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74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包括设置于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之间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设置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转动套、连接于其中一个安装板的吸尘管道、连接于吸尘管道上的风机,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两个所述连接环同轴设置,所述转动套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侧所述连接环且与连接环之间均设置有转动密封件,所述转动套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转动套内部相通的第一吸尘孔,所述吸尘管道连通于所述转动套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
本技术涉及挤塑板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
技术介绍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又称XPS挤塑板,是经特殊工艺连续挤出发泡成型的材料,其表面形成的硬膜均匀平整,内部完全闭孔发泡连续均匀,成蜂窝状结构,因此具有高抗压,轻质,不吸水,不透气耐磨,不降解的特性,是当今建筑业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之一。XPS挤塑板具有高热阻、低线性、膨胀比低的特点,其结构的闭孔率达到了99%以上,形成真空层,避免空气流动散热,确保其保温性能的持久和稳定,相对于发泡聚氨酯80%的闭孔率,领先优势不言而喻。现有的挤塑板为达到良好的防潮、抗尘性能,通常会在挤塑板的表面贴覆一层保护膜。现有技术中为挤塑板进行贴膜的包膜机构一般包括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上料组件对挤塑板和保护膜进行上料,并由挤压组件进行牵引和挤压,从而将保护膜贴覆在挤塑板的表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保护膜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车间一般灰尘较大,容易在包覆膜上留有较多的灰尘,从而影响挤塑板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以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包括设置于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之间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设置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转动套、连接于其中一个安装板的吸尘管道、连接于吸尘管道上的风机,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两个所述连接环同轴设置,所述转动套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侧所述连接环且与连接环之间均设置有转动密封件,所述转动套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转动套内部相通的第一吸尘孔,所述吸尘管道连通于所述转动套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套、吸尘管道和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形成除尘系统,当包膜机构对挤塑板进行贴膜时,通过将保护膜绕过转动套,并贴合于转动套表面,使保护膜在传动的过程中,通过风机和吸尘管道抽取转动套内部的空气,使第一吸尘孔的开口处形成负压,从而将保护膜表面的灰尘吸进转动套内,并通过吸尘管道排出,从而减少保护膜表面灰尘的残留,以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管道上连接有吸尘支管,所述吸尘支管远离所述吸尘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杆,所述除尘杆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吸尘支管相通的吸尘腔,所述除尘杆与所述转动套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除尘杆朝向所述转动套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吸尘腔相通的第二吸尘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除尘杆,并通过吸尘支管与除尘杆之间相互配合,当保护膜经过辊面时,使除尘杆通过第二吸尘孔对保护膜的另一表面进行除尘,从而进一步减少减少保护膜表面灰尘的残留,进一步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安装板之间设置若干个加强杆,以稳定两个安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两个安装板之间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使两个连接环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减少出现转动套在转动时阻力增大,甚至卡住的情况,增加机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管道上设置有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尘管道上设置过滤板,以减少灰尘沿吸尘管道进入风机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管道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尘管道内部相通的连接口,所述吸尘管道外壁位于所述连接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绕所述连接口周向延伸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螺纹连接有吸尘筒,所述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吸尘筒内,所述吸尘管道内壁位于所述连接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将吸尘管道内部空间分隔的隔板,所述隔板朝向吸尘筒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过滤板表面,且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分别抵接于所述吸尘筒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吸尘筒和过滤板之间相互配合,当气流携带灰尘进入吸尘管道时,由于隔板的设置,使气流经连接口进入吸尘筒内,并绕过过滤板后再经过连接口进入吸尘管道內,从而使灰尘留在吸尘筒内,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过滤板和吸尘筒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通过将吸尘筒旋转取下即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筒外壁设置有摩擦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尘筒外壁设置摩擦纹,以使工作人员在转动吸尘筒时不易发生手滑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转动套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密封件靠近另一个转动密封件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机构,以减少转动套内的灰尘进入转动密封件内的情况,增加转动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环外壁的防尘环、开设于所述转动套内壁的防尘槽,所述防尘环转动连接于所述防尘槽内,且所述防尘环与所述防尘槽内壁呈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尘环和防尘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减少灰尘进入转动套和连接环之间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转动套、吸尘管道和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减少保护膜表面灰尘的残留,以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2.通过设置除尘杆,并通过吸尘支管与除尘杆之间相互配合,进一步减少减少保护膜表面灰尘的残留,进一步提升挤塑板成品的质量。3.通过设置隔板、吸尘筒和过滤板之间相互配合,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板和吸尘筒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除尘组件;2、安装板;3、转动套;4、吸尘管道;5、风机;6、连接环;7、加强杆;8、转动密封件;9、第一吸尘孔;10、密封机构;11、防尘环;12、防尘槽;13、吸尘支管;14、除尘杆;15、吸尘腔;16、第二吸尘孔;17、连接口;18、安装环;19、吸尘筒;20、隔板;21、过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包括设置于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之间的除尘组件1,除尘组件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2、设置于两个安装板2之间的转动套3、连接于其中一个安装板2的吸尘管道4、连接于吸尘管道4上的风机5,两个安装板2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两个连接环6同轴设置,两个安装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7,转动套3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侧连接环6且与连接环6之间均设置有转动密封件8,转动密封件8为密封轴承,转动套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转动套3内部相通的第一吸尘孔9,吸尘管道4连通于转动套3内部。为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之间的除尘组件(1),所述除尘组件(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2)、设置于两个安装板(2)之间的转动套(3)、连接于其中一个安装板(2)的吸尘管道(4)、连接于吸尘管道(4)上的风机(5),两个安装板(2)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且两个所述连接环(6)同轴设置,所述转动套(3)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侧所述连接环(6)且与连接环(6)之间均设置有转动密封件(8),所述转动套(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转动套(3)内部相通的第一吸尘孔(9),所述吸尘管道(4)连通于所述转动套(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上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之间的除尘组件(1),所述除尘组件(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2)、设置于两个安装板(2)之间的转动套(3)、连接于其中一个安装板(2)的吸尘管道(4)、连接于吸尘管道(4)上的风机(5),两个安装板(2)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且两个所述连接环(6)同轴设置,所述转动套(3)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侧所述连接环(6)且与连接环(6)之间均设置有转动密封件(8),所述转动套(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转动套(3)内部相通的第一吸尘孔(9),所述吸尘管道(4)连通于所述转动套(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道(4)上连接有吸尘支管(13),所述吸尘支管(13)远离所述吸尘管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杆(14),所述除尘杆(14)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吸尘支管(13)相通的吸尘腔(15),所述除尘杆(14)与所述转动套(3)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除尘杆(14)朝向所述转动套(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吸尘腔(15)相通的第二吸尘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挤塑板包膜机构的除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道(4)上设置有过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欢军胡元德章水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达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