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1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具和整平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整平机构的出口端的第一传送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架相对于所述整平机构一侧的第二传送架,所述整平机构和所述第一传送架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架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挤塑板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架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又称挤塑板,是经特殊工艺连续挤出发泡成型的材料,其表面形成的硬膜均匀平整,内部完全闭孔发泡连续均匀,成蜂窝状结构,因此具有高抗压,轻质,不吸水,不透气耐磨,不降解的特性,是当今建筑业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之一。挤塑板具有高热阻、低线性、膨胀比低的特点,其结构的闭孔率达到了99%以上,形成真空层,避免空气流动散热,确保其保温性能的持久和稳定,相对于发泡聚氨酯80%的闭孔率,领先优势不言而喻。挤塑板多少年来一直沿袭传统设备生产,其工作原理如下:由上料工人把一定配方的原料在拌料机里混合后,加入到生产设备中。生产设备为单螺杆加单螺杆组成双阶机,同时注入发泡剂,经单螺杆双阶机挤塑发泡后由模具而出,再经过整平板和牵引来调节长度和宽度后,通过冷却架冷却,由锯片纵切锯边,锯片横切切断,最后再用电热丝进行长度精确切而后成为成品,包装上市。在挤塑板的生产线上,由于原料经模具挤出后处于高温状态,需要立即使用整平机构进行整平和塑形,故工厂中一般将整平机构紧接于模具之后,并在整平机构之后设置一段传送架,经整平后的挤塑板通过传送架进行自然冷却,从而保证挤塑板的形状不易再发生形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工厂需要针对客户需求生产不同尺寸的挤塑板或由于模具内壁需要进行清理时,需要将模具拆下进行操作,但由于模具设置在单螺杆双阶机和整平机构之间,在拆卸或者安装时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机架调节机构,以便于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具和整平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整平机构的出口端的第一传送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架相对于所述整平机构一侧的第二传送架,所述整平机构和所述第一传送架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整平机构和第一传送架底端设置若干个移动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时,由于整平机构和第一传送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整平机构或者第一传送架使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朝向第二传送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紧挨模具的整平机构与模具之间分离,以增大工作人员的可操作空间,便于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轮为定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移动轮设置为定向轮,以使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减少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整平机构和所述第一传送架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导轨,若干个移动轮均设置于所述的导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轨,进一步对移动轮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定,使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传送架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第一传送架和所述第二传送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一传送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传送架的牵引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之间设置牵引机构,使工作人员便于对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支架的间距进行调节,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传送架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送架的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驱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且穿过所述安装板的传动丝杠、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板的丝杠螺母,所述传动丝杠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杠螺母且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传送架的表面,所述传动丝杠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呈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传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之间的相互配合,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传动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螺纹连接于丝杠螺母的传动丝杠对第一传送架产生牵引力,以带动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进行移动,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安装板之间设置若干个加强筋,以增加第一连接板和安装板之间的稳定性,提升牵引机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驱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连接板和驱动板之间设置若干个加强筋,以增加第二连接板和驱动板之间的稳定性,提升牵引机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个所述移动轮沿第一传送架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若干个移动轮对称设置于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两侧,以使整平机构和第一传送架两侧的承载力更加均匀,增加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整平机构和第一传送架底端设置若干个移动轮,以便于工作人员使紧挨模具的整平机构与模具之间分离,增大工作人员的可操作空间,便于对模具进行拆卸或者安装。2.通过设置导轨,进一步对移动轮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定,使第一传送架和整平机构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3.通过在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之间设置牵引机构,使工作人员便于对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支架的间距进行调节,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模具;2、整平机构;3、第一传送架;4、第二传送架;5、移动轮;6、导轨;7、牵引机构;8、第一连接板;9、安装板;10、驱动电机;11、第二连接板;12、驱动板;13、传动丝杠;14、丝杠螺母;1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具1、整平机构2、第一传送架3和第二传送架4,第一传送架3固定连接于整平机构2的出口端,第二传送架4间隔设置于第一传送架3,第二传送架4固定连接于地面,且第二传送架4位于第一传送架3远离整平机构2的一侧,整平机构2和第一传送架3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5,且若干个移动轮5沿第一传送架3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第一传送架3和整平机构2两侧。为提升第一传送架3和整平机构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移动轮5设置为定向轮,且第一传送架3和整平机构2下方设置有固定连接于底面的两个导轨6,两个导轨6分别位于沿第一传送架3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具(1)和整平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整平机构(2)的出口端的第一传送架(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架(3)相对于所述整平机构(2)一侧的第二传送架(4),所述整平机构(2)和所述第一传送架(3)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具(1)和整平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整平机构(2)的出口端的第一传送架(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架(3)相对于所述整平机构(2)一侧的第二传送架(4),所述整平机构(2)和所述第一传送架(3)底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5)为定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机构(2)和所述第一传送架(3)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导轨(6),若干个移动轮(5)均设置于所述的导轨(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架(4)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第一传送架(3)和所述第二传送架(4)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一传送架(3)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传送架(4)的牵引机构(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传送架(3)第一连接板(8)、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8)的安装板(9)、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元德章欢军沈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达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