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83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可通过机械手段自动对机器人外壳进行防锈剂的喷涂,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喷涂更加均匀;包括底板、支撑板、限位杆、弹簧、上托板、下托板和连接管,支撑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上托板和下托板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上托板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还包括固定板、转动柱、筒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转动柱左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筒体左侧壁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电机左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加工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是一种用于对智能机器人上带有凹槽的外壳进行防锈剂喷涂的辅助装置,其在机器人加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支撑板、限位杆、弹簧、上托板、下托板和连接管,支撑板底端与底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支撑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上托板和下托板右端分别可滑动固定在方形孔内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弹簧顶端与上托板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弹簧底端与下托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上托板和下托板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限位杆顶端穿过弹簧和上滑动孔并与方形孔内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底端穿过下滑动孔并与方形孔内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托板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连接管输出端设置有喷嘴;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使上托板和下托板做相对运动,上托板和下托板压缩弹簧,上托板和下托板右端伸入至机器人外壳的凹槽内,松开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和下托板在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做相背运动,上托板和下托板对机器人外壳进行固定,连接管输入端与外界防锈剂泵送装置输出端连接,工作人员手持连接管并使喷嘴对准机器人外壳进行喷涂;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使用中发现,工作人员手动对机器人外壳进行防锈剂的喷涂,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喷涂不够均匀,导致其使用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通过机械手段自动对机器人外壳进行防锈剂的喷涂,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喷涂更加均匀,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支撑板、限位杆、弹簧、上托板、下托板和连接管,支撑板底端与底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支撑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上托板和下托板右端分别可滑动固定在方形孔内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弹簧顶端与上托板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弹簧底端与下托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上托板和下托板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限位杆顶端穿过弹簧和上滑动孔并与方形孔内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底端穿过下滑动孔并与方形孔内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托板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还包括固定板、转动柱、筒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所述固定板底端与底板顶端右半区域连接,固定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柱左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转动柱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连通孔,转动柱左端与筒体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贯通孔,连接管输出端穿过连通孔并插入至贯通孔内,连接管与贯通孔内侧壁之间机械密封,筒体左侧壁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转动柱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电机安装在底板顶端右半区域,电机左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端与第一齿轮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还包括四组万向轮,所述四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万向轮上分别设置有四组制动板。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壳体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放置腔连通,壳体底端与底板顶端右半区域连接,壳体左侧壁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辅助孔,传动轴左端穿过辅助孔并与辅助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壳体顶端纵向设置有三组散热孔。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端与电机底端连接,安装座底端与底板顶端右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还包括上拉环和下拉环,所述上拉环底端和下拉环顶端分别与上托板顶端和下托板底端左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还包括横板,支撑板顶端与横板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固定板顶端与横板底端右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筒体底端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排水管,并在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上弧形板顶端和下弧形板底端分别设置有上防滑垫和下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首先使上托板和下托板做相对运动,上托板和下托板压缩弹簧,上托板和下托板右端伸入至机器人外壳的凹槽内,松开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和下托板在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做相背运动,上托板和下托板对机器人外壳进行固定,连接管输入端与外界防锈剂泵送装置输出端连接,防锈剂从多组喷头中喷出,把电机通电,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筒体转动,筒体带动多组喷头转动,多组喷头的喷射范围略大于机器人外壳的直径,多组喷头在转动的状态下对机器人外壳进行防锈剂的喷头,可通过机械手段自动对机器人外壳进行防锈剂的喷涂,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喷涂更加均匀,提高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左视图;图3是上弧形板、下弧形板、上防滑垫和下防滑垫的连接示意右视图;图4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撑板;3、限位杆;4、弹簧;5、上托板;6、下托板;7、连接管;8、方形孔;9、上弧形板;10、下弧形板;11、固定板;12、转动柱;13、筒体;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电机;17、第一滚珠轴承;18、喷头;19、传动轴;20、万向轮;21、制动板;22、壳体;23、第二滚珠轴承;24、安装座;25、上拉环;26、下拉环;27、横板;28、排水管;29、控制阀;30、上防滑垫;31、下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支撑板2、限位杆3、弹簧4、上托板5、下托板6和连接管7,支撑板2底端与底板1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支撑板2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8,上托板5和下托板6右端分别可滑动固定在方形孔8内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弹簧4顶端与上托板5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弹簧4底端与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连接,上托板5和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限位杆3顶端穿过弹簧4和上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3底端穿过下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托板5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6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弧形板9和下弧形板10;还包括固定板11、转动柱12、筒体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和电机16,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支撑板(2)、限位杆(3)、弹簧(4)、上托板(5)、下托板(6)和连接管(7),支撑板(2)底端与底板(1)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支撑板(2)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8),上托板(5)和下托板(6)右端分别可滑动固定在方形孔(8)内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弹簧(4)顶端与上托板(5)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弹簧(4)底端与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连接,上托板(5)和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限位杆(3)顶端穿过弹簧(4)和上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3)底端穿过下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托板(5)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6)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弧形板(9)和下弧形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11)、转动柱(12)、筒体(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和电机(16),所述固定板(11)底端与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连接,固定板(11)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柱(12)左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17),转动柱(12)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连通孔,转动柱(12)左端与筒体(13)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筒体(13)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13)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贯通孔,连接管(7)输出端穿过连通孔并插入至贯通孔内,连接管(7)与贯通孔内侧壁之间机械密封,筒体(13)左侧壁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18),所述第二齿轮(15)固定套设在转动柱(12)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电机(16)安装在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电机(16)左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9),所述传动轴(19)左端与第一齿轮(1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支撑板(2)、限位杆(3)、弹簧(4)、上托板(5)、下托板(6)和连接管(7),支撑板(2)底端与底板(1)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支撑板(2)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方形孔(8),上托板(5)和下托板(6)右端分别可滑动固定在方形孔(8)内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弹簧(4)顶端与上托板(5)底端左半区域连接,弹簧(4)底端与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连接,上托板(5)和下托板(6)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限位杆(3)顶端穿过弹簧(4)和上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3)底端穿过下滑动孔并与方形孔(8)内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托板(5)顶端右半区域和下托板(6)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弧形板(9)和下弧形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11)、转动柱(12)、筒体(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和电机(16),所述固定板(11)底端与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连接,固定板(11)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柱(12)左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17),转动柱(12)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连通孔,转动柱(12)左端与筒体(13)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筒体(13)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13)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贯通孔,连接管(7)输出端穿过连通孔并插入至贯通孔内,连接管(7)与贯通孔内侧壁之间机械密封,筒体(13)左侧壁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18),所述第二齿轮(15)固定套设在转动柱(12)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电机(16)安装在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电机(16)左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9),所述传动轴(19)左端与第一齿轮(1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诚周韧查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列治文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