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79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屏包括通过黏胶层粘合的两层透明导电电极;所述透明导电电极包括透明的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位于所述走线区的工作电极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与所述搭接槽一一对应连通的导电通道;电连接件,位于一一对应的所述搭接槽与所述导电通道内,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的导电浆料;位于绝缘层背离工作电极的一侧的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式触控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纳米线导电膜是制作纳米银线大尺寸触摸屏、可调光膜、柔性触摸屏等电子产品的基础性材料。该金属纳米线包括大不限于银纳米线。采用图案化的金属纳米线导电膜作为发射层和接受层时,通常在金属纳米线导电膜外设置绝缘层,绝缘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金属纳米线层的结构强度,避免刮伤,并阻隔外界的腐蚀性物质,提高金属纳米线材料的稳定性。但现有应用中,金属纳米线层的电信号引出是通过从金属纳米线导电层的正上方,通过银浆印刷后形成接触导电,因此需要强调金属纳米线的表面导电性,且要求银浆的接触电阻约为1平方毫米的面积的接触电阻小于100欧姆。常规实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缘层足够薄,金属纳米线形成的导电网格有露出于绝缘层的点,印刷银浆后,银浆中的导电填料颗粒可与金属纳米线直接接触;另外一种是丝印银浆后,银浆中的溶剂溶解破坏表面绝缘层后,银浆中的导电填料颗粒和金属纳米线近距离接触导电,此处接触包含直接接触和量子隧穿型接触,即在两个导电粒子距离在纳米级时,电子可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屏,包括两层透明导电电极、粘合两层透明导电电极的黏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电极包括:/n透明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n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n绝缘层,位于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上具有与所述搭接槽一一对应连通的导电通道;/n电连接件,位于一一对应的所述搭接槽与所述导电通道内,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屏,包括两层透明导电电极、粘合两层透明导电电极的黏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电极包括:
透明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
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绝缘层,位于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上具有与所述搭接槽一一对应连通的导电通道;
电连接件,位于一一对应的所述搭接槽与所述导电通道内,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的导电浆料;
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工作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黏胶层粘合一个透明导电电极的基板与另一透明导电电极的绝缘层;或,所述黏胶层粘合两个透明导电电极的基板;或,所述黏胶层粘合两个透明导电电极的绝缘层。


2.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
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两侧且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所述工作电极位于走线区的结构上具有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位于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具有与所述搭接槽一一对应连通的导电通道;
电连接件,位于一一对应的所述搭接槽与所述导电通道内,所述电连接件为固化的导电浆料;
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工作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相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3.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合板、第二复合板、粘合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的黏胶层;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均包括:
透明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
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
绝缘层,位于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黏胶层粘合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基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板的绝缘层,且所述第一复合板的走线区与所述第二复合板的走线区相对应;
所述触控屏还包括与第一复合板的工作电极一一对应的第一导电通道、与第二复合板的工作电极一一对应的第二导电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通道和所述第二导电通道内的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板的绝缘层背离所述工作电极的一侧的若干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对应的工作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通道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复合板的绝缘层的导电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工作电极上的搭接槽;所述第二导电通道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复合板和黏胶层的辅助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绝缘层的导电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工作电极上的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线为直径5nm~100nm、长度介于15μm~25μm的纳米银线。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不低于10n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槽为一个槽,或所述搭接槽包括几个独立的子槽;
和/或,所述导电通道为一个通道或所述导电通道包括几个独立的子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为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包括金属线向外暴露的搭接部;
或,所述电极引线为由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导电浆料固化形成的电极线;
或,所述电极引线为由银浆等导电浆料涂布成导电膜再蚀刻形成的电极线。


8.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基板上形成呈图案化的若干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纳米金属线、或纳米金属棒、或纳米金属膜构成;
S2在位于所述基板的走线区的所述工作电极上开设搭接槽露出所述工作电极的剖面,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或所述搭接槽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工作电极;
S3在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绝缘层;
S4在位于所述基板的走线区的所述绝缘层上开设导电通道;
S5向一一对应连通的所述导电通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贝彭颖杰徐林王新媛姜锴潘克菲徐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绘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