的情况,坠落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极易使物料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成本、防坠效果好的防坠机构及运用该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坠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内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升降组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架的任意两对角位置的立柱上分别等间距排列多个防坠气缸,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部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设置有防坠气缸的一端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防坠气缸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控制升降组件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所在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防坠气缸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内。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编码器组件,所述编码器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控制升降组件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所在位置后,编码器组件感应升降组件的位移量,反馈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相应位置的防坠气缸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内。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位于升降组件的两端的两个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均设有中部立杆,所述中部立杆上安装有编码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编码器架、编码器、同步带和同步轮,所述同步轮通过编码器架安装在中部立杆上,所述同步轮上设有同步带,所述编码器安装在同步轮位于升降驱动电机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架为底部开口的U型架。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和调节件,所述调节架为外端呈开口的U型架,所述调节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固定板外侧,所述调节架的顶部伸出架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调节螺丝。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防坠气缸的伸出座尺寸,确保防坠气缸能够伸入调节架内。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的下横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平头限位螺丝,所述平头限位螺丝通过螺母和垫圈安装在下横杆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丝杆、丝杆螺母座和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架安装在上横杆上,所述伺服丝杆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电机的驱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丝杆座安装在下横杆上,所述升降组件通过固定板与丝杆螺母座连接,升降驱动电机驱动伺服丝杆转动,进而驱动升降组件随丝杆螺母座一起沿伺服丝杆上下移动。一种运用上述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包括双层移送架或两层以上的移送架,所述移送架的一端设有上述防坠机构,使升降组件在升降架内上下移动停止后,防坠机构作用卡合升降组件进行防坠。本技术防坠机构及运用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结构简单,本技术防坠机构通过在升降架内设置编码器组件,在升降架的立柱上设置防坠气缸的技术方案实现防坠,其整体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第二、节省成本,本技术防坠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仅增加了防坠气缸以及编码器组件等部件,其在不改变现有双层移送装置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架结构,有效节省了成本;第三、防坠效果好,本技术防坠机构及运用防坠机构的移送装置,在移送装置的端部的升降架内设置防坠气缸和编码器,在升降组件的侧部安装调节组件,编码器、防坠气缸与调节组件结合在一起,在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升降组件至防坠气缸所在位置时,编码器感应升降组件发生位移量,并发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受信号后,控制防坠气缸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内,起到防止升降组件坠落的作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组件坠落的风险,防坠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1为运用防坠机的移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防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的A部放大图;附图4为附图2中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升降架;110、立柱;120、上横杆;130、下横杆;140、中部立杆;200、升降机构;210、升降组件;211、固定板;220、驱动组件;221、升降驱动电机;222、伺服丝杆;223、电机架;224、丝杆座;230、调节组件;231、调节件;232、调节架;300、编码器组件;310、编码器;320、同步轮;330、同步带;340、编码器架;400、防坠气缸;500、限位组件;510、平头限位螺丝;520、螺母;530、垫圈;600、移送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防坠机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防坠机构的一非限制实施例,包括升降架100,所述升降架100内安装有升降机构200,所述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220,所述驱动组件22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221,所述升降架100的任意两对角位置的立柱110上分别等间距排列多个防坠气缸40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部均设有固定板211,所述固定板211靠近设置有防坠气缸400的一端设有调节组件230,所述升降驱动电机221、防坠气缸400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221控制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400所在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防坠气缸400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230内。本防坠机构通过在升降架100上设置防坠气缸400实现对升降组件210的挡止和防坠,其整体结构构成简单。升降架100任意对角位置的立柱110上防坠气缸400的设置,布局合理,结构稳定。驱动组件220采用升降驱动电机221作为驱动源,驱动精度高。立柱110上多个防坠气缸400的设置,使升降组件210位于升降架100内任一位置,都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坠机构,包括升降架(100),所述升降架(100)内安装有升降机构(200),所述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220),所述驱动组件(22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22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00)的任意两对角位置的立柱(110)上分别等间距排列多个防坠气缸(40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部靠近设置有防坠气缸(400)的一端设有调节组件(230),所述升降驱动电机(221)、防坠气缸(400)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221)控制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400)所在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防坠气缸(400)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23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坠机构,包括升降架(100),所述升降架(100)内安装有升降机构(200),所述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220),所述驱动组件(22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22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00)的任意两对角位置的立柱(110)上分别等间距排列多个防坠气缸(400),所述升降组件(210)的两端部靠近设置有防坠气缸(400)的一端设有调节组件(230),所述升降驱动电机(221)、防坠气缸(400)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221)控制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400)所在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防坠气缸(400)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2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221)的一侧设有编码器组件(300),所述编码器组件(300)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221)控制升降组件(210)上下移动至防坠气缸(400)所在位置后,编码器组件(300)感应升降组件(210)的位移量,反馈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相应位置的防坠气缸(400)伸出卡合在调节组件(2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00)位于升降组件(210)的两端的两个立柱(110)之间分别设有上横杆(120)和下横杆(130),所述上横杆(120)和下横杆(130)之间均设有中部立杆(140),所述中部立杆(140)上安装有编码器组件(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组件(300)包括编码器架(340)、编码器(310)、同步带(330)和同步轮(320),所述同步轮(320)通过编码器架(340)安装在中部立杆(140)上,所述同步轮(320)上设有同步带(330),所述编码器安装在同步轮(320)位于升降驱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佛荣孟永强鞠志威蔡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