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的散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1300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的散热方法,驱动电机工作时,导热杆转动,导热盘和离心叶片转动,离心叶片会产生气流给电池主体散热,空气从固定管的进风孔进入放置槽内由过滤芯过滤后进入壳体进行热传递,之后由出风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导热杆、导热盘、离心叶片、过滤芯、导热针、圆形散热片、环形散热片、刷毛和第一安装条,不仅能够迅速的将高温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从而使得电池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能够自动刷掉圆形散热片和环形散热片上的灰尘,避免灰尘堆积过厚影响圆形散热片和环形散热片的热传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的散热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5月4日,申请号为201810421859.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的散热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镍一氢及镍一金属氢化物电池)、钠β电池(钠一硫电池和钠一氯化镍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类型。而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等类型。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源或者动力源之一。各种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将在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发生。导致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散发和抑制,将使各单体电池间产生很大的温度差异,导致电池组的生热温度场分布不均,最终可能使电化学性能严重降低;同时各单体电池的温度差异也会导致各动力电池充放电容量出现差异,最终使电池组使用循环寿命减少,重复充电量大幅度降低,此外,温度过高容易烧坏电池或车载电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和限位柱,且限位柱对称设置在固定管的两侧,所述限位柱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贯穿安装座的外螺纹管,且外螺纹管的底端固定有旋钮盘,外螺纹管和旋钮盘均滑动套接在对应限位柱的外侧,所述壳体内侧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导热杆,所述导热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位于壳体一侧的圆形散热片,且圆形散热片的外侧套接有一体设置的环形散热片,所述导热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热盘,且导热盘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有离心设置的离心叶片,导热盘的外侧沿周向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导热针,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清灰结构。优选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位于环形散热片下方的第一安装条,且第一安装条垂直固定在壳体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条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条,且第二安装条位于环形散热片的内侧,第一安装条靠近环形散热片外圈的一侧以及第二安装条靠近圆形散热片和环形散热片内圈的一侧均固定有刷毛。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L形固定块,且L形固定块远离壳体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螺钉固定。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管内部连通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有过滤芯,且放置槽与壳体内部连通,且固定管的外侧设有进风孔。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维修口,且维修口设有封闭盖,且壳体远离圆形散热片的一侧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内固定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有位于驱动电机一侧的电池主体,电池主体与驱动电机之间设有固定在壳体内的镂空隔板。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设有螺钉固定孔,且安装座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直径大于外螺纹管的直径,且外螺纹管套接在第二安装孔内。本专利技术中,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驱动电机、导热杆、导热盘、离心叶片、过滤芯、导热针、圆形散热片、环形散热片、刷毛和第一安装条,不仅能够迅速的将高温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从而使得电池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能够自动刷掉圆形散热片和环形散热片上的灰尘,避免灰尘堆积过厚影响圆形散热片和环形散热片的热传递效果,无需人工清洁,使用方便。2,通过旋钮盘、限位柱、安装座、外螺纹管和过滤芯,不仅能够过滤进入壳体内空气中的灰尘,且只需转动旋钮盘即可将外螺纹管旋出,从而使得壳体能够快速的进行拆卸,进而使得过滤芯能够很方便的取出,继而方便更换或清洗,使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环形散热片布置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固定管、3限位柱、4安装座、5旋钮盘、6外螺纹管、7壳体、8第一安装条、9L形固定块、10驱动电机、11第二安装条、12导热杆、13圆形散热片、14导热盘、15导热针、16离心叶片、17过滤芯、18刷毛、19环形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2和限位柱3,且限位柱3对称设置在固定管2的两侧,限位柱3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4,且安装座4的顶部设有壳体7,壳体7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贯穿安装座4的外螺纹管6,且外螺纹管6的底端固定有旋钮盘5,外螺纹管6和旋钮盘5均滑动套接在对应限位柱3的外侧,壳体7内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与壳体7转动连接的导热杆12,导热杆12远离驱动电机10的一端固定有位于壳体7一侧的圆形散热片13,且圆形散热片13的外侧套接有一体设置的环形散热片19,导热杆1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热盘14,且导热盘14靠近驱动电机10的一侧固定有离心设置的离心叶片16,导热盘14的外侧沿周向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导热针15,壳体7的一侧设有清灰结构,清灰结构包括位于环形散热片19下方的第一安装条8,且第一安装条8垂直固定在壳体7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条8远离壳体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条11,且第二安装条11位于环形散热片19的内侧,第一安装条8靠近环形散热片19外圈的一侧以及第二安装条11靠近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内圈的一侧均固定有刷毛18,壳体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L形固定块9,且L形固定块9远离壳体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0螺钉固定,壳体7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管2内部连通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有过滤芯17,且放置槽与壳体7内部连通,且固定管2的外侧设有进风孔,壳体7的顶部设有维修口,且维修口设有封闭盖,且壳体7远离圆形散热片13的一侧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内固定有过滤网,壳体7的内侧固定有位于驱动电机10一侧的电池主体,电池主体与驱动电机10之间设有固定在壳体7内的镂空隔板,固定板1设有螺钉固定孔,且安装座4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直径大于外螺纹管6的直径,且外螺纹管6套接在第二安装孔内。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电机10由现有的散热装置设置的控制主体控制工作,当驱动电机10工作时,导热杆12转动,此时导热盘14和离心叶片16转动,此时离心叶片16会产生气流用于给电池主体散热,此时,空气从固定管2的进风孔进入放置槽内由过滤芯17过滤后进入壳体7进行热传递,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0)由散热装置设置的控制主体控制工作,驱动电机(10)工作时,导热杆(12)转动,导热盘(14)和离心叶片(16)转动,离心叶片(16)会产生气流给电池主体散热,空气从固定管(2)的进风孔进入放置槽内由过滤芯(17)过滤后进入壳体(7)进行热传递,之后由出风口排出,导热针(15)、导热杆(12)和导热盘(14)能够快速的将壳体(7)内的高温传递给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由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将散热传递给外界空气,且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在驱动电机(10)工作时也会转动,继而与刷毛(18)接触,及时将附着在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上的灰尘刷掉;所述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2)和限位柱(3),所述限位柱(3)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4),且安装座(4)的顶部设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管(2)内部连通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有过滤芯(17),且放置槽与壳体(7)内部连通,且固定管(2)的外侧设有进风孔,所述壳体(7)内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与壳体(7)转动连接的导热杆(12),所述导热杆(12)远离驱动电机(10)的一端固定有位于壳体(7)一侧的圆形散热片(13),且圆形散热片(13)的外侧套接有一体设置的环形散热片(19),所述导热杆(1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热盘(14),且导热盘(14)靠近驱动电机(10)的一侧固定有离心设置的离心叶片(16),导热盘(14)的外侧沿周向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导热针(15),所述壳体(7)远离圆形散热片(13)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7)的一侧设有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位于环形散热片(19)下方的第一安装条(8),且第一安装条(8)远离壳体(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条(11),第一安装条(8)靠近环形散热片(19)外圈的一侧以及第二安装条(11)靠近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内圈的一侧均固定有刷毛(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0)由散热装置设置的控制主体控制工作,驱动电机(10)工作时,导热杆(12)转动,导热盘(14)和离心叶片(16)转动,离心叶片(16)会产生气流给电池主体散热,空气从固定管(2)的进风孔进入放置槽内由过滤芯(17)过滤后进入壳体(7)进行热传递,之后由出风口排出,导热针(15)、导热杆(12)和导热盘(14)能够快速的将壳体(7)内的高温传递给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由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将散热传递给外界空气,且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在驱动电机(10)工作时也会转动,继而与刷毛(18)接触,及时将附着在圆形散热片(13)和环形散热片(19)上的灰尘刷掉;所述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2)和限位柱(3),所述限位柱(3)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4),且安装座(4)的顶部设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底部设有与固定管(2)内部连通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有过滤芯(17),且放置槽与壳体(7)内部连通,且固定管(2)的外侧设有进风孔,所述壳体(7)内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与壳体(7)转动连接的导热杆(12),所述导热杆(12)远离驱动电机(10)的一端固定有位于壳体(7)一侧的圆形散热片(13),且圆形散热片(13)的外侧套接有一体设置的环形散热片(19),所述导热杆(1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导热盘(14),且导热盘(14)靠近驱动电机(10)的一侧固定有离心设置的离心叶片(16),导热盘(14)的外侧沿周向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导热针(15),所述壳体(7)远离圆形散热片(13)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7)的一侧设有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位于环形散热片(19)下方的第一安装条(8),且第一安装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勋勋
申请(专利权)人:张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