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上中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8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网格降速机构;绕设于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出风内壁;网格降速机构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内凹形成配合壁,未内凹形成焊接侧壁,焊接侧壁内凹形成焊接通孔;横向合金板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横向合金板沿径向方向与内壁焊接形成横向降速带;纵向合金板沿高度方向与膜式壁焊接形成纵向降速带;出风内壁设有网格降速机构;位于密相区的内壁设有网格降速机构,且位于密相区的网格降速机构覆盖有耐火导热层;位于稀相区的内壁设有网格降速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防止燃煤结胶、延长连续运行周期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工业化程度最高且相对清洁高效的燃煤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是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能源不仅可用于发电、供热,吊屏内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还可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比如服装行业的熨烫)。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着炉膛内壁磨损的难题,针对上述受热面磨损严重的问题,目前一种是采取用耐磨无机材料(炉膛浇注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内烟窗出口附近、穿墙管附近、悬吊屏底部、密相区等磨损严重区域覆盖受热面来避免磨损,但较为被动,虽有一定的防磨效果,但浇注料的绝热性能减少了炉膛的有效吸热面积,降低炉膛的换热效率;另一种(如申请号为CN201410300048的专利)是采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内壁横向设置防磨合金板以实现表面降速的主动方式,脱离了上述现有被动方式的覆盖增厚,保证了换热效率,但该防磨合金板与锅炉内壁的焊接方式是通过在其侧壁的上方或下方进行焊接,这种焊接方式的焊缝浅,使得防磨合金板与锅炉内壁焊接不牢靠,在固体燃料的冲刷以及焊接处自身热胀的环境下,防磨合金板很容易从锅炉内壁脱落,数据表明现有防磨合金板的故障率高达千分之三,更甚的,由于该防磨合金板相互间是通过搭接的方式形成网格布置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内壁,出现故障的防磨合金板将脱离锅炉内壁而使得该处受到冲刷,导致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内壁还是出现局部磨损、洞穿等不良现象,使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网格降速机构;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壁;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壁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壁的内壁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所述膜式壁管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所述膜式壁;所述锅炉本体沿其自身高度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稀相区和密相区;位于所述稀相区的侧壁设有连通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绕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出风内壁;所述网格降速机构包括合金板,所述合金板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所述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所述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用于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焊接侧壁,所述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所述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三侧壁和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所述横向合金板的连接;所述横向合金板通过所述焊接通孔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横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降速带,所述配合壁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所述纵向合金板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降速带,所述纵向降速带和所述横向降速带呈网格状布置;所述出风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位于所述密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且位于所述密相区的网格降速机构覆盖有耐火导热层;位于所述稀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合金板的板面凸起形成,包括支撑部和卡扣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合金板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扣部扣合连接的卡槽。可选地,所述合金板对应所述卡扣部的位置内凹形成滑槽;所述合金板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扣部;所述滑扣部与所述卡槽分设于所述合金板的两个板面。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合金板的板面凸起形成,包括卡柱部和抵接部,所述卡柱部的一端与所述合金板连接,所述卡柱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所述合金板内凹形成的钩槽;所述卡柱部滑移至所述钩槽,使得两个以上所述合金板呈阶梯状布置。可选地,所述纵向合金板的第五侧壁和所述纵向合金板的第六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五侧壁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六侧壁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实现两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沿高度方向的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有三个以上所述配合壁,包括一个第一配合壁,一个以上第二配合壁,以及一个第三配合壁;所述第二配合壁构成与一所述膜式壁管相适配的圆弧;所述第一配合壁和所述第三配合壁共同拼接构成与一所述膜式壁管相适配的圆弧,所述第一配合壁和所述第三配合壁分设于所有的所述第二配合壁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配合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过渡壁。可选地,所述纵向合金板的第七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所述纵向合金板通过所述焊接通孔与所述膜式壁焊接;和/或,所述纵向合金板的第七侧壁与所述膜式壁焊接,所述第七侧壁未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部位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避让槽。可选地,所述合金板远离所述膜式壁一侧的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流通槽。可选地,所述稀相区设有屏过热器,所述屏过热器的外侧壁设有一层以上由所述纵向合金板铺设形成的防护盾。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横向合金板实现了锅炉沿高度方向的降速,横向合金板通过焊接通孔插设焊条的焊接方式与膜式壁连接,提高了横向降速带与膜式壁连接的牢固性和抗冲刷性,降低了横向合金板脱离膜式壁的概率,降低其故障率(即脱离模式的比例);更优的,相邻间的横向合金板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连接,使得即使部分横向合金板脱离膜式壁,因其彼此间的连接关系,横向降速带将保持其完整性,有效避免某处内壁因横向合金板脱离而出现局部磨损、洞穿、爆管等不良现象;纵向合金板实现了锅炉沿周向方向的降速(特别是发生涡流、紊流、湍流现象的区域);更优的,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的设置无增厚现象,保证了膜式壁管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更优的,整个锅炉仅密相区因设有耐火导热层而增厚,覆盖增厚面积小;换热效率高;本专利技术针对锅炉各个区域的流体特征有效地布置降速机构(横向降速带、纵向降速带),从而实现了锅炉内壁的全方位防护。实验数据表明,本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1)节能降耗,同等锅炉体积下,可以提高热效率80%以上;2)控制炉膛内温度低于900℃,有效防止NOX生成,从而降低了NOX排放;3)由于降低了炉膛内的温度,有效防止了燃煤结胶,进而避免了人工清楚结胶的工作,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4)通过本方案的改进设计,锅炉的连续运行周期大大提高,由原来的1周提高到至少2-3年;5)由于锅炉的连续运行周期提高,不用多次停炉,大量节省了由于炉膛启停燃烧的燃料,降低了燃煤用量,同时降低了炉膛启动过程中的燃油用量;6)通过本方案的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炉本体和网格降速机构;/n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壁;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壁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壁的内壁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所述膜式壁管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所述膜式壁;/n所述锅炉本体沿其自身高度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稀相区和密相区;位于所述稀相区的侧壁设有连通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绕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出风内壁;/n所述网格降速机构包括合金板,所述合金板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所述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所述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用于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焊接侧壁,所述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所述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三侧壁和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所述横向合金板的连接;/n所述横向合金板通过所述焊接通孔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横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降速带,所述配合壁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所述纵向合金板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降速带,所述纵向降速带和所述横向降速带呈网格状布置;/n所述出风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n位于所述密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且位于所述密相区的网格降速机构覆盖有耐火导热层;/n位于所述稀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本体和网格降速机构;
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壁;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壁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壁的内壁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所述膜式壁管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所述膜式壁;
所述锅炉本体沿其自身高度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稀相区和密相区;位于所述稀相区的侧壁设有连通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绕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出风内壁;
所述网格降速机构包括合金板,所述合金板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所述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所述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用于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焊接侧壁,所述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所述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三侧壁和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所述横向合金板的连接;
所述横向合金板通过所述焊接通孔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横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降速带,所述配合壁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所述纵向合金板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降速带,所述纵向降速带和所述横向降速带呈网格状布置;
所述出风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
位于所述密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且位于所述密相区的网格降速机构覆盖有耐火导热层;
位于所述稀相区的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降速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合金板的板面凸起形成,包括支撑部和卡扣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合金板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扣部扣合连接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金板对应所述卡扣部的位置内凹形成滑槽;
所述合金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上中
申请(专利权)人:刘上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