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082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该聚氨酯喷涂系统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每个原料桶均配备有供料泵,所述混合器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桶,所述至少一个原料桶配备有供料泵;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中,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以及喷枪,所述喷枪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的出口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喷涂
,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
技术介绍
聚氨酯硬泡是非常好的隔热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保温隔热领域。对于聚氨酯硬泡来说,其阻燃性一直是从业者追求的一项性能,为此,研发人员从化学组成的角度尝试研发阻燃性能更高,产品性能更稳定的聚氨酯喷涂硬泡体系。常规的聚氨酯喷涂硬泡,是采用双组份喷涂的生产施工方式,即多元醇组分(白料)和异氰酸酯组分(黑料)经过高压进给设备、计量、混合,并最终喷涂于待保温的制品表面,并在其上形成发泡层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白料(多元醇组分),是包含聚合物多元醇、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经过充分搅拌后,所得混合物被储存与料桶中作为单一组分。随后在发泡现场与另外一个异氰酸酯组分通过两组分喷涂设备混合喷涂成型。现有的聚氨酯喷涂系统通常包括第一原料桶和第二原料桶,分别用于存放多元醇组分(白料)和异氰酸酯组分(黑料),第一原料桶内的原料由第一供料泵输送,第二原料桶内的原料由第二供料泵输送,经计量的多元醇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按配比输送至喷枪,经喷枪喷涂于待保温的制品表面,进行现场发泡。实践中,为了避免白料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一个组分里面彼此影响,发生不必要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分散性能不佳,在选择这些化学品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这大大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自由度。比如有一些很好的阻燃剂(如DMMP甲基膦酸二甲酯,OP550,OP560等)在碱性条件(聚氨酯发泡用催化剂大都属于强碱性物质)下易分解,而丧失阻燃性能,也大大影响泡沫制品的物理性能。实际上几乎所有含磷类阻燃剂都会在碱性条件下经过较长时间后产生分解或降解。再比如一些聚酯多元醇,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其中所包含的大量酯类基团也会发生降解,而使最终泡沫产品的性能严重下降。另外,近年来为了要降低高阻燃喷涂硬泡的成本,很多研究集中在使用一些低成本高效的阻燃填料上面(比如膨胀石墨、聚磷酸铵、三聚氰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些填料在大多数聚氨酯白料体系里分散性能不佳,长期储存会发生团聚和沉降的现象,有些会发生硬结块现象并很难再次分散。以上这些问题都大大降低了高品质双组份喷涂聚氨酯产品开发的自由度,并且可能导致最终泡沫产品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氨酯产品研发受限、填料难存放、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其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每个原料桶均配备有供料泵,所述混合器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桶,所述至少一个原料桶配备有供料泵;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中,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以及喷枪,所述喷枪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的出口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本技术的聚氨酯喷涂系统有助于以经济的成本生产高品质的聚氨酯硬泡体系,该喷涂系统适用于3组份或者是更多组份的喷涂。通过将这些易降解的,或会彼此影响,或物理分散性能不佳的化学物质分离开,通过混合器对这些易降解的或会彼此影响或物理分散性能不佳的化学物质进行在线预混合,再将混合后的组分输送到喷枪,并在喷涂的现场通过在线混合与喷涂,大大拓展了配方开发的自由度,也提高了现场喷涂的灵活性,解决了一些填料结块、降解等问题,从而为开发出高品质又经济的聚氨酯喷涂硬泡体系提供了基础。附图说明现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点、特征,在附图中,各部件未必按比例绘制,其中:图1例示了本技术的聚氨酯喷涂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例示了本技术的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支路;1-1、A1原料桶;1-2、A2原料桶;1-3、A1供料泵;1-4、A2供料泵;2、第二支路;2-1、B原料桶;2-2、B供料泵;3、计量装置;4、混合器;4-1、芯轴;4-2、螺旋叶;5、加热装置;6、喷枪。应理解,附图仅出于示例目的来绘制,不应视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说明,但是,本技术不受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限制。在本技术中,术语管道的“连接”应理解为包括管道的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只要保证管道内物流的流通。本技术的聚氨酯喷涂系统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每个原料桶均配备有供料泵,所述混合器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桶,所述至少一个原料桶配备有供料泵;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中,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以及喷枪,所述喷枪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的出口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第二支路的每个原料桶上分别配备有供料泵,所述第二支路的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聚氨酯喷涂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喷枪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的上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计量装置是配比器,所述配比器分别连接至第一支路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用于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计量装置是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安装在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和所述第二支路的混合器具有相同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混合器内包括芯轴和螺旋叶,所述芯轴与螺旋叶为一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支路的供料泵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为柱塞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柱塞泵是压力比在1:1-3:1范围内的比例输送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柱塞泵为Graco柱塞输送泵、GracoT1柱塞输送泵或GracoT2柱塞输送泵。图1例示了本技术的聚氨酯喷涂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例示了本技术的混合器的剖面结构。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以三组分的喷涂系统为例,对本技术的聚氨酯喷涂系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氨酯喷涂系统包括:/n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每个原料桶均配备有供料泵,所述混合器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n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桶,所述至少一个原料桶配备有供料泵;/n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中,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以及/n喷枪,所述喷枪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的出口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氨酯喷涂系统包括:
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每个原料桶均配备有供料泵,所述混合器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
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桶,所述至少一个原料桶配备有供料泵;
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路中每个原料桶配备有的供料泵和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中,控制原料组分的进给量,以及
喷枪,所述喷枪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支路的混合器的出口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两个原料桶和一个混合器,第二支路的每个原料桶上分别配备有供料泵,所述第二支路的混合器的入口侧与所述第二支路的供料泵的输出管道分别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喷涂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喷枪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的上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贺猛杨伟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