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富氧燃烧是在现有燃煤发电技术基础上,用高纯度的氧代替助燃空气,同时采用烟气循环调节锅炉的燃烧和传热特性,可获得高浓度的富CO2烟气,通过进一步的冷凝压缩纯化,可较容易实现大规模化CO2富集和减排。煤粉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热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在富氧燃烧系统中,采用烟气循环的气体供给的方式,当锅炉炉膛熄火后,由于进入炉膛内部的煤粉和热解产生出来的甲烷等可燃质未能燃烧完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故循环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燃质。循环烟气在进入炉膛前要进行注氧以使进入炉膛的气体中的氧浓度达到锅炉实际运行所需要求,注入氧气后,烟气与氧气混合,因此时烟气中的可燃质浓度要远远高出系统正常运行的可燃质浓度,如若氧气浓度比例足够大,当可燃混合气体射流进入炉膛点燃的瞬间送风管路可能产生爆燃而回火,从而破坏管路系统和设备,造成富氧燃烧系统全面停止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锅炉炉膛,设置于锅炉炉膛上的燃烧器,第一送风机,第一注氧器,第二注氧器,其中,所述锅炉炉膛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所述第一注氧器、所述第二注氧器和所述燃烧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注氧器设置在靠近所述燃烧器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锅炉炉膛,设置于锅炉炉膛上的燃烧器,第一送风机,第一注氧器,第二注氧器,其中,所述锅炉炉膛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所述第一注氧器、所述第二注氧器和所述燃烧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注氧器设置在靠近所述燃烧器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氧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第二注氧器的出口连接管路的直径为D1,所述第二注氧器与所述燃烧器之间的距离在范围(D1,2D1)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第二送风机,磨煤机、第三注氧器和第四注氧器,其中,所述锅炉炉膛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二送风机、所述磨煤机、所述第三注氧器、所述第四注氧器和所述燃烧器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注氧器设置在靠近燃烧器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注氧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第四注氧器的出口连接管路的直径为D2,所述第四注氧器与所述燃烧器之间的距离在范围(D2,2D2)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
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入口与所述锅炉炉膛的烟气出口连接;
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入口与所述除尘器的出口连接;
第一烟气循环管路,第二烟气循环管路和第三烟气循环管路,其中,所述第一烟气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烟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烟气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烟气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烟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烟气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烟气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机的入口连接;
第一循环烟气调节阀门,所述第一循环烟气调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烟气循环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脱硫塔;
烟气换热器,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烟气入口与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脱硫塔的入口连接;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连接;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第四烟气循环管路,所述第四烟气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烟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烟气换热器的循环烟气入口连接;
烟囱;
第五烟气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波,傅培舫,陈威男,廖海燕,柳朝晖,余学海,张翼,陈创社,郑楚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