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4171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带有胶层的基板上打印金属导线构成电极线路,所述金属导线包括金属芯线、包覆于所述金属芯线外的包覆层,所述金属导线的抗拉强度大于0.01N。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金属芯线外设置包覆层,在所述金属芯线线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提高金属导线的强度,使其抗拉强度不小于0.01N,满足了打印设备对线的强度要求,可通过3D打印设备自动打印完成,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电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金属网格触摸屏,采用金属导线、或光刻的金属细线、或银浆作为电极线路,构成发射层或接受层。
[0003]目前,金属网格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
[0004]1)纳米压印技术,使用镍板在PTE胶膜表面的UV树脂上压印形成凹槽,再刮涂银浆,烧结后形成电极线路;该工艺中需要纳米压印模板,开模费用高,并存在良率问题。
[0005]2)metal mesh方案,使用光刻胶在铜膜上曝光显影蚀刻形成5μm以下电极线路;但需要极高精度的设备,同时光刻胶具有腐蚀性,腐蚀易发生侧蚀,形成断线,良率偏低。
[0006]3)打印金属线,通常采用12μm的铜线,再细的铜线容易在打印过程中被拉断,无法形成较细线径的电极线路。
[0007]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1]在带有胶层的基板上打印金属导线构成电极线路,所述金属导线包括金属芯线、包覆于所述金属芯线外的包覆层,所述金属导线的抗拉强度大于0.01N。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芯线选自镁及其合金、或铝及其合金、或锌及其合金、或铁及其合金、或镍及其合金、或锡及其合金、或铅及其合金、或铜及其合金、或银及其合金、或钨及其合金、或钼及其合金、或金及其合金、或铂及其合金、或钯及其合金;
[0013]或,所述金属芯线包括金属核线、包覆于所述金属核线外的至少一层金属壳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芯线包括金属核线、至少一层金属壳层,沿所述金属导线的径向,化学活性从内向外逐层降低。
[001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芯线选自金包铜、或铂包铜、或银包铜、或钯包铜、或金包银、或铂包银。
[0016]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层的厚度不低于1nm。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所述金属壳层进行黑化处理。
[001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芯线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
[0019]进一步地,沿所述金属芯线的轴向,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变;或,沿所述金属芯线的轴向,至少部分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与其他部位的线径不同。
[002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大于9μm;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介于0.1μm~9μm之间;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大于5μm;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介于
0.1μm~5μm之间;
[0021]和/或,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介于2μm~100微米之间;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小于5μm;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大于50μm;优选地,所述包覆层上不同部位的厚度差异不大于1μm。
[0022]进一步地,所述包覆层为非金属材料,且所述包覆层选自硅、或玻璃、或金属氧化物、或离子型晶体、或透明聚合物;
[0023]或,所述包覆层为金属包覆层,所述金属包覆层的化学活性大于所述金属芯线的化学活性。
[0024]进一步地,所述包覆层为透明的,所述包覆层的折射率介于1~3之间,所述包覆层的雾度不大于10%。
[0025]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6]去除位于所述电极线路的搭接区的所述金属导线的包覆层,露出所述金属芯线;
[0027]将露出的所述金属芯线与FPC电性连接,或在基板上形成边框走线,将露出的所述金属芯线与所述边框走线进行电性连接。
[0028]进一步地,通过激光穿孔、化学、物理的方式去除所述搭接区的所述包覆层。
[0029]进一步地,还包括去除所述包覆层。
[0030]进一步地,还包括贴合边框走线,并将所述边框走线与所述电极线路导通。
[0031]一种导电电极,由上述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0032]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由上述任意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制备发射电路层;
[0034]由上述任意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法制备接受电路层;
[0035]将所述发射电路层、所述接受电路层进行贴合。
[0036]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上述任意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基板上同层制备发射电路层、接受电路层。
[0037]一种触摸屏,由上述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金属芯线外设置包覆层,在所述金属芯线线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提高金属导线的强度,使其抗拉强度不小于0.01N,满足了打印设备对线的强度要求,可通过3D打印设备自动打印完成,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导线的截面示意图;
[0040]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导线的截面示意图;
[0041]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导线的截面示意图;
[004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0043]100-金属导线,1-金属芯线,11-金属核线,12-金属壳层,2-包覆层,200-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
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5]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0046]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带有胶层的基板上打印金属导线100构成电极线路,所述金属导线100包括金属芯线1、包覆于所述金属芯线1外的包覆层2,所述金属导线100的抗拉强度大于0.01N。
[0047]通过在金属芯线1外设置包覆层2,在所述金属芯线1线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提高金属导线100的强度,使其抗拉强度不小于0.01N,满足了打印设备对线的强度要求,可通过3D打印设备自动打印完成,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
[0048]其中,所述金属芯线1为进行信号传输的关键结构。
[0049]一类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芯线1为单层金属层,此时所述金属芯线1选自镁及其合金、或铝及其合金、或锌及其合金、或铁及其合金、或镍及其合金、或锡及其合金、或铅及其合金、或铜及其合金、或银及其合金、或钨及其合金、或钼及其合金、或金及其合金、或铂及其合金、或钯及其合金。
[0050]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1选用惰性金属及其合金,在制作过程、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氧化或腐蚀,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带有胶层的基板上打印金属导线构成电极线路,所述金属导线包括金属芯线、包覆于所述金属芯线外的包覆层,所述金属导线的抗拉强度大于0.01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线选自镁及其合金、或铝及其合金、或锌及其合金、或铁及其合金、或镍及其合金、或锡及其合金、或铅及其合金、或铜及其合金、或银及其合金、或钨及其合金、或钼及其合金、或金及其合金、或铂及其合金、或钯及其合金;或,所述金属芯线包括金属核线、包覆于所述金属核线外的至少一层金属壳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线包括金属核线、至少一层金属壳层,沿所述金属导线的径向,化学活性从内向外逐层降低。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线选自金包铜、或铂包铜、或银包铜、或钯包铜、或金包银、或铂包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层的厚度不低于1n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金属壳层进行黑化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线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金属芯线的轴向,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变;或,沿所述金属芯线的轴向,至少部分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与其他部位的线径不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大于9μm;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介于0.1μm~9μm之间;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不大于5μm;优选地,所述金属芯线的线径介于0.1μm~5μm之间;和/或,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介于2μm~100微米之间;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小于5μm;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大于50μm;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贝刘大虎孙敏轩李增成鲁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绘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