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33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编码器,一底座和外壳固定连接,该底座和外壳上各设置有一通孔,旋转装置的两端配合该通孔设置在底座和外壳构成的空腔内;在底座与该旋转装置中间设置有一弹片,该弹片上设置有滑动触点,该滑动触点与设置并伸入旋转装置上设置的伸入底座内腔体中的三个端子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该旋转装置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定位弹簧片,为一经过冲压成形的五金弹簧片,其一端固定在底座与外壳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构成该旋转编码器。该编码器能够实现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应用在数字产品当中,同时完成了一个编码器实现多种功能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码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旋转编码器。技术背景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器中,编码器随处可见,例如在计算 机的显示器、电视、鼠标、笔记本计算机以及掌上电脑的操作面 板上都设置有编码器,例如在鼠标上设置一滚轮,可以控制计算 机换页等功能,再例如计算机的显示器都设置有对比度、明暗度、 宽度、高度等调节按钮,这些按钮一般都与编码器相连接。但目 前的编码器一^:采用触点式结构,这样就必然导致编码器多颗设 置,而且其结构和尺寸都无法满足目前数字产品的需要,现有数 字产品都向轻、薄方向发展,所以原有的编码产品确实无法适应 现有产品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型编码器, 该编码器能够实现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应用在数字产品当中, 同时完成了一个编码器实现多种功能的技术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 种旋转编码器, 一底座和外壳固定连接,该底座和外壳上各设置 有一通孔,旋转装置的两端配合该通孔设置在底座和外壳构成的 空腔内;在底座与该旋转装置中间设置有一弹片,该弹片上设置 有滑动触点,该滑动触点与设置并伸入旋转装置上设置的伸入底 座内腔体中的三个端子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该旋转装置与 外壳之间设置有一定位弹簧片,为一经过沖压成形的五金弹簧 片,其一端固定在底座与外壳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 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构成该旋转编码器。三个引出端端子固定安装在底座外侧,呈梳齿状排列,并分 别为第一、第二接点端子和一个共享的接点端子。一个外壳,为一五金经过沖压与弯折的架体,其中央的轴孔 拱形物上防伸出,且在两侧缘向下延伸两夹片,用于扣押底座, 与底座相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空间,两夹片之间另延伸一夹角, 该夹片向内弯折后,将该编码器成品包夹固定在产品上。在旋转装置的内側面固定有三个等圆周角间隔设置的若干 个定位槽。中该开关外壳的側面两侧个延伸有 一对相对称的支撑端,此 支撑端延伸有一定位台阶,端子与该定位面同样设置有定位面, 可以保持定位高度位置,保留与焊接定为面之间的距离,为配合 用薄膜开关的设置与使用。该编码器旋转装置外露转动部分为正六角柱。图l是本技术提供的旋转编码器分解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旋转编码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中l-底座;2-外壳;3-旋转装置;4-定位弹簧片;5-端 子;6-弹片;7-按钮;8-按钮的端部;9-薄膜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 一种旋转编码器,设置有控制开关,其 特征在于 一底座1和外壳2固定连接,该底座1上设置有一通 孑L,底座腔体内等角设置扇形的一对呈梳齿状排列的第一、第二 接点端子和一个共享的三个引出端子5;编码器的三个引出端子 5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并且等分滑动触点所接触的圓周; 一个 外壳2,为一五金经过沖压与弯折的架体,其中央的轴孔拱形物 上防伸出,且在两侧缘向下延伸两夹片,用于扣押底座l,与底 座1相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空间,两夹片之间另延伸一夹角,该 夹片向内弯折后,将该编码器成品包夹固定在产品上。在底座l 与外壳2形成的空间内由一个旋转装置3,其转轴两端分别安装 在底座1和外壳2上两个同轴圓孔上,两个同轴圆孔共同作用在 定位旋转装置3动作空间位置;旋转装置3上侧面等圓周角间隔 并相互连接电导通的弹片6的滑动触点,与底座内腔体中的三个 端子5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在旋转装置3的内側面固定 有三个等圆周角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定位槽,贴近该定位槽倒边固定安装有一个定位弹簧片4,为一经过冲压成形的五金弹簧片, 其一端固定在底座1与外壳2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 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其中该开关外壳2的侧 面两侧个延伸有一对相对称的支撑端,此支撑端延伸有一定位台 阶,端子与该定位面同样设置有定位面,可以保持定位高度位置, 保留与焊接定为面之间的距离,为配合用薄膜开关9的设置与使 用。该编码器旋转装置3外露转动部分为正六角柱,可以配用中 心下压圆柱形按钮7,该下压按钮的端部8在做下压动作时,可以直接接触配套使用的薄膜开关9,实现功能的切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一底座(1)和外壳(2)固定连接,该底座(1)和外壳(2)上各设置有一通孔,旋转装置(3)的两端配合该通孔设置在底座(1)和外壳(2)构成的空腔内;在底座(1)与该旋转装置(3)中间设置有一弹片(6),该弹片(6)上设置有滑动触点,该滑动触点与设置并伸入旋转装置(3)上设置的伸入底座(1)内腔体中的三个端子(5)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该旋转装置(3)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定位弹簧片(4),为一经过冲压成形的五金弹簧片,其一端固定在底座(1)与外壳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构成该旋转编码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三个引 出端端子(5)固定安装在底座(1)外側,呈梳齿状排列,并分 别为第一、第二接点端子和一个共享的接点端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一个外 壳(2),为一五金经过冲压与弯折的架体,其中央的轴孔拱形物 上防伸出,且在两侧缘向下延伸两夹片,用于扣押底座,与底座(1)相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空间,两夹片之间另延伸一夹角, 该夹片向内弯折后,将该编码器成品包夹固定在产品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编码器,设置有控制开关,其 特征在于在旋转装置(3)的内侧面固定有三个等圃周角间隔 设置的若干个定位槽。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 开关外壳(2)的侧面两侧个延伸有一对相对称的支撑端,此支 撑端延伸有一定位台阶,端子与该定位面同样设置有定位面,可 以保持定位高度位置,保留与焊接定为面之间的距离,为配合用 薄膜开关(9)的设置与使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该编码 器旋转装置(3)外露转动部分为正六角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编码器,一底座和外壳固定连接,该底座和外壳上各设置有一通孔,旋转装置的两端配合该通孔设置在底座和外壳构成的空腔内;在底座与该旋转装置中间设置有一弹片,该弹片上设置有滑动触点,该滑动触点与设置并伸入旋转装置上设置的伸入底座内腔体中的三个端子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该旋转装置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定位弹簧片,为一经过冲压成形的五金弹簧片,其一端固定在底座与外壳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构成该旋转编码器。该编码器能够实现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应用在数字产品当中,同时完成了一个编码器实现多种功能的技术要求。文档编号G01D5/00GK201007657SQ20062000822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一底座(1)和外壳(2)固定连接,该底座(1)和外壳(2)上各设置有一通孔,旋转装置(3)的两端配合该通孔设置在底座(1)和外壳(2)构成的空腔内;在底座(1)与该旋转装置(3)中间设置有一弹片(6),该弹片(6)上设置有滑动触点,该滑动触点与设置并伸入旋转装置(3)上设置的伸入底座(1)内腔体中的三个端子(5)分别接触,形成信号转换;该旋转装置(3)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定位弹簧片(4),为一经过冲压成形的五金弹簧片,其一端固定在底座(1)与外壳之间,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突出的弧形凸点,该凸点和某一个定位槽相配合,构成该旋转编码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冠南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石湾帝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