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90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其包含:车架、车把、座垫、驱动装置及辅助装置,车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及后轮叉,前轮叉及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前轮叉枢设有前轮,后轮叉枢设有后轮;车把装设于车架且连接前轮叉,车把提供控制前轮转动;座垫装设于立管;驱动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辅助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借此,该多用途自行车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娱乐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除了走路的平衡感之外,在许多的活动中都须借助自身的平衡感方可完成,尤其是自行车的学习更是如此;有鉴于此,幼童滑步车(PushBike)则成为现在用来训练学龄前儿童平衡感的重要工具之一。幼童滑步车是目前欧美十分盛行的运动,而这股风潮在近年也在台湾逐渐蔓延。目前台湾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小朋友参与滑步车的训练课程,滑步车是一种没有煞车、辅助轮及踏板的车体,能够训练幼童的平衡感及肌肉发展。然而,由于滑步车本身不具有任何自行车的踩踏带动之功能,因此当幼童的平衡感达到可骑乘脚踏型自行车的阶段时,则必须另外添购脚踏型自行车,从而造成二次花费以及须腾出其他空间以同时摆放滑步车以及脚踏型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使得使用者根据需求,调整自行车型态,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娱乐需求。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其包含:车架,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及后轮叉,前轮叉及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前轮叉枢设有前轮,后轮叉枢设有后轮,立管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车把,其装设于车架且连接前轮叉,车把提供控制前轮转动;座垫,其装设于立管的第一端;驱动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及后轮叉间,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踏板组及传动组,衔接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第二端;踏板组可拆离式连接于衔接架;传动组连接于衔接架与踏板组间;以及辅助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及两辅助轮组,两相接组分别设于后轮叉的两侧,两辅助轮组可拆离式连接于两相接组。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衔接架具有连接杆;踏板组具有第一踏板件及第二踏板件,第一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一端,第二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另一端与传动组之间。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衔接架具有在连接杆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一端连结于后轮叉;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于传动组。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辅助轮组具有支架及轮子。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接端及定位端。轮子枢接于支架的连接端。支架的定位端被所述相接组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定位端开设有卡固孔。所述相接组插接于卡固孔。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相接组具有螺杆、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螺合件。螺杆的一端螺设于后轮,螺杆的另一端与螺合件相互螺合;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相互对接且支架的定位端设于其中,第一接合件插接于卡固孔。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凹设有定位槽,第二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凸设有定位块,两定位槽与两定位块凹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具有固定部及卡部,卡部相对于固定部呈弯折状。固定部连接于后轮刹。卡部插接于卡固孔。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固定部呈平板状;第二接合件大概呈门字型,第二接合件罩设支架的定位端。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相接组更具有衬套,衬套穿设于螺杆且处于固定部与卡部之间。螺合件的一端抵于衬套。在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中,传动组具有复数齿轮盘及罩壳,各齿轮盘相互啮合,各齿轮盘设于罩壳内。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能根据使用者不同阶段需求,选择是否装设踏板组或辅助轮组,让自行车兼具滑步车及脚踏车功用,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代步育乐需求,改善习知滑步车不具有任何脚踏型自行车的功能,以及需要根据需求购买多台滑步车以及脚踏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踏板组、传动组、辅助轮组与车架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相接组及辅助轮组与车架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相接组及辅助轮组与车架连结局部剖面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装设踏板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未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说明本技术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现以具体实施例表达。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说明之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100。其中,多用途自行车100能够变化为三种用途,分别为具有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无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及滑步车。在下列叙述中,先以具有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进行各元件间相关位置及功能描述,后续会针对不同用途进行描述。本技术多用途自行车100包含:车架10,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11及后轮叉12,前轮叉11枢设有前轮13,后轮叉12枢设有后轮14。其中,后轮叉12具有第一叉杆121与第二叉杆122。后轮14枢接于第一叉杆121与第二叉杆122之间。再者,前轮叉11及后轮叉12之间延伸有立管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立管15在图1的示意图中往上方与下方延伸,立管15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151及第二端152。车把20,其装设于车架10且连接前轮叉11,车把20提供控制前轮13转动角度。座垫30,其装设于立管15之第一端151,座垫30提供使用者乘坐。驱动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15及后轮叉12间;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40、踏板组50及传动组60;衔接架40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15的第二端152;衔接架40具有连接杆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杆41是在图3的示意图中往左方与右方延伸,连接杆41大概呈圆柱状,连接杆41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11及第二连接端412。再者,衔接架40具有由连接杆41的外缘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42及第二侧板43,第一侧板42与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设在同一侧,第二侧板43与后轮叉12的第二叉杆122设在同一侧,其中,第一侧板42的一端连结于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踏板组50具有第一踏板件51及第二踏板件52,第一踏板件51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第一连接端411,第二踏板件52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第二连接端412。传动组60连接于衔接架40与踏板组50之间,踏板组50的第二踏板件52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的第二连接端412与传动组60之间;再者,传动组60具有复数齿轮盘61及罩壳62,各齿轮盘61相互啮合,各齿轮盘61设于罩壳62内,衔接架40的第二侧板43连接于罩壳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盘61的数量为3个,所述齿轮盘61分为第一齿轮盘61a、第二齿轮盘61b及第三齿轮盘61c,第二齿轮盘61b啮合在第一齿轮盘61a与第三齿轮盘61c之间,第一齿轮盘61a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盘61b的外径尺寸及齿数,第一齿轮盘61a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三齿轮盘61c的外径尺寸及齿数,第二齿轮盘61b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三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包含:/n车架,两端延伸前轮叉及后轮叉,所述前轮叉及所述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所述前轮叉枢设有前轮,所述后轮叉枢设有后轮,所述立管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n车把,装设于所述车架且连接所述前轮叉,所述车把提供控制所述前轮转动;/n座垫,装设于所述立管的第一端;/n驱动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及所述后轮叉间,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踏板组及传动组,所述衔接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的第二端;所述踏板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衔接架;所述传动组连接于所述衔接架与所述踏板组间;以及/n辅助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后轮叉,所述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及两辅助轮组,所述两相接组分别设于所述后轮叉的两侧,所述两辅助轮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两相接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包含:
车架,两端延伸前轮叉及后轮叉,所述前轮叉及所述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所述前轮叉枢设有前轮,所述后轮叉枢设有后轮,所述立管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车把,装设于所述车架且连接所述前轮叉,所述车把提供控制所述前轮转动;
座垫,装设于所述立管的第一端;
驱动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及所述后轮叉间,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踏板组及传动组,所述衔接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的第二端;所述踏板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衔接架;所述传动组连接于所述衔接架与所述踏板组间;以及
辅助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后轮叉,所述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及两辅助轮组,所述两相接组分别设于所述后轮叉的两侧,所述两辅助轮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两相接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架具有连接杆;所述踏板组具有第一踏板件及第二踏板件,所述第一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之一端,所述第二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组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架具有在所述连接杆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结于所述后轮叉;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一辅助轮组具有支架及轮子,所述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接端及定位端,所述轮子枢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旭锋运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