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41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和依次同轴设置在电机轴上的散热盘、内转子、散热风叶;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子组件外围的外定子以及分别连接在外定子前后两端的前端盖与后端盖;前端盖与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散热盘和散热风叶随电机轴一同转动,可使外部的空气由第一镂空部进入,经过外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隙后由第二镂空部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散热盘和散热风叶能对电机内部进行高效散热,保证电机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通过前固定件、后固定件将磁环件紧固在电机轴上,能极大提高磁环件与电机轴之间的紧固效果,能防止磁环件出现松动或是从电机轴上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无刷电机是指无电刷和换向器(或集电环)的电机,又称无换向器电机。其工作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目前,无刷直流电机都通过闭环控制其转动过程,但是传统的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在高速运转时,发热量大、散热性能差,导致电机的寿命短。另外,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运行在高速转速、大功率、大扭矩情况下,对电机轴与其上的磁环的连接的牢固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其包括电机轴和依次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上的散热盘、内转子、散热风叶;以及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外围的外定子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定子前后两端的前端盖与后端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组件,其包括电机轴和依次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上的散热盘、内转子、散热风叶;/n以及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外围的外定子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定子前后两端的前端盖与后端盖;/n其中,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所述散热盘和散热风叶随电机轴一同转动,可使外部的空气由所述第一镂空部进入,经过所述外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隙后由所述第二镂空部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组件,其包括电机轴和依次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上的散热盘、内转子、散热风叶;
以及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外围的外定子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定子前后两端的前端盖与后端盖;
其中,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所述散热盘和散热风叶随电机轴一同转动,可使外部的空气由所述第一镂空部进入,经过所述外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隙后由所述第二镂空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包括与所述电机轴的后端固接的盘体以及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盘体的前端面上的若干叶片;
所述叶片与所述盘体的前端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具有处于外围的第一叶片部和处于内围的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叶片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叶片部,且所述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之间通过弧形部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的中部由前向后依次开设有轴孔和安装孔,所述电机轴的后端固接有传动环;所述传动环配合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散热盘驱动连接;
所述传动环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键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键槽配合的第一传动键,所述传动环的外径大于所述轴孔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子包括定子外壳、形成于所述定子外壳内部的支架、与所述支架前端连接的前线架、与所述支架后端的连接的后线架以及绕设在所述前线架和后线架上的绕组;
所述前端盖、定子外壳和后端盖通过若干第一螺钉依次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分别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连接;
所述散热风叶和前端盖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艳霞乔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