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915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该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动力装置埋设于涵道内,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进口与进气口连通,出口与出气口连通。左机翼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右机翼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第一翼尖和第二翼尖为三角翼。尾翼设于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左尾翼和右尾翼关于机身轴线对称,左尾翼和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该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的气动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飞行器整体结构重量。通过设计V形尾翼,提高了飞行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航空气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无人机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新技术、新方向。无人机有着自主程度高、非接触、零伤亡等优点,成为农业勘测、远程巡航、高空航拍、监测搜救等众多应用的重要工具。现如今,人们对无人机在气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遍采用的常规布局飞行器的机翼载荷相对较低,但机翼诱导阻力系数高;机身部分表面形阻大,飞行器整体升力面有限;改变飞行迎角时减速快,盘旋半径小,稳定盘旋能力差。而传统增升方式多采用机械增升,如前缘缝翼、后缘襟翼,虽然实现了短距起降的目的,但是随之也产生了额外的表面阻力,还极大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不便于制造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动力装置通过埋入式的安装方法,能够更好地与机身融合,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大大降低了飞行器整体结构重量,提高升阻比。通过设计V形尾翼,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本技术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所述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所述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动力装置埋设于所述涵道内,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左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所述右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所述第一翼尖和所述第二翼尖为三角翼。所述尾翼设于所述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关于所述机身轴线对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后缘,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的截面呈矩形。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中部。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机身的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两边向后延伸、凸出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中部,使所述机身的后缘形成缺口,且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缺口中。进一步地,所述左机翼和所述右机翼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襟翼和副翼,所述襟翼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副翼的转动轴线成角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均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后缘的两侧,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上均设有舵面。进一步地,所述舵面能相对所述左尾翼或所述右尾翼偏转,且偏转角度分别为-30度至30度。进一步地,所述左尾翼的面积为0.02平方米至0.03平方米;所述左尾翼上舵面的面积为0.01平方米至0.018平方米;所述右尾翼的面积为0.02平方米至0.03平方米;所述右尾翼上舵面的面积为0.01平方米至0.018平方米。本技术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动力装置埋设于所述涵道内,能够更好地与机身融合,翼身融合布局不仅大大降低了飞行器整体结构重量;同时,机身也能够充当升力面,产生更大的升力,且有效的减少了表面形阻。在机翼左右两端增设翼尖三角翼,增加翼展使机翼拥有更大后掠角,相同升力时使飞行器的速度更低,即阻力更小,有效减少诱导阻力,缩短飞机起飞的滑停距离,提高爬升性能并降低能耗。通过设置V形尾翼,不仅减小了飞控难度,同时起纵向俯仰和航向稳定作用,增加飞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尾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110-机身;111-进气口;113-涵道;115-出气口;120-左机翼;130-右机翼;140-三角翼;141-副翼;143-襟翼;150-左尾翼;160-右尾翼;151-舵面;153-左部;155-右部;157-中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传统的增升技术包括机械增升,如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设置,虽然实现了短距起降的目的,但是随之也产生了额外的阻力,极大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不便于制造和维修。同时,常规布局的飞行器存在一些缺陷,如常规布局的飞行器虽有技术成熟、稳定性好的优势,但水平尾产生的负升力减小了整机的升力;而无尾飞翼布局飞行器,虽机翼承载重量更为合理,高速飞行时性能优异,但其低速性能差且无尾布局只能靠主翼控制飞行,因此稳定性能很不理想。上述缺陷都严重影响了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和性能。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优化了飞行器的气动布局,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升阻比,改善了飞行器整体的气动性能。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V尾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n所述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所述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动力装置埋设于所述涵道内,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n所述左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所述右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所述第一翼尖和所述第二翼尖为三角翼;/n所述尾翼设于所述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关于所述机身轴线对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翼身融合结构,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动力装置和尾翼;
所述机身上开设有涵道,所述涵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动力装置埋设于所述涵道内,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所述左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翼尖,所述右机翼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翼尖;所述第一翼尖和所述第二翼尖为三角翼;
所述尾翼设于所述机身的尾部,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关于所述机身轴线对称,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形成V形尾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后缘,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左尾翼和所述右尾翼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机身的前缘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机身的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V尾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孔文杰谭周杭刘文静周连斌吕心悦张琴林李奇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